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十四)破山中贼易

  杨羊文史时空”关注我们。发送“索引”,或在“为您服务”菜单中选择“时空指南”,可了解到“杨羊文史时空”公众平台上所有资源。在平台发送“王阳明,可欣赏到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讲的《五百年来王阳明》

  五百年来王阳明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儒学四圣人:孔、孟、朱、王。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您能安静耐心地听一听王阳明是怎么样从一个聪明的常人成为“圣人”的,对您今后的人生一定很有裨益!

  让我们和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一起,追随一代“心学”宗师的脚步,领悟“知行合一”的智慧,体味“我心光明”的豪情,敬请收看《五百年来王阳明》第十四集《破山中贼易》。

  十四 破山中贼易

  

  本期主要内容

  公元1517年年初,王阳明抵达江西赣州,出任南赣汀漳等地巡抚一职,负责南赣地区的剿匪工作。

  初到赣州的王阳明,深知此行重任在肩,因为南赣地区位于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交界之处,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山高险,易守难攻。多年来匪患屡剿不绝,已渐成失控之势,当地百姓更是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为什么王阳明竟然做出不用当地官兵,不调广西狼兵的决定?要想平定匪患,必须有一支可靠的军队作为有力的保障,然而当地军队腐败无能,所以虽然向上要了控制权,此时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他,于是他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特种兵”计划。究竟会如何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

  众所周知,王阳明是心学大师,他的优势同样体现在军事行动中,在与南赣地区数十股土匪的首次较量中,王阳明力排众议,率先劳师远征。在南赣的四大股土匪中,他又为何要率先攻打最远的一支?

  公元1517年,王阳明派兵突袭詹师富,两军交战,明军大败匪军,王阳明却拍案大怒。

  历史钩沉

用兵如神王阳明

  王阳明是心学的创立者,他是明朝最伟大的思想家,但是这样一位尊如孔子和孟子那样的圣人,饱读经书,他是怎样披甲上阵去剿匪,而且百战百胜的?

一招制敌剿匪盗

  王阳明在年轻的时候就擅长射箭和骑马,从小喜爱看一些兵法的书,他决不仅仅是白面书生。精于心学的王阳明,对付敌人的计谋自然清清楚楚,百战百胜的原因正在于此。这就是心学的实用之处,也是众多名人大家追随的原因。那到底王阳明用了怎样的奇囊妙计呢?王阳明自始自终仅仅用了一招,就是正奇两路兵。这一招用得曲尽其妙,当然,这是需要各种人不知鬼不觉、变幻莫测的铺垫。

什么是正奇两路兵?

  在长富村象湖山剿匪时,王阳明在长富村土匪们正在酣睡的夜晚突袭,杀了432个。剩下的土匪逃跑到易守难攻的象湖山上,王阳明故意对一名军官施以苦肉计,逐出军队。这名军官巧计获得上山的具体路线图后,王阳明才正式使用正奇两路兵。王阳明先安排20人上山埋伏在悬崖顶。等待天黑后,其余士兵大喊,对山上洞穴的土匪发起佯攻,引诱他们抛滚木和石头,再以强弓掩护冲杀。到了第二天中午,土匪们计划待官兵们又饥又饿时再反扑。没想到这时埋伏在悬崖顶的奇兵突然在各土匪窝内放火,土匪们已经措手不及,被官兵们大砍大杀。盘踞在长富村一带的土匪就这样被彻底剿平了。

  在三浰剿匪时,三浰的大土匪池仲容,他竟也用了正奇两路兵的招儿反过来对付王阳明,池仲容让自己弟弟假装投降,但王阳明早已算计在自己算盘内,王阳明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让投降的土匪赶赴老远的荒山野岭杀另一路土匪,其目的是累坏他们。同时假装打击池仲容宿敌卢珂,但是狡猾的池仲容没有相信他。见池仲容始终不上当就是不下山,只要池仲容肯下山,王阳明就有一套天衣无缝的计谋等着他,让他有来无回。

  于是又派假装投降池仲容的弟弟带着大量礼物上山去劝说池仲容投降。池仲容半信半疑,于是带着一百名精壮武士下山见王阳明。为了让池仲容飘飘然放松警惕,王阳明让当地各位名人雅士、巨贾豪绅去拜访池仲容,称颂他为池英雄。当池仲容在监狱里看到被囚禁的宿敌卢珂后,池仲容终于放下警惕之心。

  王阳明骗说送给池仲容百名武士每人一坛酒和十斤牛肉,在他们乐滋滋拿到酒肉时就割草一样杀了他们,一个不留。此时的池仲容就象被斩断手脚的狮子,不费吹灰之力就擒了他。这时,王阳明才把他的老招亮出来,派士兵穿上土匪的衣服。让土匪措手不及。最终杀死土匪2000多人。

  由此看来,王阳明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勋业。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1031日—152919),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