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赵氏宗亲” 加入世界赵氏家族!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赵”,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赵氏文化, 欢迎向《赵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系QQ359723925!
出品 | 赵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赵英雄
赵氏宗亲原创出品,转载请后台留言
由于本系列主要讲赵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故事,因此在讲之前先普及一点春秋时期的知识,如有错误,请多斧正。
周朝建立后,当时天下人的等级从上至下大概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国人(平民)——奴隶,这种等级是一层一层分封下来的,而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而且国人和奴隶是不同的存在。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是都城内国人暴起反对周厉王,而不是奴隶起来造反。
而且当时周朝实行宗法制,所谓的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因此有人说,中国古代历史其实是一部宗法制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一部家天下的历史。
按照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而大宗对小宗有支配权,小宗不可以凌驾于大宗之上,当然到后来,小宗经常会凌驾于大宗之上,晋国就有小宗灭掉大宗成为晋国国君的曲沃代晋,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是小宗干掉大宗的表现。
宗法制之外,周朝还实行世卿世禄制,从天子到大夫,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这就是世卿(在周朝,你不仅可以说我爸是李刚,还可以说我爷爷、我曾祖、我高祖都是李刚,甚至可以说,我也是李刚,我儿子,孙子也是李刚)。而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正是由于这种制度,士和平民想登上高位,治理国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才华的士很难出头。而且由于卿大夫占据高位是因为世袭而不是个人才华,难免会有尸位素餐之辈充斥各国朝堂,所以当时士和平民才会发出强力的控诉与呐喊:肉食者鄙!
由于当时学在官府,教育被世袭的卿大夫所垄断,平民是很难有受教育的机会,士和平民想打断这种制度无异于登天。
所以我们在看春秋时期的历史时,绝大多数历史名人都是贵族,别看孔子一生不得志,他其实是宋国国君的后代,和纣王是亲戚。
直到后来私学的兴起,才导致士开始兴起,开始打破这种世卿世禄的制度。
第一个开始推行私学的人我们已经不知道是谁,但是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却是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不分贵贱,是他让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直接推动了士的兴起,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比较逗的是,孔子一生追求恢复周礼,却不知道挖他墙角最厉害的其实正是他自己。
假如他成功恢复了周礼,那么反对最厉害的恐怕是他那些平民弟子了。
而孔子不仅推动了士这一阶层的兴起,他还给士做了很多行为标准(当然这不是孔子一人之力,包括管仲、周公在内的很多先贤都有努力)。
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就是忠孝仁义之心。
很多人提起孔子的忠,会想到后世常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不死是为不忠。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就是一句笑话,孔子没这么说过,孟子也没这么说过,臣子不会有这种自觉,国君也不会有这种念头,想都别想。这话是在明清之后才有的,尤其是到清朝大行其是。
孟子只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把我当回事,我才把你当回事,你不把我当回事,我杀了你的心都有。
孔子虽没有这么偏激,但也不会讲什么愚忠,鲁国国君不好,不重用我怎么办,那就去别的国家,换个国君。
所以伍子胥虽然带领吴军攻占母国的首都,对楚王进行鞭尸,但是包括屈原在内的楚国人也不会觉得伍子胥不忠,不会说伍子胥是楚奸,反而称赞伍子胥有孝心,敢报仇(春秋时期中国人最讲究报仇,报仇是一种被赞赏的事情,你要连父母之仇都不敢报,那就等着被口水淹死),称赞他是吴国忠臣(到了明朝,伍子胥才因为鞭楚王尸体被朱元璋骂了一顿)。
这种忠诚观念在豫让身上有着更直接的体现。
豫让本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后来成为智氏家臣。
赵襄子策反韩魏灭掉智氏后,豫让矢志为智伯报仇,屡次不顾生死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很纳闷,问豫让,你为什么只为智氏报仇。
