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年轻人,一场大战,改朝换代

  山海关之战,32岁的多尔衮,32岁的吴三桂,38岁的李自成,三个年轻人,共同奉献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大战。

  山海关自古以来就存在,商朝属孤竹国,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秦朝属辽西郡,汉朝属幽州辽西郡临榆县。

  图-山海关



  魏晋以后,山海关先后属慕容、拓拔、符氏等少数民族氏族,隋文帝在此初置北平郡,唐朝后更名古城县。辽国设迁民县,金国更名为迁民镇,元朝划归辽阳。

  图-山海关



  明朝初年,为抵御元朝残余势力骚扰,徐达大规模修筑山海关。山海关的关城,周长约4公里,城池与长城相连,城高14米,厚7米。此后200多年,山海关防御不断补强,到明末孙承宗手里,已经形成山海关防御体系。

  山海关往东北30里是中前所城,再往东北30里是前屯卫,再往东北30里是中后所城,再往东北100里是宁远城,这个防守体系有足够的纵深,它好似一条龙,山海关是龙头,宁远是龙尾,满洲几代人也没有击败这条明朝的真龙。

  图-山海关防御体系



  山海关距北京380公里,距沈阳461公里,正好在满清都城沈阳和明朝都城北京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到北京城下,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尽,大顺农民军攻占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之战拉开帷幕。

  山海关之战,中国由北至南的四股势力分别为:

  1、东北的满清,领导者是32岁的多尔衮,拥兵10余万,雄心勃勃,虎视眈眈多年,随时准备南下入关。

  图-满清兴起



  2、山海关,将领是明朝的32岁的吴三桂,有关宁铁骑4万,驻守边关多年,正在为失去皇帝而左右为难。

  3、北京的李自成38岁,有农民军30万,刚打下北京城,来势汹汹。

  4、南京的南明朝,比较混乱,暂时没有力量参加这场战争。

  李自成拿下北京之后,对明朝旧臣实行“助饷追赃”。规定哪些人在指定的时间内交纳规定的银子,助饷没有多久就迅速发展成为了追赃,那就是不分对象,没有数目,无限度的追要,甚至随时追,随地追。

  图-明朝疆域



  大顺军经过一番“助饷追赃”之后,很多人有了小富即安之心,勇往赴战的士气则低沉下来。反而令前明臣子彻底绝望,大顺军严明的军纪、良好的军队作风被彻底破坏。

  在金钱与残虐中寻求最大快感的大顺军,榨完了权贵的钱,开始任意搜刮抢劫富户和平民百姓,抢掠变成了淫掠,强抢民女的事件也多有发生。而最著名的就是刘宗敏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来,占为己有,这个事件可能是改变中国历史的关键事件。

  一个月的时间,大顺军由一支劲敌开始堕落,战斗力下降。

  北京城是这样一番景象,那么山海关已经成为孤城,吴三桂处境艰难,他为殉难的崇祯帝及其后妃治丧,全军缟素举哀。吴三桂在恩师洪承畴和舅父祖大寿都投降了满清,能扛到如今实属不易。

  李自成派明朝降将唐通等人赴山海关劝降,他们带去了黄金数千两,白银数万两,只要吴三桂投降,立即封侯。

  图-长城



  此时的吴三桂,拥有当时最猛的4万关宁铁骑,但没有粮草供应,铁骑也是要吃饭的,绝对不可能为明朝独撑危局。北有满洲人,南有大顺军,吴三桂的友军在南方帮不了他,投降是唯一的选择,投降满洲还是大顺朝,它还可以选择一下。

  焦虑的吴三桂在接到了父亲吴襄的亲笔信之后,做出了选择,投降清军。

  信中说父亲被追赃勒索,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吴三桂大怒,从凳子上跳起来,拔出剑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天下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冲冠一怒”。

  吴三桂将李自成派来的守将唐通部,杀得人仰马翻。这是吴三桂表明态度:向李自成宣战!

