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行纪》:开启航海时代的“东游记”

  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远方探索的步伐。从公元1世纪起,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们就向西方进发,并写出一部部“西游记”,比如《佛国记》、《大唐西域记》、《长春真人西游记》、《西游录》等。同时,西方人也跋山涉水来到东方,甚至长期生活在中国。尽管他们把东方茶叶、丝绸等带了回去,但一直没为家乡人留下一部关于东方的著作。直到公元13世纪,一个欧洲商人历经艰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终在狱中完成“东游记”...... 这段神奇经历的主人公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一位外国“盆友”。

一个外国商人的“东游记”

1

  “尊敬的大汗,这是罗马教皇进献给贵国的礼物,以及他的回信。希望您能派人与他进一步联洽!”一位金发碧眼,嘴角弯翘的洋人右手放在胸前,对忽必烈大汗说道。

  此时是公元1275年夏天,地点是元朝的北部都城——上都的宫殿。说话的洋人名叫尼哥波罗波,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他带领的旅队从欧洲的威尼斯出发,历经四年才来到上都。尽管经过许多磨难,但礼物和信件都保存得很完好。

  “你们穿越大海、沙漠,行程几万里才来到这里,很辛苦。我代表大元王朝邀请大家留下来做官,一起治理我们的国家,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愿意吗?”通过旁边的翻译,忽必烈大汗听懂了尼哥波罗波的话,同时通过翻译进行盛情相邀。

  “大汗,我非常愿意!”从尼哥波罗波身后传来刚脆的声音。一个身材高大、精神抖擞的年轻洋人走出行列。

  “尊敬的大汗,请饶恕他的失礼。他是我的儿子,梅塞·马可·波罗,今年21岁!”尼哥波罗波忙上前一步,略显紧张地解释道。

  

大名鼎鼎的马可·波罗登场啦!他到底长啥样——这是1477年德文版《马可·波罗游记》的封面,画像是马可·波罗本人,这应该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比较靠谱的他的形象(网络图)

  “没什么。中国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忽必烈大汗微微一笑,转而问马可·波罗,“年轻人,你为什么愿意留下来?”

  “因为这里太美丽了,不但有雄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还有无比漂亮的女人。”

小伙子,你才21岁......

  “与你的家乡比起来,如何?”

  “简直没法比。这块土地太神奇了,太富裕了。我恨不得把这里的一切通过文字和图画告诉给我远方的家人。”

  “好吧。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到大元王朝的各地进行巡察。每到一处,你都要整理成文字,然后向我报告。”

  “感谢尊敬的大汗。”激动之余,马可·波罗不禁也学着汉人的礼仪,向忽必烈大汗行跪拜礼。

  “请起。不过你先得学会我们的语言。”忽必烈大汗提醒道。

  “报告大汗。我将在半年内学会蒙古语和汉语。”马可·波罗拍着胸脯说。

  朝见结束,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叔走出宫殿。趁父亲小心擦拭汗水的空隙,马可·波罗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脑海时回荡起那些难忘的“东游”岁月。

油画:马可·波罗元大都见忽必烈(作者:徐纯中)

2

  1271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水城威尼斯登上远航的轮船。他就是马可·波罗。他身后,一帮亲友正在向甲板上搬运商品。

  “当年我和你叔叔到遥远的东方经商,朝见了一位叫忽必烈的大汗。他让我们给罗马教皇带一封信。这是教皇的回信。”尼哥波罗波递给马可·波罗一封信,严肃地说,“你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这封信,千万不能遗失或损坏。”

  马可·波罗点点头,小心地把信件放进内衣口袋里。

  “呜——”一声长鸣后,马可·波罗的“东游记”拉开了序幕。

  航船穿过地中海,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在这里,他们改走陆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连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会望而却步。”尽管尼哥波罗波这样说,但旅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们从霍尔木兹(今伊朗南部)向东,穿过荒凉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的帕米尔高原,跋山涉水,躲开强盗、猛兽的侵袭,克服疾病、饥渴的困扰,终于来了中国新疆的喀什市。

马可·波罗在起尔漫和库赫博南之间的沙漠行程(《马可·波罗行记》插图)

  “哇,太漂亮了!”望着繁华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马可·波罗兴奋得叫了出来。这情景,与83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傻小子郭靖从大漠第一次到江南的那一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射雕英雄传》只是金庸的想象,而马可·波罗的惊奇却是事实。

  “走吧,前面还有让你更惊奇的。”在父亲的带领下,马可·波罗继续向东,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随旅队进入玉门关,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内蒙古的上都。此时已是1275年夏天,距马可·波罗离开祖国已经过了整整四个寒暑!

  一路上,马可·波罗不止一次对父亲说,以后要把见闻写出来,分享给家乡的亲人们。如前文,见到忽必烈大汗时,他忍不住说了出来。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大汗的支持!

