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拿破仑与1815年维也纳协议 ——由纪念日引发的欧洲分歧

  

  文┃[法] Jean Francois Mopin 沈颖 译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 叁》

  东方出版社2016年6月再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微信号:zggjls

  2015年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充满纪念意义的年份,特别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1915年和1945年)以及拿破仑倒台(1815年)的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年举行。因此,人们非常关注《维也纳协议》,因为它是欧洲新纪元的开始。

  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召开了百日,这样长的会议很少见,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从法国方面看,塔列朗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卓越的谈判技巧,还因为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及其后果。从欧洲层面上讲,《维也纳协议》勾画出一个新欧洲,虽然协议有不少漏洞,但是它非常重视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成果。最后,从世界层面上讲,协议标志着多边协商模式的建立,为将来的欧洲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流放在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

  纪念《维也纳协议》的活动中,首先要关注的是,要让这么重大的事件与拿破仑崇拜相互协调是很有难度的。长久以来,历史一直被视作伟人们的历史,人们围绕着这些伟人创造出了神话。“建立法国的国王”,还有法国的维钦托利和英国的布狄卡都是如此,他们就是代表人物,也是未来的“民族”象征,历史正因这些标志性人物才逐渐成型。但在19世纪,拿破仑的光辉似乎很难与他的倒台和谐地放在一起,毕竟,《维也纳协议》基本原则中的一条,就是防止出现一位新的拿破仑。因此,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有一个人体现了这个模棱两可的过程:塔列朗。

  塔列朗抓住此次事件的利害关系进一步打击王权。他通过出色的外交技巧,利用他与英国人、奥地利人(尤其是梅特涅)的关系,给路易十八施压,让路易十八选择他作为法国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可谓是不请自来。如果我们从当代全局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事件,而非将它作为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确,塔列朗推开了《维也纳协议》的大门,这件事情可以与戴高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丰功伟绩相媲美——戴高乐当时带领法国挺进强国阵列。他们之间的相似点不止于此:正如戴高乐是将法国与维希政权区分开来的标志性人物一样,塔列朗致力于推广新思路,他让人们接受“拿破仑并不代表整个法国”这一观点,将国家与皇帝区分开来,由欧洲各地的士兵组成的大军团就是一个例子。帝国向国境线以外扩张,渐渐超越了国家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利益渐渐模糊,转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实体,法国人的界限渐渐变淡,人们甚至将战争的所有错误归咎于拿破仑一身。塔列朗的所作所为保全了法国的“民族性”,却饱受背叛的诟病。

  塔列朗的政治生涯很长,他对法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旧政权到七月王朝,他是多朝元老,他好几次都在王朝更替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即使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人物依旧是法国不朽的代表性人物,超越了沧桑的历史长河。所以,法国纪念《维也纳协议》的活动中遇到了双重难题:第一,我们已经提到过,纪念《维也纳协议》也就是纪念拿破仑倒台;第二就是,协议的谈判中,代表法国的声音是由一个技艺超群的唾骂共和党的人发出的。

  

塔列朗

  从客观程度上说,协议的最终签署是一种胜利,法国将边境线恢复到1791年的状态,并保住了其在强国中的领先位置。退一步说,协议的签订令战败的法国躲过了一场灾难,它没有像一战之后的德国一样,被《凡尔赛条约》击得粉碎,而是与二战后德国的境遇更为相像。如今,任何纪念《维也纳协议》的活动都需要通过协议的后续事件来完成。《维也纳协议》似乎证明了欧洲的智慧,它让欧洲避免了在1919年所犯下的错误(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所产生的国家间均衡态势维系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会议之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的,至今为止,欧洲仍然必须无条件支持这一协议,秉持“遵守协议”的原则。

  从欧洲的角度看,这些纪念活动也有相互矛盾之处。除了法国以外,大部分其他国家都认为击败拿破仑是一场胜利,但是这场胜利又与拿破仑所巩固的法国大革命成果息息相关。19世纪,民族主义形成,与其他民族进行区分显得异常重要。比如,从巴黎开往伦敦的火车在滑铁卢火车站要停一下车,从巴黎开往德国的火车要从奥斯特里茨火车站出发。这些“巧合”更像是乡下人在吵架,偏见和怨恨一直难以消除。欧盟中的不同国家必须综合考虑各自国家的民意,以免产生紧张气氛。纪念《维也纳协议》的5欧元硬币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币来说,事情并非如此顺利,法国方面就表示出反对之意。最终,仅有比利时铸造了2.5欧的滑铁卢纪念币,而这种纪念币只能在比利时一国流通使用。

