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一座石门,甲午战争前叫迎恩门,战后改为独立门,他们为何改门的名字

  今天我们来讲一座位于韩国的石门,这座石门代表了一段历史,这座石门在甲午战争之前叫迎恩门,之后却变成了独立门,韩国人为什么改这座城楼的名字呢?

  迎恩门在中国有很多座,东莞有迎恩门,其西门还是东莞古城的象征,这座迎恩门还保留着明代的基座;

  

  在山海关也有一座迎恩门,这座迎恩门是山海关城的西门,因为西门连接入京御道,尤其是清代皇帝多次出入,所以就把它叫做迎恩门;

  在齐齐哈尔也有一座迎恩门,这座迎恩门建立于康熙三十年,解放初期,把这座城门改为了解放门,这样改是为了纪念齐齐哈尔人民获得解放;

  我国西部大城市兰州也有一座迎恩门,它建立于明清时期,这座城门很有特色,从远处望去,这座城门就像千年龟窝的姿态,非常雄伟壮观;

  绍兴也有一座迎恩门,这座迎恩门位于古城的西北角,又名西郭门,是根据隋朝越国公杨素设计的城门重建的。

  

  绍兴迎恩门

  另外,在韩国也有一座迎恩门,这座迎恩门是原韩国汉阳城西大门外一幢大门式建筑,它原来的名字就叫做迎恩门。

  这座迎恩门是朝鲜王朝专门为了迎接明帝国使者修建的,在公元1407年的时候,这座城门的名字叫迎绍门。

  因为明朝的使者必须从这座门下经过,在1539年的时候,明朝的使臣薛廷宠写了“迎恩门”三个字,并挂在了这个城门上,于是此门便叫迎恩门。

  在这座迎恩门的旁边还修建有招待中原使者的国家级宾馆,这座高级宾馆叫“慕华馆”,即仰慕中华之意。

  

  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在割地赔款的同时,放弃了朝鲜藩属国的宗主权。

  朝鲜王朝在1896年获得独立,改国号大韩帝国,这座迎恩门被作为耻辱藩属国的象征,在韩国宣布独立的那一天就被暴徒放火烧了,就剩下一些石柱子。

  韩国人在1898年的时候又在原址上修建了独立门,并在上面书写这三个大字,慕华馆也改名为了独立馆。

  韩国人之所以改名独立门,其含义就是数百年来,他们摆脱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实际并不是像韩国人想象的那样,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更是受尽了百般灾难与屈辱,比之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其“待遇”只有自己知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