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过渡时期的政权。大部分人对北齐的了解并不多,但在北齐的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即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是北齐的皇室宗亲,其祖父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父亲为为文襄帝高澄。虽然身世尊贵,但由于父亲早逝,而生母的地位卑微。因此,高长恭在皇室宗亲中的地位远不如他的一些兄弟们。直到17岁,他才被授予从五品的通直散骑侍郎。
在被授予官职后,高长恭并没有嫌弃职位太低,而是兢兢业业的干好本职工作。由于在职期间表现突出,两年后,高长恭被授予正二品的仪同三司官职,开始出任地方长官。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20岁的高长恭受封兰陵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次年又被授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河清二年(563年),北周与突厥合兵攻齐,直逼并州。高长恭率部奋力击退了来犯之敌。
河清三年(564年),北周大军直逼北齐首都洛阳,高长恭带兵前往洛阳勤王。当时北周军队已将金墉城(洛阳西北角一个小城)围成铁桶。正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北齐一名将领亲率五百名精锐骑兵,冲入北周军的包围圈。这位将领身穿铠甲,手握利刃,脸上还带着一副狰狞的面具。在他和他的军队奋力拼杀下,北周军的阵形被彻底打乱。此时金墉城的守城部队也冲出城来发动攻击,北周军队大败。此战在历史上被称为“邙山大捷”。而主导这场大捷的就是那位戴着面具的北齐将领,他就是兰陵王高长恭。
兰陵王为什么上战场都要戴面具呢?原来兰陵王长相非常英俊,一身的书生气,他觉得自己的外貌可能会被敌人轻视,所以命人打造了一副狰狞的面具。以后每次出战,兰陵王都戴上这个面具,以达到威慑敌人的效果。
“邙山大捷”后,兰陵王高长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次战役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此后数年,兰陵王高长恭又屡战屡胜,官至大司马。但北齐后主高纬对这个战功赫赫的堂兄弟开始猜忌不断。
为了避免功高震主,高长恭不得不在后来北齐对外用兵时,借故推脱。但这也没能躲过杀身之祸。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给高长恭送来毒酒,心灰意冷的高长恭只得饮酒而死,一代名将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