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管理艺术分几层境界,对号入座看你处在什么水平上?

  

职场上大多数人之所以一直处于基层岗位,并不是完全因为其客观背景(或者家庭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因为其主观上没有认真研究管理艺术,没有为自己成为“人上人”提前做好准备。史学大师司马迁虽然自己没能成为领导者,但是确是系统研究了管理艺术的高手。他认为管理艺术虽然形形色色,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境界(或层次),并且用一句话就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来。他指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人争。”我们下面就为大家逐条具体解读:

一、与人争

司马迁这里所讲的“与人争”,反映的是刚上位不久的领导者,政治上还不成熟的表现。一个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导者为什么要与下属争呢?一是为了争功,感觉到自己对于组织的作用和贡献还不大,需要通过表现自己来巩固现在的地位;二是为了争理,害怕下属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口服心不服;三是为了争气,刚刚上位还不能完全适应领导者的角色,保留了基层人员的某些习性。

  

二、整齐之

司马迁这里所讲的“整齐之”,反映的是初级领导者,刚刚坐稳了位置后的表现。这个时候他一般都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根据自己的个人意志,顺心所欲地运用其拥有的权力和资源。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迫不及待的制定一些新的游戏规则,换用一些自己人。像商鞅,韩非等法家思想的人物,一般都喜欢这种方式,也停留在这个层次。

  

三、教诲之

司马迁所谓的“教诲之”,反映地是领导者在行为上已经管住下属,并且进入到了“征服人心”的阶段。前面在给大家分享“领导谋略”就曾经讲过“老生常谈”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给下属进行宣传教导,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下属的想法,从而实现《孙子兵法》中所描绘的“上下同欲者胜”。像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的人物,一般都喜欢这种方式,也就停留在这种境界。

  

四、利道之

司马迁这里所说的“利道之”,反映地是领导者洞悉人性,政治上成熟的状态,通过利用人性之中“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来实施管理和领导。这个层次的领导者,善于将自己的利益分散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地步,通过鼓励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附带着就实现了自己利益,具有极强“隐蔽性”和“寄生性”。像鬼谷子,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人物,一般都喜欢使用这种方式,也停留在这种境界。

  

五、因之

司马迁认为领导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因之”。他的这个观点来源于姜子牙的《六韬》,姜子牙强调“太上因之,其次化之”。以姜子牙,孙武、孙膑,张良,诸葛亮等为代表的兵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既可以用以斗争也可以用于生产。

  

历史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不仅仅记录了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的人生故事,还揭示了王朝盛衰和事业兴亡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无论是追求“兼济天下”,还是仅仅要求“独善其身”,都需要多读历史,多读兵法,相信史书和兵书之中总会有你所需要的东西!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谋略的朋友加入“卧龙读书会”,我们每周定期有语音分享等互动活动,具体情况可以添加微信了解:zhimakamen5918 或 长按下方二维码。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你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