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第一个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头是洛阳,一头接罗马

班超投笔从戎打通万里丝路,一头是洛阳,一头接罗马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是德国知名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从湖北进入河南,由南阳北上,穿过伏牛山区,进入洛阳;提起河南与丝绸之路的文化根源,必须回到千年帝都洛阳。

  

  时空变幻,绵延万里的丝路上,人影少了,驼群没了,但一头连着洛阳,一头接着罗马的文化交流遗存,却逐年沉淀,历久弥新。近日,大河报记者回到洛阳探寻。

  【寻迹】探访洛阳后,他首提“丝绸之路”

  1870年,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到河南,考察了洛阳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参观了山陕会馆和关帝庙。而后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从洛阳到撒马尔罕有一条古老的商路,并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

  他在洛阳看到了什么,才笃定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洛阳,重走李希霍芬当年路——曾经的南关市场,已不复存在,但南关这个地名,老洛阳却耳熟能详,“南关牛肉汤”“南关小碗肉汤”等在吃货眼中,绝对五星推荐;“马市街”“菜市东街”“校场街”“南关码头”等留存的地名,也见证曾经的繁华。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山陕会馆位于洛阳老城南关马市街,如今,它变身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承担起分享公共文化的新任务。

  山陕会馆馆长孙红飞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山陕会馆内,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基本保持着当年模样,遗憾的是,山陕会馆并没有留存任何关于李希霍芬探访的痕迹或史料记载。

  孙红飞告诉记者,清朝末年洛阳商贾云集,只是千年帝都繁华的一段儿。李希霍芬考察的市场是清末,但他口中提及的“丝绸之路”,则兴盛于1000多年前的汉唐时期,探寻“丝绸之路”的故事,可从汉魏洛阳故城开始。

  【出征】班超投笔从戎打通万里丝路

  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一个贫困的青年跟随母亲定居当时的都城洛阳,他的哥哥被朝廷征召做京官,当校书郎,他也随之成为“洛漂”。

  

  在洛阳,他以抄书养家。累到手软时,他会丢下笔发呆: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他把这个想法发了个“朋友圈”,结果没一个点赞的,反而收获了一堆嘲笑。青年不服:“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那时,汉明帝刘庄当政,他有一个开国皇帝的爹刘秀,一个被誉为“古人娶妻最高标准”的妈阴丽华。虽然家教良好,但他没能避免一个令数代皇帝都头疼的问题: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万里丝路,到了西汉末年,只有莎车一个国家跟大汉保持友好关系,其余诸国均依附匈奴,被迫退出“大汉群”,丝绸之路中断。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出击匈奴,穷青年不忘少时志,毅然随军出征。仅1年后,匈奴被打得很服气,西域五十五国全部归汉,纷纷派皇子到洛阳“入侍”,“大汉群”再度人员爆满,热闹非凡,丝绸之路畅通,一路往东抵达洛阳。

  随后,这青年镇守一方,任西域都护。他的名字在西域越叫越响,甚至超过了撰写《汉书》的哥哥班固。他名叫班超,年轻时的故事被浓缩成成语:投笔从戎。

  【探寻】一头是洛阳,另一头接罗马

  当年班超守护的都城,早在东汉末年被董卓一把火烧了。其后历经数次重建、数次焚毁,如今记者探寻到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只有大片庄稼地和部分展示性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航拍图

  站在绿油油的麦田边,汉魏洛阳故城文物保管所专家陈建军告诉记者,除了投笔从戎的故事,这座城市还发生过诸如蔡伦造纸、张衡造地动仪、曹植作七步诗等历史事件。2014年6月,汉魏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遗址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这里又在迎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验收。

  班超出使西域,最远到过哪里?沿着丝路而来的驼队,最远又从哪里来?

  

  陈建军介绍,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是著名的罗马帝国,其版图比秦朝还大,中国商人习惯将其称为“大秦”。其首都罗马与洛阳一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会,中国的丝绸在那里就像珠宝一样昂贵。

  为将大秦拉进朋友圈,班超于永元九年(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一路西行至条支(波斯湾),欲渡海,却遇到了安息国的船夫。船夫称,不准备3年的粮食是到不了大秦的。甘英听信了船夫的夸大其词,望而却步,这份“好友申请”发送失败。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到过大秦?实际上是有的。《魏书·西域传》记载,“从安息西界循海曲至大秦四万余里,于彼国观日月星辰,无异中国”。这说明,北魏时期曾有人亲至大秦作过实地考察。

  【遗存】1000多年前,“代购”已经很火了

  东汉至北魏期间,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上,商队连绵。千余年后,还留下什么?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式各样的丝路遗存犹如明珠散落洛阳大地,熠熠生辉。

最高端的大街以“铜驼”命名

  宫城正门的大街,向来是最高端的街道。三国时期,魏明帝继续以洛阳为都城,在宫城正门外修建一条宽约40米的大街,街上安置象征丝绸之路商贸繁华的铜驼,这条街遂被命名铜驼大街。

  目前考古发掘的铜驼街遗址,仍有清晰的车辙痕迹。铜驼的叫法一直影响到唐宋时期,洛阳城中有“铜驼陌”,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犹如蒙蒙烟雨,被誉为“铜驼暮雨”,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红红火火的“代购”事业

  “海淘”“代购”“国际贸易”,你以为是现代才兴盛的行业吗?实际上,从丝绸之路兴盛之初,洛阳城里就遍布“代购”的身影。当时汉魏故城中有三个大型贸易市场:金市、马市、南市,有大批的西域胡人前来洛阳经商贸易、传经弘法。城中建“蛮夷邸”“胡桃宫”,专门款待安置西域人住宿。

  汉使兼顾商贸,而有些商人也带着丝绸、金钱,冒充汉使到西域去,换取奇珍异宝,如珊瑚、琉璃、琥珀、香料等物,再运回洛阳。在洛阳博物馆,记者见到有东汉时期的玻璃瓶、北魏时期嵌蓝宝石金戒指等。

  马寺钟声悠扬,永宁塔基残存

  

  丝路传播的,不仅有贸易,更有文化。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使者沿“丝绸之路”赴西域拜佛取法,在洛阳创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至北魏时期,洛阳城内有佛寺1367所,最著名的是皇家寺院永宁寺。

  

山陕会馆已变身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白马寺至今香火不断,但永宁寺却已只剩下一段塔基遗址。据介绍,永宁寺塔高“四十九丈”,合今136.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西域波斯国僧人菩提达摩来游洛阳,感慨此寺精丽,从来没有见过!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木塔为火所烧,大火三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1979年,在发掘永宁寺塔基时,出土了精美的塑像和建筑残片,其中有胡人形象,目前在洛阳博物馆有文物展出。

  注:图文内容转自大河网-大河报,记者:段伟朵文王亚鸽 实习生:胡敬超摄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成语历史故事”整理编辑.若有侵权,请微信留言联系删除。

  亲爱的伙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出现过的人物?

  当刚刚入学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

  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还犹豫啥,进店吧!

  店名:成语历史故事

  店账号:idiomhistory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