  图-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拿下北京后,远在关外沈阳的多尔衮紧张了,他发布全国动员令,征调兵马迅速集结准备进军山海关。这是满清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男丁70以下,10岁以上,全部从军。另一方面,多尔衮加快招降吴三桂,令吴三桂已投降的亲朋好友都给吴三桂写信。

  4月9日,多尔衮的大军从沈阳出发,穿越辽河平原,向山海关进军。此时的多尔衮,并没有决定打山海关还是打绕过山海关打北京。

  吴三桂向李自成宣战后,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前往山海关,他带着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亲吴襄,这几个人是李自成手上最有价值的王牌。

  图-长城



  吴三桂得知李自成要来打他,只能向清军借兵,借清兵,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满清不会白白帮他,此后,他就要受满清挟制。

  清军对投降的明朝将领如何呢?洪承畴松山大战,杀掉满清很多将领,可是他投降后成了满清人人敬仰的洪先生,他的家人安然无恙;舅父祖大寿,当年宁远之战与袁大帅一道,用红衣大炮炸死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那可是皇太极、多尔衮的父亲,此仇不共戴天。但满清招降了祖大寿,锦衣玉食,封妻荫子,清室对待降将,竟优待如此!

  吴三桂写了一封信给多尔衮,以 “亡国孤臣”的名义借兵,请多尔衮出兵共剿李自成;并提出划疆而制的方针,提倡成立南北政权,山海关还是归明朝,以山海关为界,清朝为“北朝”,与“明朝”独立。

  多尔衮却是何等之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多尔衮来讲,行进路程只有一条,那就是攻下山海关,直捣北京。

  多尔衮还给吴三桂回了一封信,这封信中许诺将来吴三桂投降后,一定加官晋爵,恩泽子孙。

  图-关城上的明军



  4月19日,李自成的军队到了山海关附近。李自成的军队从北面的燕山到南面的渤海排成一列,绵亘二三十里,军队旌旗招展,军马嘶鸣,气势惊人。

  吴三桂很着急,李自成军队是自己的数倍,武器也很先进,北京最高级的火炮都被李自成给运了来,要想守住山海关,几乎没有可能。

  4月20日,多尔衮由慢行军变急行军,抵达山海关北面,将军队驻扎在北门30里外。同一天,李自成的军队抵达山海关南面。

  李自成的先锋部队到达山海关南门,迎接他们的不是投降的吴三桂,而是4万关宁铁骑。他们如一面屏风,堵在南城墙外,大顺军先锋部队刚一靠近,箭如雨下,炮声隆隆,山海关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图-守城的明军



  4万关宁铁骑到城外轮番出战,城外的关宁铁骑保持在2万左右,而大顺军一共有20万。2万对20万,虽然关宁铁骑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敌不过大顺军人多,激战一天损失几千号人,但顺军伤亡则上万。

  4月21日,双方全面开战,城里城外,两军以炮相攻,隆隆炮声,久久不绝,而地上尸骨累积。大顺军的一些部队甚者登上了山海关的城墙,但还是被赶了下来,这一天4万关宁铁骑伤亡过半。

  4月22日凌晨,多尔衮到达到离山海关只有四五里的欢喜岭,仍然按兵不动。中午,多尔衮派手下第一谋士范文程去拜会吴三桂,吴三桂当即表示,马上拜谒多尔衮。

  图-山海关之战地图



  欢喜岭上,大明帝国的英雄吴三桂面对簇拥而来的多尔衮,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吴三桂提出双方打退大顺军以后,以黄河为界,划江而治,共分天下,效仿当年南宋与金的旧事。

  多尔衮痛快的答应了吴的要求,当然,能否兑现,他早已经心里有数。多尔衮提出关宁铁骑与大顺军装束甲仗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要吴三桂命令其将士剃发以相区别。这个要求真的很过分,剃发,不就说明是完全投降吗,但吴三桂只能黯然接受。

  山海关城门大开,瞬间,一彪人马已经飞驰而至,呐喊声中,飞驰杀人石河,领头的居然是吴三桂本人。

  图-山海关布局



  一场血战,顷刻间就杀得血流成河,尸堆如山。

  多尔衮站在城头,观看大顺军已经以合围之势将关宁铁骑包在中间。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了中午,关宁铁骑已经疲倦不堪,而大顺军也已鏖战半日,处于疲惫状态,但倚仗人多,合围之势终见效果。

  此时多尔衮下达进攻令,蓄锐已久的清军刀枪并举,箭矢如雨,大顺军措不及防,本来是合围吴三桂的,此时反被合围。李自成见清兵来攻,知此战已不可能获胜,慌忙带着少数人马撤退。

  图-清朝疆域



  山海关之战,是明、清两个帝国更替的关键性一战,也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由胜利转为失败的转折点。此后大顺王朝走上了结束之路,大明则再也没有翻身机会,大清帝国开始走上正轨。此战最大的赢家是多尔衮,最大的输家是李自成,而起了决定因素的是吴三桂。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