3

  大汗的支持给了马可·波罗无穷的动力。不到半年,马可·波罗便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并正式奉大汗之命,到各地巡察。

  马可·波罗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这里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无比震惊。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每到一处,他会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回到元朝第一都城——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汇报。

  走走看看停停写写报报,就这样17年过去了。马可·波罗已经由一个小伙子变成成熟的中年人。这些年,他越来越想家,越来越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给家乡的亲人们。

  机会说到就到。1292年春天,尼哥波罗波接到忽必烈大汗的一个“超级任务”——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今伊朗国)成婚。“父亲,请向大汗请求,我们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马可·波罗向父亲提出这个建议。忽必烈大汗是很开明的君主,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快给我们讲讲东方的故事吧!”1295年冬天,威尼斯沸腾了。马可·波罗和他父亲、叔叔三人从东方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人们争着拜访马可·波罗家族,一边听他们讲离奇的故事,一边欣赏那些从东方带回的奇珍异宝。

一部推动航海业的“世界奇书”

4

  “一切繁华都是虚的,唯有功绩永存。”马可·波罗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与琐碎的事务中。他想起曾经的愿望,就是把难忘的“东游记”整理成文字,让更多的西方人开拓眼界。

  正当马可·波罗静心准备资料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威尼斯与热那亚共和国(注一)发生战争。正值壮年的他被迫参加。9月7日,由于战争失败,马可·波罗成为热那亚共和国的俘虏,被关在威尼斯的监狱里。

  “祸兮福所伏。”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话适合于所有人。热那亚共和国国王当时很想了解丝绸之路的情况。得知马可·波罗曾西游几十年的消息后,国王很兴奋,当即命令由马可·波罗口述,同舍的难友、传奇作家鲁思蒂·谦诺执笔,撰写“东游”见闻录。这下,马可·波罗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创作了。

马可.波罗在狱中创作——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塑像

  不到三个月,一部以记述东方最富有国家——中国为主体的见闻录著作,在威尼斯的监狱横空出世。这部书便是《马可·波罗行纪》,又名《马可·波罗游记》《东方闻见录》《寰宇记》。此书完成不久,马可·波罗被释放出狱,平静地渡过晚年。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229章。其中第一卷记载了他的东游沿途见闻,从威尼斯到上都;第二卷记载大汗的宫殿、都城,元朝的节庆、游猎等习俗;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第四卷记载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的风情。

  “皇帝、国王、公爵、侯爵、伯爵、骑士和市民们,以及其他所有的人们,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马可·波罗行纪》用这样的语言开头。接着,该书用优美的语言,把人们带到天堂一样的东方世界。尤其是第二卷,82章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卷内容不但详细记载了北京城棋盘般的整齐街道、宵禁制度、钟鼓楼,还介绍了北京市场上南来北往的商人,印度和中亚的贾客。这些资料,成为北京城当时的最详细记录。

5

  《马可·波罗行纪》的问世,对西方世界的震动相当大。此前,西方世界对于东方的认识,主要依据古典时代的著作《地理学指南》(注二)。此书认为只有取道陆路才能到达丝国(中国)。《马可·波罗行纪》不但直观地告诉人们,亚洲大陆的东部并非封闭的水域,而是海岸的边缘,还用事实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学说,并详细列出到达中国的海路城市。因此,许多人被《马可·波罗行纪》新奇可喜的内容所动,争相传阅和翻印。此书也很长时间内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14世纪中叶,一些欧洲的编年史著作,开始录入马可·波罗对于远东的观察;1375年出版的《加泰罗尼亚地图》,也参考了《马可·波罗行纪》对于亚洲的纪录。从此,《马可·波罗行纪》跻身世界信史行列。

1482年翻印的《地理学指南》插图(网络图)

  《马可·波罗行纪》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引起了他们对东方的向往。这种向往,直接推动了15世纪欧洲航海事业的快速发展。据记载,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英国的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都是读了《马可·波罗行纪》以后,才纷纷东游,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亲爱的哥伦布,我坚信,亚洲大陆比托勒密设想的板块还要向东延伸。这是我最近研究《马可·波罗行纪》所得的结果。去吧,去东方寻找梦想。我支持你。”1492年,哥伦布接到朋友托斯堪内里寄来的信。同寄的,还有一张世界地图,和一本拉丁文版的《马可·波罗行纪》。

  哥伦布先花时间在这部书上做了264处边注,共475行。然后,他带着西班牙国王一封正式致蒙古大汗的国书和两份空白的备用国书,乘船出发。他的船队抵达美洲东海岸后,就按《马可·波罗行纪》所记载去寻找“行在”(杭州)。找了几天,也没找到“行在”城市。沮丧万分之际,哥伦布发现有一个岛居然就是书中所记的“吉潘各”(日本国),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其实,那是现在的古巴国。这个笑话永远被记入世界航海史上。

哥伦布航海图(网络图)

  达·伽马也是《马可·波罗行纪》的忠实“粉丝”。1498年,他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时,花一天时间重新温习《马可·波罗行纪》。尽管,他出发前已经找人一起研究过这部奇书,但出发时也没忘记多印几本,带在身边。

  完全可以说,没有《马可·波罗行纪》,便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者说会延缓哥伦布这些航海家前进的步伐。这些,马可·波罗当年在监狱中写书时万万没有料想到。

来源:蝌蚪五线谱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