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粉本的来源

  

  相对而言,在明代书籍木刻插图创作过程中,对风格的形成影响最为根本的要属粉本创作,粉本的风格与艺术水平对木刻插图的整体风格与艺术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明代书籍几乎无不附加木刻插图。弘治戊午年由金台岳家书铺刊印的《奇妙全相西厢记》书尾的出版说明就点明了这些木刻插图对于读者阅读、理解图书内容、促进图书销售的重要意义,其文如下:“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次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导致了对插图的大量需求,甚至“无图不成书”。也就必然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插图来满足这一需求,并直接导致了对粉本的大量需求。

  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的粉本来源大致有四种:

  一、来自早期宋、元刊本

  明代刻书的几个地区,如金陵、建阳、武林早在宋时就已经是刻书中心,其中仅建阳一地就有多家刻坊由宋经元,至明不衰。如由宋至明的三代老铺余氏勤有堂,营业近三百年的郑氏宗文堂,操刀156年的刘氏翠岩精舍等。这些地区的刻本代代相传,成为后人镌刻的粉本。而且明代人较为推崇宋代刊刻版,明朝建国之初就“命有司博求古今书籍”,且有“唯宋本最工”的观念。如明代文学家谢肇曾经提到 :“今杭刻不足称矣。金陵、吴兴、新安三地,剞劂之精,不下于宋版。”徐康在《前尘梦影录》中也称 :“绣像书籍以来,以宋刊《列女传》为最精。”足见宋、元版刻应是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粉本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早期宋、元刊本的崇尚使得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的整体风格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视觉文化继承性,另一方面显然使其创造性受到来自传统视觉表达习惯的束缚,没有能够在木刻插图鼎盛时期创造出新型的视觉表现形式。

  二、来自文人画家

  早期的建安、金陵书籍木刻插图,实际上属于民间艺术。晚明时由于文人画家及文人作家的参与,使其成为文人的案头清赏。文人画家参与书籍木刻插图粉本的创作,又有两个方式 :

  1. 由当时的画家创作

  明代的戏曲、小说本是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的,是与市民阶层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相适应的。但明代中叶以后戏曲、小说同样为文人喜爱,而且大量文人画家也参与到书籍木刻插图的创作中来。如丁云鹏绘制的《程氏墨苑》,张梦徵画的《青楼韵语》,陈洪绶的《张深之正北西厢》、《水浒叶子》、《九歌图》,汪耕的《入镜阳秋》,王文衡所画的《邯郸梦记》、《琵琶记》,蔡仲寰的《丹桂记》等。

  董捷在他的《古本〈西厢记〉版画插图考》一文中谈到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假冒名画家署名的书籍木刻插图,姑且不论这些作品的真假与否,这恰好也反映了明代人对名画家的粉本创作非常推崇。这些文人画家的书籍木刻插图粉本的创作,一方面使得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的表现风格具有这些文人画家的个人风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本属于民间文艺的书籍木刻插图的艺术水平。

  2. 由文人主持刊刻的集各时代名家作品的画谱

  早在宋代,就有最早的由宋伯仁编绘,于嘉熙二年(1238年)刊刻的《梅花喜神谱》。元代又有李绘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的《竹谱》。明代文人则主持刊刻了大量集各时代名家作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画谱类书籍。明代的画谱,既可以供人学习、欣赏,也可以作绘画示范用的画法分解示意。再如广为流传,融诗歌、书法、绘画为一体,由黄凤池编、蔡元勋绘制、刘次泉镌刻的《唐诗画谱》。这部画谱中,“既描绘了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又顾及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画与诗的表现异曲同工”①,使不同风格的诗、书、画异彩纷呈、韵味十足。正如程涓在《唐诗画谱》序中所说:“求名公以书之,又求名笔以画之,俾览者阅诗以探文之神,摹字以索文之机,绘画以窥文之巧,一举而三善备矣。②”

  再如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武林顾炳编辑的《历代名公画谱》(顾氏画谱),摹绘了自晋代顾恺之起,至万历初年王廷策等106位名家名作的笔意。

  明代画谱刊刻甚多,其它还有《高松画谱》、《雪湖梅谱》、《萝轩笺谱》、《图绘宗彝》、《程氏墨苑》、《海内奇观》、《诗余画谱》、《画法大成》、《十竹斋书画谱》等。这些画谱的刊刻与传播,使普通大众能够欣赏到更多更好的名家名作,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 ;另一方面,这些画谱的刊刻,多求名家刻工镌刻,力求再现不同风格类型原画名作的意趣,无疑是对刻工镌刻技术和艺术理解能力的挑战,无形中提高了刻工的技术水平与艺术层次,从整体上对明代书籍木刻插图创作、刊刻水准的提高产生了影响。

  三、来自民间职业画家

  从明代木刻版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除了文人名家的手迹,更多的则是民间职业画家的作品。大量的刊刻需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需要大量原创绘画稿——粉本,自然会催生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

  宋、元刊本,画谱、名家手迹的大量刊刻,无疑会使职业画家、民间画师从中获得技术与艺术修养境界的提升。他们在市场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艺,参与大量粉本的创作绘制,甚至有些刻工也具有一定的粉本创作能力。正如郑振铎所说:“若黄氏诸昆仲,若刘素明,皆已自能意匠经营,勾勒作稿,其精美固无逊于名画家所作也”,③“且诸刻工久受画家之陶冶,亦往往能自行拟稿作图,其精雅每不逊于画人之作。”④

  正如明代邹德中在其所编纂的《绘事指蒙》一书中所记录的,大量由民间画工长期积累的技法、窍门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在一般画论中绝对找不到的材料”。⑤这些默默无闻的民间职业画家,正是明代书籍木刻插图整体创作水平得以发展的深厚基础。

  结语

  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粉本由于文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使本来属于民间艺术的书籍木刻插图融合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影响了大批民间职业画家,他们共同创造了大量书籍木刻插图粉本,不仅勾勒出明代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且赋之以神韵和情感,更将明代人的生活与理想追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文人的参与下,一方面,明代书籍木刻插图的艺术水准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文人作家和文人层次的观众势必要求以自己的审美标准、艺术趣味对书籍木刻插图造型的艺术表现提出雅化的要求,追求雅致的视觉趣味。

  注释:

  ①(明)黄凤池主编:《唐诗画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2页。

  ②同①。

  ③张蔷编:《郑振铎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第6页。

  ④同③,第11页。

  ⑤王树村编:《中国民间画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第220页。

  参考文献:

  ①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河北美术出版社,石家庄,2002。

  ②李志忠:《古代版印通论》,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9。

  ③冯鹏生:《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④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北京,1998。

  ⑤董捷:“古本《西厢记》版画插图考”,《新美术》,2001.3。

  ⑥王树村编:《中国民间画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