豫让回答到,范氏、中行氏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这才是那时候的忠诚观念,主君不把我当回事,我也不太把你当回事,主君重用我,礼待我,我则以死报之。
或者说,当时忠诚的标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在这个标准下,忠诚的对象是不同的。由于卿大夫在自己的采邑里有赋税收入,他们可以养家臣,他们的家臣不是国君养的。
所以诸侯效忠的对象是天子,卿大夫效忠的对象是诸侯,家臣(士)效忠的对象是卿大夫。(当然,天子也有自己的卿大夫,诸侯也有自己的家臣)
我吃谁的饭我效忠谁,我不必向天子或诸侯效忠。当养我的诸侯与天子干仗,我会忠于诸侯和天子干仗,当养我的卿大夫和诸侯干仗,我会忠于卿大夫和诸侯干仗。
也就是说诸侯和卿大夫各有一套忠于自己的人马,诸侯和卿大夫有高度自主权。
正是因为这样,卿大夫可以把持各国朝政,架空国君,晋国有六卿专政,鲁国有三桓,郑国有七穆,楚国有屈景昭专权,齐国有国高二氏专权(后来被田氏后来居上)。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氏才能在晋国混得风生水起,最后与韩魏一起瓜分了晋国,自立为君,自成一国。
历任国君与中军将
国君
称号 | 名字 | 在位时间 | 在位年数 |
|
---|---|---|---|---|
唐叔虞 | ||||
晋侯燮 |
||||
晋武侯 | 宁族 | |||
晋成侯 | 服人 | |||
晋厉侯 | 福 | ?-前859年 | ||
晋靖侯 | 宜臼 | 前858年-前841年 | 18年 | |
晋僖侯 |
司徒 | 前840年-前823年 | 18年 | |
晋献侯 | 籍 |
前822年-前812年 | 11年 | |
晋穆侯 | 费王 | 前811年-前785年 | 27年 | |
晋殇叔 | 前784年-前781年 | 4年 | ||
晋文侯 | 仇 | 前780年-前746年 | 35年 | |
晋昭侯 | 伯 | 前745年-前740年 | 6年 | |
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分裂为翼和曲沃 | ||||
晋侯 (也称翼侯) |
晋孝侯 | 平 | 前739年-前724年 | 16年 |
晋鄂侯 | 郤 |
前723年-前718年 | 6年 | |
晋哀侯 | 光 | 前717年-前709年 | 9年 | |
晋小子侯 | 前708年-前705年 | 4年 | ||
晋侯缗 | 前704年-前679年 | 27年 | ||
曲沃伯 | 曲沃桓叔 | 成师 | 前745年-前731年 | 14年 |
曲沃庄伯 | 鱓 | 前730年-前716年 | 15年 | |
曲沃武公 | 称 | 前716年-前679年 | 37年 | |
曲沃武公统一晋国 | ||||
晋武公 |
称 | 前679年-前677年 | 2年 | |
晋献公 | 诡诸 | 前677年-前651年 | 26年 | |
晋侯卓 | 前650年 | 1个月 | ||
晋惠公 | 夷吾 | 前650年-前637年 | 14年 | |
晋怀公 | 圉 | 前637年 | 1年 | |
晋文公 | 重耳 | 前636年-前628年 | 9年 | |
晋襄公 | 欢 | 前627年-前621年 | 7年 | |
晋灵公 | 夷皋 | 前620年-前607年 | 14年 | |
晋成公 | 黑臀 | 前606年-前601年 | 7年 | |
晋景公 | 据 |
前600年-前581年 | 19年 | |
晋厉公 | 寿曼 | 前580年-前573年 | 8年 | |
晋悼公 | 周 |
前572年-前558年 | 15年 | |
晋平公 | 彪 | 前557年-前532年 | 26年 | |
晋昭公 | 夷 | 前531年-前526年 | 6年 | |
晋顷公 | 弃疾 | 前525年-前512年 | 14年 | |
晋定公 | 午 | 前511年-前475年 | 37年 | |
晋出公 |
凿 | 前474年-前452年 | 23年 | |
晋哀公 |
骄 | 前451年-前434年 | 18年 | |
晋幽公 | 柳 | 前433年-前416年 | 18年 | |
晋烈公 | 止 | 前415年-前389年 | 27年 | |
晋孝公 | 颀 | 前388年-前357年 | 32年 | |
晋静公 | 俱酒 | 前356年-前349年 | 8年 |
从赵盾开始,中军将即是执政正卿。
名字 | 谥号 | 任职时间 |
---|---|---|
郤縠 | 前633年—前632年 | |
先轸 | 前632年—前627年 | |
先且居 |
前627年—前622年 | |
狐射姑 | 前622年—前621年 | |
赵盾 | 赵宣子 | 前621年—前601年 |
郤缺 | 郤成子 | 前601年—前597年 |
荀林父 | 中行桓子 | 前597年—前594年 |
士会 | 范武子 | 前594年—前592年 |
郤克 | 郤献子 | 前592年—前587年 |
栾书 | 栾武子 | 前587年—前573年 |
韩厥 | 韩献子 | 前573年—前566年 |
荀罃 | 智武子 | 前566年—前560年 |
荀偃 | 中行献子 | 前560年—前554年 |
士匄 | 范宣子 | 前554年—前548年 |
赵武 | 赵文子 | 前548年—前541年 |
韩起 | 韩宣子 | 前541年—前514年 |
魏舒 | 魏献子 | 前514年—前509年 |
士鞅 | 范献子 | 前509年—前501年 |
荀跞 | 智文子 | 前501年—前493年 |
赵鞅 | 赵简子 | 前493年—前475年 |
荀瑶 | 智襄子 | 前475年—前453年 |
关注赵氏宗亲,十万宗亲等你来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