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盛京 | 奉天城韵之水火之代,大清王朝的正式诞生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水火之代,大清王朝的正式诞生

  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一早,皇太极在百官的簇拥下,赶往盛京天坛祭告天地,他随礼官在“上帝”神位前进香跪拜,祝官高声朗读祝文,向上天报告皇太极大汗这十年来所创伟业,请求批准他继皇帝之位成为“命世之君”。祭罢天地,皇太极来到大政殿,接受“宽温文圣皇帝”尊号。当他就坐于金交椅之上,殿内乐声大作,赞礼官高呼一声“跪”,站立两旁的百官应声跪倒。这时,由满蒙汉三族高官代表,分别向皇太极跪献宝印。献宝之后,满蒙汉三族又各出一名代表,宣读本民族语言写成的表文,称颂新皇帝的功业道德。颂罢,登基大典在众人的再次跪拜中结束。皇太极的登基仪式虽效仿汉制,却又始终表露皇太极视各民族于一体的心愿,从献宝人选到表文文字,都兼顾到满蒙汉三大族群,此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农历五月,45岁的皇太极在盛京登基,定国号“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至此,大清国的王朝岁月正式开始。

  从后金到大清,从女真到满,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逐渐汉化、从此崛起。皇太极的改革并非一时性起,自他继位以来,不甘居于现状,一直推行新政。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后金的政治体制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原始部落特色,皇太极为加强中央集权专政,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却加强了汗权。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废除其与三大贝勒同时坐在南面接受朝见的制度,这是后金政治集权加强的重要改革措施。

  不仅仅是学习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皇太极还推行了很多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新政,为强化军事,促进人口发展做了有利支持。努尔哈赤时期,女真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皇太极十分注重缓和社会矛盾,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并且十分爱惜民力,注重农业发展。

  

  皇太极,这位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君王的野心直指中原,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策略和征战计划中,他终于称帝立国。为新王朝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巩固已有的后金势力,同时震慑大明王朝,懂得风水对君王之术十分在行的皇太极,几经挑选,定国号——清。

  关于清朝国号的由来,因为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众说纷纭,但几乎每一种说法都带有神秘色彩,这似乎正符合了皇太极制定国号时的心意。

  青色说。《满洲源流考》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诗句,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但将“大清”与青色相联系,似乎有些牵强。

  近音说。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清朝国号考》中认为,“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少昊说。稻叶岩吉《清朝全史》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源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如此,既满足了满洲人对历史的依恋,又可缓和汉民族自宋代以来对“金国”的强烈憎恶情绪。

  周室受命说。中山八郎《关于清的国号》中认为,皇太极改金为清,与其废弃旧族号而改称“满洲”如出一辙,其含义均应从汉文化中寻找。《尚书·泰誓》末句为“永清四海”,《诗经·大雅》首句“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以及《周颂》首句“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皇太极改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大业。

  五行说。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主张,皇太极改国号,是因金国号刺激汉人的民族感情,故禁用女真(诸申)族号,改称满洲。满洲及清三字均带水,而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克说。再则,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国号不吉利。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显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图。

  相比较其他说法,五行之说更具有说服力。皇太极深受汉文化影响,对风水颇有研究,以水克火,以清致明,寓意十分显著。冥冥之中,“大清”确实按照皇太极的心愿,以破竹之势入主中原,成为强大崭新的王朝。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