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 | 从青州到杭州 ——一种单层方形舍利塔的传播史

  © 一函团队优质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版权为“一函”所有

  欢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青州博物馆展厅里,展现了最美丽的北朝造像艺术。在上期的文章里,函主已经做了详尽的介绍,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人研究佛塔,所以关注点不在北朝造像本身,而是造像上展现的珍贵北朝佛塔资料。在青州博物馆的展厅中,发现的北朝佛塔图像,主要有以下四例:

  

青州博物馆藏

东魏天平三年 (536 )邢长振造石雕三尊像

  

邢长振造像背屏上部佛塔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束腰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叠涩出檐,屋顶立面纹饰华丽,塔刹已毁。塔身露一面,开龛,龛两侧立胁侍菩萨。

  

青州博物馆藏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背屏上部佛塔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塔刹三股,皆有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

  

青州博物馆藏

东魏-北齐彩绘石雕托塔飞天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塔刹单股,五重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

  

青州博物馆藏

北齐彩绘石雕背屏式造像上部佛塔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其间还有宝珠装饰,塔刹三股,皆有相轮。塔身露两面,未开龛。

  这4例青州博物馆藏品,都是东魏北齐时期的背屏式造像。佛塔位于背屏式造像的背屏上部中心,由两名飞天托举。同时,它们全都是方形单层覆钵顶塔。

  青州地区的博兴,也出土了带有类似佛塔图案的背屏式造像。目前在博兴博物馆展厅中,可见到的共有以下4例。

  

博兴博物馆藏

东魏-北齐石雕像三尊像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及宝珠,塔刹三股,皆有七重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内有坐佛。

  

博兴博物馆藏

东魏-北齐石雕托塔飞天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塔刹三股,皆有五重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内有坐佛。

  

博兴博物馆藏

东魏-北齐石雕托塔飞天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塔刹三股,皆有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

  

博兴博物馆藏

东魏-北齐石雕托塔飞天

  该塔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其间还有宝珠装饰,塔刹已毁。塔身露两面,未开龛。

  博兴博物馆的4例单层塔,与青州博物馆的4例极为相似,均为北朝晚期的作品。据统计,青州及其周边地区(青州、博兴、诸城等)已发现的这类浮雕单层覆钵顶方塔的北朝晚期背屏式造像,大约有20件以上。

  此外,河北定州曲阳出土的北朝晚期背屏式石雕造像,也有一件类似的作品。

  

河北省博物馆藏

东魏张道民夫妻造阿弥陀佛三尊像

  该塔为该塔为方形单层塔,覆莲式塔基,覆钵式塔顶,屋顶四角有山花蕉叶,塔刹三股,皆有三重相轮。塔身露两面,每面开龛。

  相比之下,曲阳的这座单层塔,没有青州地区的那么雕刻精细和繁复,但是在塔的构成要素上,却是与青州地区一致的。

  看到青州地区的这批北朝晚期背屏式造像上的佛塔,我的思绪一下飞回了杭州。千年前的杭州,也曾铸造出一大批这种形制的小塔。

  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阿育王,为弘扬佛法,造八万四千佛舍利塔,布施宇内。10世纪时的末代吴越国王钱弘俶也仿此故事,开版刻经,五金造塔,将八万四千法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布施海内外。

  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十三中记载了这一故事,“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工。”

  据目前出土文物所见,钱弘俶造八万四千塔,主要有两批次。分别是吴越显德二年乙卯岁(955)铸八万四千铜塔和吴越乾德三年乙丑岁(965)铸的八万四千铁塔。

  

浙江省博物馆藏

钱弘俶造乙卯岁(955)铜阿育王塔,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钱俶造乙丑岁(965)铁阿育王塔,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这两种铜、铁阿育王塔,形制类似。均为方形单层塔,须弥座带覆莲式塔基,束腰处雕饰一排坐佛。塔身每面开龛,均刻佛本生故事。屋顶四角有硕大的山花蕉叶,内外均雕饰有佛像及佛传故事。塔刹高耸,刹下覆钵很小,5重相轮,上为覆莲、摩尼宝珠。

  将青州地区北朝晚期背屏式造像上的佛塔和杭州地区的吴越国阿育王塔做一下对比: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发现,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塔顶覆钵、山花蕉叶的大小比例,以及塔身、山花蕉叶上的雕饰。

  相隔千里,跨越四百年,从东魏北齐(534-577)的青州地区到五代吴越国后期(948-978)的杭州地区,这种带山花蕉叶的方形单层塔,居然绵延不绝,其中的奥妙是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明州鄮县阿育王寺。据《吴越备史》,贞明二年(916),吴越王钱镠命弟弟钱铧率官吏僧众,从明州鄮县阿育王寺,把该寺至宝释迦舍利塔请来西府杭州,并建楼阁式高塔于城南宝塔寺,供奉释迦舍利塔。

  鄮县阿育王寺之释迦舍利,自南朝时起就因刘萨诃之故事而声名远播。据唐代道宣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西晋太康二年有并州离石人刘萨诃,为寻阿育王古塔,至会稽海畔(明州鄮县),“有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而非石……五层露盘,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铃,……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刘萨诃于是在此地建寺供奉阿育王塔,即后来的明州鄮县阿育王寺(今天的宁波阿育王寺)。

  这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其描述的阿育王塔形制,与前述方形单层塔十分类似,应是当时舍利塔的流行形制。这种北方的舍利塔形制,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东晋南朝)传入江南的。初代吴越王钱镠从鄮县阿育王寺迎来的释迦舍利塔,应该就是按照上述形制所建之舍利塔。而末代吴越王钱弘俶所造阿育王塔,应该也是仿制了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之型。

  后来的宁波阿育王寺,又重造了新的释迦舍利塔,供于舍利殿中,代代相传。而吴越国都杭州迎来的释迦舍利塔之型,也在净慈寺中得到了延续。

  

宁波阿育王寺舍利殿舍利塔

  

  杭州净慈寺永明延寿舍利塔(1900年摄)

  这一座方形单层塔,就这样在路上走了一千多年。

  不过,它最美丽的瞬间,还是在北朝的青州和吴越国的杭州。

  关于方形单层塔的起源和流传,包括了龟兹克孜尔石窟、北魏云冈和龙门石窟、北齐响堂山石窟、敦煌壁画、唐朝单层舍利塔、僧塔等很多材料,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出品 | 树杪

  作者 | 卡尔‍kaer

  编辑 | 小葱

  翻译 | 小鲸

  ‍‍‍‍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