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名相竟出马为某考生捉刀做高考试卷搞到NO.1

  在古代,最好的职业是什么?

  答案毫无争议——“当官”。科举制发明之前,人才的发现、选拔、任用主要靠“举荐制”,所以关系很重要。科举发明之后,分数说了算,是不是“关系”就不好使了?

  表面上,似乎如此。比如,大明帝国宰相张居正的大公子张敬修参加高考落败,一样仕途难进。不过,您要真以为那时候的“高考”实现了“绝对公平”,那也天真了。打破这个公平的,还是张居正。

  《大明王朝1566》中的张居正影视形象(图注)

  张居正虽贵为宰相,也天真过。他以为自己这么厉害,儿子也一定英雄,高考必然拔得头筹,不料……老大的惨败让张大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龙未必生龙,凤未必生凤,有时候生出的反而是老鼠和鸡。

  老大名落孙山,没关系,老二张嗣修再接再厉。这一次张居正吸取了教训,特地和主考官张四维打了招呼,请多关照。宰相发话了,张四维不敢不给面子,但因为胆子小,也不敢太过分,只是让张二公子进了前十。无奈之下,张居正只好找皇帝和太后说清,给儿子弄了个季军。顺便说一句,这下倒霉了一个大才子——汤显祖,他的榜眼被挤掉了。

  二儿子挤入前三,给宰相老爸多少挽回了一些颜面,但张居正还是不满意——我张居正的儿子怎么可以考不上状元,岂不被朝廷那些大臣和天下人耻笑?

  张居正的夙愿和面子,只能寄托在三儿子张懋修身上了,最后一次机会,不容有失。这一次,张居正谁都不找谁都不求,三儿子却拿到了状元。

  难道,只有老三的血液里才流淌着张居正天才的血液基因?

  非也。

  原版张居正(图注)

  张居正确实没找人没求人,因为他自己就足够了。为了确保状元的现实照进梦想,他亲自出马,为儿子答“高考”试卷。顺理成章的,三儿子夺得“廷试第一”的状元。

  对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背景忘了交代:张居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正在大力推进教育领域内的改革,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比如禁止贿赂考官,不准作弊,违者严惩……

  很显然,张居正审读这些条令条例时简直是“雷锋心态”:完全无私地为别人准备,自己从未打算遵守。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商鞅。他当初制定改革实施细则的时候,恐怕也没想过去遵守吧。比如,他曾规定出门住旅店必须出示身份证,结果自己要住店的却压根儿没想过要带身份证。为什么?他威风的时候,到哪里都有人接待安排,谁敢管他要身份证呢?

  五马分尸,还有一匹马呢呵呵(图注)

  张居正的命比商鞅好,死后才被清算。不过,他为儿子捉刀做“高考”试卷的事儿成为抹不去的污点。当然了,用道德的尺子去度量政客很不公平。在张居正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老子为大明做了这么大贡献,给自己儿子弄个高考状元有什么过分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