班堡旧市政厅

  这些都是过时的沙文主义的纠纷,人们不禁指出,欧洲其他国家与法国一样,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就算法国人应该和他们的皇帝划清界限,欧洲人也不可能与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成果划清界限,特别是在人权方面。当时人权集中在君主手中,拿破仑打破了这些束缚,欧洲人民也都采用了拿破仑的制度,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由法兰西帝国所带来的民族国家意识以及边界的稳定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签订《维也纳协议》的欧洲是由不同国家组成的整体,彼此间都有妥协,绝对不会用武力打破边界。

  

滑铁卢战役中的激烈混战(攻打圣拉埃庄园)

  如今,两次世界大战的纪念活动成为所有纪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提欧洲的基本原则,坚持《维也纳协议》和平共处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一个方面来说,对于非法国人来说,拿破仑时代的结束就是世界大战的结束,《维也纳协议》就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前身。美国也正是利用“协议”实现各联邦的结盟,渐渐形成为一个国家的。

  协议的经济层面也不容忽视,它肯定了人们以大众媒体的形式进行纪念活动。除了统一货币外,各国已经签订了第一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掌控着莱茵河上的运输,例如,将关税壁垒和运输条件规范化、标准化。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前,这些酝酿出原“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正是欧盟无条件支持的对象。当欧洲怀疑主义日渐增强,这些条约则可以帮助打击欧洲各国越来越强的分离倾向。共同起源的神话,还有布鲁塞尔现今的骚动都成为宣传亮点。从世界角度来看,欧盟希望看到世界与它共同分享这一硕果。

  

维也纳会议分割欧洲

  既要尊重革命原则又要强调团结,这种双重要求与对拿破仑倒台的纪念活动理念相悖。这无异于赶走一个伟人,却又要借用他“构筑现代民族基石”的遗产。所以,任何纪念都是对这种行为的拥护,都折射出人们现今的思考,人们关注的并非协议本身的内容。

  维也纳会议奠定了如今欧盟的基石。与1919年饱含复仇之魂的《凡尔赛条约》相比,这种兄弟之间的和解是建立在欧洲基督教根源和基督教价值观的基础上的,而殖民话语也是《维也纳协议》的间接成果之一。这体现了协议对欧洲以外地区的影响。

  维也纳会议时的欧洲是在与非欧洲民族的(尤其是奥斯曼帝国)斗争之中、与在联邦制与联盟制之间徘徊不已的美国相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标志着普遍性协议的诞生。实力均衡使欧洲稳定下来,但是扩张领土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就算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和普鲁士在欧洲受到约束,但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伊比利亚的殖民运动可以追溯到15世纪,但是,在种族伪科学的言论支持下,19世纪成为漫长殖民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带有些许傲慢色彩的“欧洲中心主义”逐渐形成,那些早已统一的国家被欧洲打败(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日渐衰落,被通力合作的欧洲各国打败),一些殖民帝国由此建立起来,冲突一触即发。欧洲把自己当作是世界警察,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欧洲的稳定一直是建立在与竞争者分享成果的基础上。

  所以,《维也纳协议》是多边主义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多边主义带来的好处是没有参加谈判的国家享受不到的。

  欧洲人想要利用《维也纳协议》,将其作为原型,创建出一个共同的神话,但是当欧洲需要各国在各方面作出妥协之时,各国之间又会产生矛盾,这就是如今欧盟运作的特点。

热文推荐

她,成就了中国甚至世界,却也毁了中国!

  英国乃至欧洲爱喝茶的好习惯,就这样被中国人培养起来了。但在几个世纪中,爱喝茶的欧洲人,却没有人见过一棵真正的茶树。以至于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相信:茶树有绿茶树和红茶树之分。绿茶树产绿茶,红茶树产红茶。直到多年以后,一个叫福琼的西方人,告诉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学家:绿茶和红茶,其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制茶工艺的不同而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几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个细节, 一段鲜活的历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军,不多不少,整整百万,是名副其实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东路军35万人,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张黄港渡江。中路军30万人,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在芜湖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西路军35万人,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枞阳镇段渡江。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307

投稿邮箱:zggjls@126.com

QQ群: 46038253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