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是个地名,陕西关中地区。我曾步行穿过陕西,从潼关到临潼,从西安到秦岭,对小说中描述的场景,一点不陌生。每当提起《白鹿原》时,白柄徳白嘉轩鹿子霖冷大夫仙草朱先生田福贤岳维山孝文孝武孝义百灵鹿三黑娃兆鹏兆海田小娥兔娃,这些人物在我脑子里鲜活起来,一幕幕排演。
对很多人来说,历史只是年代和事件名称的罗列,但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历史,只有切切实实的日子。《白鹿原》讲述的是白鹿村当地四代人的生活变迁,从清末到民国,从抗日到内战,再到建立新中国。那个背景下老百姓如何过日子?陈忠实用小说还原了。
而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版《白鹿原》,里面有十多集的剧情是围绕刘瞎子率领镇嵩军围困西安城展开的。电视剧里的镇嵩军无恶不作,横征暴敛、欺压百姓。为了拿下西安城,刘瞎子断水断粮,城内数万人饿死,饿殍遍野。《白鹿原》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小说,里面所描述的情节大多有史可依,刘瞎子和他的镇嵩军也不例外。
刘瞎子在历史上的原名叫刘镇华,河南巩义人。刘镇华在历史上是个十足的墙头草,他凭借着十万镇嵩军,摇摆在各大军阀之间,先后投靠过孙中山、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冯玉祥、阎锡山,最后归附于国民党蒋介石。
1883年,刘镇华出生在一个小商家庭,曾考中秀才。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来到河南嵩县杨山,那里有一支由王天纵率领的地方武装(其实就是山上的土匪)。在刘镇华的动员下,王天纵这支地方武装加入了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的部队。
1912年民国建立,各省军队缩编,原秦陇豫复汉东征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所率的陕军也在缩编之列。民国政府把陕军中的原以王天纵为首的河南绿林义军改编为“镇嵩军”。
军队缩编之后,王天纵奉袁世凯之命到北京任职,镇嵩军统领一职由刘镇华接任,从此刘镇华开启了他的军阀之旅。在袁世凯倒台前,刘镇华不断向袁世凯靠拢,苦心经营镇嵩军,势力不断壮大。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刘镇华很快投靠了皖系段祺瑞。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几天之内皖系就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刘镇华一时间失去了靠山,此时的刘镇华一方面向直系军阀吴佩孚、曹锟频频示好,一方面维持和皖系军阀旧部陈树藩的关系。1921年,直军到达潼关,刘镇华作为内应,引导直军畅通无阻,直逼西安,企图活捉陈树藩。由于刘镇华背叛陈树藩,投靠直系,取得吴佩孚的信任,不仅稳住了陕西省省长的宝座,还兼并了陈树藩的残部,扩充了镇嵩军。
镇嵩军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前往山海关助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被推为执政。刘镇华看局势已变,急忙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
1925年,陕西各地人民愤怒抗议刘镇华在陕西的统治,失败后的刘镇华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了阎锡山,结束了他在陕西长达八年的统治。
1925年10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东山再起,自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进攻国民军。刘镇华发现时机成熟,重新投靠直奉军阀,被任为豫陕剿匪总司令。
1926年4月,刘镇华率10万镇嵩军围困西安,围成长达8个月,在这8个月里有近5万人或饿死或冻死或战死。1926年11月,冯玉祥率援军大败镇嵩军,西安围城战遂告结束。刘镇华被冯玉祥彻底打败后,再次失去了靠山,于是他干脆投靠了冯玉祥。
在这之后,随着蒋介石实力的壮大,刘镇华又投靠了蒋介石。1936年因精神失常,刘镇华退出政坛,1949年跟随国民党败退台湾,1956年在台北病逝,时年七十三岁。
声明: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出处!
隶属于三好网,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历史学科服务平台,每天提供最新干货知识、学科指导、备考策略及在线答疑!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
知识纵览:(人教版)必修一总结
传道授业:高中过来人给高一生的15条忠告
轶闻史趣:历史君评价《锦绣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