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盛京 | 奉天城韵之雍正帝,清帝东巡中神秘的“隐形者”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雍正帝,清帝东巡中神秘的“隐形者”

  

  即使过了多年以后,雍正帝胤禛也根本无法忘记,当他21岁那年,随着45岁的父亲玄烨,来到东北的103天畅游。他忘不了父亲那慈爱满足的目光,忘不掉兄弟们那汗涔涔的笑脸、明澈无邪的眼神,忘不了那用长白山木头烧开的松花江鲟鳇鱼……

  那是爱新觉罗家族空前绝后的一次东巡。这个家族的父子们,耗时三个半月跨越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五省区,往返数千里,啸傲山林间。

  盛京皇宫大政殿里酒宴上的欢笑,仍会回荡在胤禛的耳畔……多年以来,胤禛端坐在紫禁城的太和殿里,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徘徊在盛京皇宫的记忆中。此时此刻,他已经把众兄弟的名字里的“胤”改成了“允”。

  雍正帝号中的“雍”字,为文雅大方,从容不迫即和谐之意;“正”为光明正大。康熙六十年(1712)在九王夺嫡高潮的阶段,玄烨用盛京之行给胤禛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代替自己赴一宫三陵举行大祭礼。“朕在位六十年,皆祖宗积德荫佑所致。幸而六十年一无所失,应先往盛京三陵行大祭典礼……”登基六十年举行祭祖大典,这在中国帝王中应当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此次行程,胤禛与十二弟胤裪,与三哥胤祉的儿子弘晟一同前往时,仍然把自己描绘成怡情自适、与世无争的样子:“仙容钓鳌非我意,凭轩惟是羡安流。”在北镇的望海楼上,他用这句诗,来向自己的兄弟兼政敌,掩饰自己。不过他当政以后,很快便把胤裪降职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不久又降为镇国公;弘晟则与父亲一道,被永远地圈禁在宗人府。

  盛京的回忆永远是一个充满温情的陷阱,下面是冰冷无情的利刃绞动心灵。有一天,他终于将两次东北之行看成是矫揉造作的亲情表演,不动声色地从记忆中完全撕去。

  但是,在紫禁城的枯坐中,胤禛会感觉到,自己的升迁总是与东巡或祭祖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在日常政务活动中,常委派他调查皇族案件;或代天子行祭祀大礼;康熙三十七年(1698),他刚刚升为贝勒,就与父亲一起赴东北祭祀一宫三陵;康熙六十年(1721)就被父亲派到东北代父祭祖。

  这几乎成为一个职业化的表演,每当他为先祖献祭祀时,总是“悲不自胜,哀动左右……”冥冥之中,他是否感动了祖先的幽魂?那些幽魂是否在庇护着他?他是否应该以皇帝的身份回到自己的故乡?

  胤禛永远地退出了这段历史,史书中的雨雪风沙,将他在东北走过的一切印记都湮没了。不过,在雍正朝整整13年中,盛京、兴京两城的大小官吏们,会感到自己的背后有一双严厉而灼烫的眼神。他会用那种苛刻的理智,把盛京城看成一个堕落之城,他曾经劈头盖脑地训斥盛京将军:

  “我当年去盛京祭祖时,看到那里面酒肆近一千家,官员们平时以演戏饮酒为乐,头脑稍稍活跃一点的就买卖人参;官员们很少去官衙,甚至有人一年都去不了一次。有的人即使去衙门,也只不过是去找同僚们一同食祭肉嬉戏而已。”

  雍正元年(1723)胤禛就对有关沈阳故宫的维修做出严格的规定:工价银超过五十两,物料银超过二百两,必须自行题请,始行修理;三年后又规定,以后修建行宫工程及直隶各省的仓廒工程,凡应动银两处,必须奏请闻后方可动工修建。

  雍正八年(1730)胤禛突然了解到了盛京的宫殿维修有一个“豆腐渣”工程。在三年的保固限期内,凤凰楼等处有裂缝渗漏。经过严厉的责任倒查,此次工程由原监修官艾哈那等人监制,同时胤禛又查出该工程在预算上的不实之处,皇帝下了一道还算公正的命令:令艾哈那等参与官员,均分赔修,甚至籍没家产,以补损失。

  回想在盛京的皇宫,胤禛已经逐渐忘记了父亲玄烨愿意吃的东北特色小吃——蜜渍山里红,香甜酥脆的萨其玛,“开心小酸菜”与“不开心酸菜”……这些他都渐渐忘却了,盛京皇宫,蜕变成为他统治下的一处普通的国家工程。

  在他私人的《雍邸诗集》中,只有一首诗残留了他在东北祭祀时的真实观感:奉命趋辽海,猗欤仰旧宫。圣慈殷孝享,敕谕遣微躬。肃睹兴京胜,恭承祀典隆。祖宗光烈在,明发惕愚衷。

  “祖先光烈在,明发惕愚衷”这句诗中,已经流露出他继承皇业大统的气派,不过这首诗却开了清帝东巡诗篇的一个不好的头,他已经放弃了玄烨对祖先的那种“惭愧”情绪,改成为警惕。惭愧是亲近,是对祖先—种羞涩、抱歉;警惕是隔阂,是一种小心翼翼与作茧自缚的谨慎。

  从此以后爱新觉罗家的那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气血在改变。这种拘谨的诗意,被他的儿子乾隆帝弘历、孙子嘉庆帝颙琰、重孙道光帝旻宁不断地抄袭。

  盛京,不再是爱新觉罗家充满眷恋的记忆之都,而是现实中失去控制的颓废之城。不过,曾经甜美的回忆,又哪是苛刻的理智能够篡改的?在胤禛的晚年中,回忆中的兄弟们会徘徊在他的身边,挥之不去。胤禛忍不住向自己的儿子弘历喋喋不休,说起那从十世祖猛哥帖木儿就开始的故事,说起那轻盈欢乐的东北之行,说起那些青春年少的兄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