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滇缅公路(扩展阅读)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地图:

  

  很多人看了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图以后,会发出一个疑问,玄奘为什么不直接从四川、云南那边去印度,非要从甘肃、新疆绕这么一个大圈去印度呢?

  其实,在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有一条被遗忘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有一条从西南地区到东南亚、南亚地区并与中亚、西亚、北非相连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出使大夏时,在大夏见到蜀地的特产,邛竹杖和蜀布,张骞认为这些特产,是从蜀地经过身毒(印度)到达大夏的,汉朝的西南方可能有一个交通要道经身毒通向西域。

  

  (原产于中国四川邛崃的邛竹杖)

  这条交通要道,其实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当时的中央王朝不怎么了解而已。

  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条通道从成都出发,经严道(今四川雅安荥经)、灵关、邛都(今四川西昌)、会无(今四川会理)、叶榆(今云南大理)、永昌(今云南保山)到腾越(今云南腾冲县腾越镇),再沿着西路,往南走,到达印度,或者沿着伊洛瓦底江到达缅甸,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进入印度洋。

  

  以后历朝历代,这条线路有微小的变化,但大致路线都是一样的。

  这条大通道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广大区域,封锁了中国的海岸线,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港口全部沦于敌手。

  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早在1937年8月,云南省政府就向蒋介石建议,修一条通往印度洋的大通道,当时建议的是各修一条铁路和公路。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只修通了一条公路,这就是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于1938年1月开始修建,临近春节之际,公路沿线共有20万各族群众进入工地,依靠手工作业,终于在年底修通了这条公路。20万民工当中,有很多是小孩、妇女、老人,许多艰苦、危险的作业是由妇女和小孩完成的。

  

  (修建滇缅公路时的场景)

  这条公路,由昆明出发,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境,进入缅甸的腊戌,在这里与缅甸的交通线接通,从而顺利到达印度洋,确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滇缅公路是抗日战争中后期,历时最久,运量最大的国际大通道。

  

  1942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同盟国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美两国工兵又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修建了一条中印公路,同时,还有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空运路线,这两条运输通道,确保了抗日战争后期,同盟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物资援助。

  

  (驼峰航线上的美军飞机)

  长期以来,中国西南通向缅甸、印度的这条国际通道不被重视,其实,这条通道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非常大,如果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石油、天然气能够从这条通道进入云南、四川,那么中国就会减轻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重要的战略物资,就不必绕道马六甲海峡。

  这就是中缅油气管道的构想,这个构想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2013年7月中缅天然气管道修通,开始输气。2015年1月,原油管道也成功修通。其中,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每年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120亿立方米。

  

  其实,这条西南大通道,远未发挥其本身的战略价值,可利用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未来还可以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等。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西南地区就有一条陆上丝绸之路,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与外界的联系也非常的紧密,现在,我们也应该重视这条位于西南地区的国际大通道。

  (本文为腾飞说史原创文章,已经发过,故未标原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