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和亲信集团:司马炎领导的各集团总体是进步的,其中他的亲信集团更是代表了中国统一力量,得到人民的拥护。司马炎建立晋朝时,祖父司马懿同时代的老臣几乎仅存叔祖司马孚、郑冲等几人,大臣都是司马师和司马昭选拔任用的人才,再加上他自己选拔的人才和外戚士族亲信。司马炎领导的各集团都是第二代、第三代为核心,他的亲信集团首先是父亲司马昭集团的旧臣,司马昭是亲近寒族,他在司马懿去世时仅是安东将军,他所能接触的也更多是基层,所以任用选拔的人才多数都是基层的寒族,他执政时寒族地位升的也最快,像邓艾、石苞等寒族都短时间升迁到重要地位。司马昭选拔的寒族人才有李胤、张华、陈骞、裴秀、刘寔、魏舒、杜预、荀勖等都是晋朝开国重臣,对未来发挥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司马师地位尊崇些,因为是家族嫡长子,年轻时甚至和夏侯玄等贵族公子圈子非常密切,他选用的人才有世族的,也有寒族的,李憙、郑袤、赵酆、卫瓘等是世族代表,石苞、贾充、山涛等是寒族代表,司马师的妻弟羊祜很特殊,他是司马师集团的,又崇拜司马昭,能密切团结两个集团。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子,司马昭在执政时得民心能重用寒族,对寒族的笼络使司马师集团的寒族石苞、贾充、山涛等也都支持司马昭的嫡子司马炎,这也是司马炎能成为世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马炎的亲信集团还有司马氏宗族的第二代、第三代多数人,仅有个别司马氏成员效忠曹氏。司马炎自己建立起来的集团更多是外戚、故交、部下等,这些人在晋朝建立时已经是非常有影响力、人数众多的集团。司马昭提拔的同辈三公何曾、王祥子弟都是司马炎的亲信,何邵是司马炎同年伙伴,王览年长被司马炎提拔诏奖,这两人都对父兄拥护司马炎发挥了影响。司马炎舅氏郯城王氏、外戚杨氏也是其重要拥护者,司马炎的外祖王肃最早拥戴司马懿加九锡,让曹氏仇视,生前死后没当上三公,长子去世后还被剥夺爵位,舅舅王恂在司马昭执政时才恢复兰陵侯,但没有职务,到司马炎提拔当上宰相侍中,打击豪强解救百姓。司马炎的外戚杨氏众多世族都是他的拥护者,杨骏、杨济、杨珧都身居要职,杨皇后的舅舅赵俊担任中领军。原来司马炎密友羊琇当中护军,华廙、郑默都是地位显赫。司马炎自己提拔的著名人才有马隆,这是晋朝建立初期司马炎把地位很低的马隆直接任命为军事将领平定凉州。司马炎建立门下省和散骑省,提拔任恺、彭权、程咸、向雄等新人为亲信,组建门下省新的执政机构,任命为宰相侍中。他组建的散骑省是在父亲优待蜀国很多重臣任命为散骑常侍的基础上,在散骑省的元老也有他重用的亲信,文立推荐唐彬、李密、陈寿等很多人才,樊建建议重用邓艾后人,是司马炎特殊的亲信集团。司马炎建国初的亲信集团大约分成四类,首个集团是司马昭集团,这是实力最强的,因为司马昭得人心,重用寒族,这派主要是寒族,人数最多也最有社会影响力,民众最拥护;其次是司马师集团,不仅有司马师选拔的众多亲信,司马师是家族嫡长子,在司马朗门户弱的情况下,司马师实际是领导司马氏宗族,第二代、第三代的司马氏宗亲都听他的,司马师甚至命令叔父司马孚出征,司马师这派主要是司马氏宗族和他的亲友亲信,在统治阶级中占多数但民众基础没司马昭集团强。第三是前朝盟友集团,这是仅次于司马师兄弟的集团,不仅有原来郭太后掌握的宫廷力量,也有她兄弟郭建、甄德和曹志等人,司马师兄弟先后和郭太后家联姻,作为控制宫廷,制约曹氏的主要力量。第四有司马炎自己的亲信和亲友,司马炎的亲信朋友加上自己的姻亲,人数比父亲和叔父的集团少,甚至少于郭太后集团,但是后来随着司马炎不断提拔新人,也在朝廷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像门下省的任恺当宰相时竟然能和贾充分庭抗礼,成为两大新兴集团的首领之一。司马炎的外戚在他称帝后也扩充很多,李胤、胡奋、左思、冯荪、赵俊、卫烈等都是有名的外戚,没有留下名字的姓氏有程氏、王氏、徐氏、审氏等,让司马炎集团最后成为最强的集团。司马炎建立晋朝过程中这四个集团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前三个集团,司马炎自己的集团仅是在他成为世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人数相对其他集团少,没有发挥决定作用。负责舆论的是司马昭集团的何曾、裴秀,劝退位的是司马昭集团的陈骞和司马师集团的石苞,主持禅让的是前朝元老郑冲和司马师集团的李憙,没有司马炎自己的人。司马炎各亲信集团在晋朝各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但总体是发挥了进步作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