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漫画,欢迎分享。
编后语
忽必烈一直没有杀文天祥,原因有二:一是佩服他忠于所事,希望通过对待文天祥的态度,给臣下立一个好榜样。
二是爱惜其才。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身边有一个庞大的汉人幕僚集团。元朝建立后,他十分注意搜罗汉地人才。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自然是重点争取对象。
但元廷中也有人反对忽必烈的这种做法,比如右丞回回人麦朮丁。麦朮丁曾担任江西宣慰使及江西行省左丞,当年文天祥在江西战场上的声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麦朮丁不仅派人到狱中收走了文天祥的棋弈、笔墨、书册,而且“每倡言不如杀之(文天祥)便”,从而导致“自是上(忽必烈)与宰相每欲释之,辄不果”。
到至元十九年(1282)初,忽必烈对于杀不杀文天祥仍犹豫不决,然而接下去的几件事,则促使他下了决心。
据邓光荐《文丞相传》记载:至元十九年春,福建有一名懂得星象的僧人,向元廷进言说:十一月,土星冒犯帝座星,怀疑国家将有变乱。另外,中山府有个叫薛宝住的人,声称是宋室幼主,聚集了数千人,说是要来取文丞相。
不久,元廷又截获了一封秘密书椟,称:“两卫军尽足办事,丞相可以无虑”,又说:“先焚城上苇子,城外举火为应。”元朝大臣们认为,书椟中所谓的“丞相”有可能是文天祥。这件事导致京师戒严,元朝将瀛国公赵㬎等赵氏宗族迁往了上都。
十二月初七日,司天台上奏:“三台(星官名)拆。”这又似乎印证了“土星犯帝座”的谶语。
这些事件,虽然与一直关在狱中的文天祥并无联系,但是元廷中主张杀文天祥的大臣,却将这些事或多或少地往文天祥身上牵扯。尽管如此,这些事件虽然可能造成忽必烈的精神紧张,却不足以让他匆忙决定杀害文天祥。
当时,元朝的统治已十分稳固,中山府的小股百姓闹事对大局无妨,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至于“两卫军尽足办事,丞相可以无虑”的话,也经不起推敲。首先,且不说这等机密书信为何落入元军手中,就事情本身讲,这件事的谋划者冒着泄密的危险,想事先告知文天祥,对于大局有何益处?
其次,既然两卫军已不可靠,史书为何没有忽必烈对两卫军进行“清洗”的记载?所以,“两卫军”云云以及“先焚城上苇子,城外举火为应”的话,显然是虚张声势,作为成熟政治家的忽必烈并不难看破。
因此,单纯是这些事还不足以使忽必烈受到很大震动,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背景。
就在至元十九年春,元朝爆发了立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阿合马被刺。阿合马是中亚色目人,通过察必皇后的父亲,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中统三年(1262)领中书左右郎、兼诸路都转运使。其后20年间,历任中书平章政事、制国用使、平章尚书省事等职,权重一时。他为人贪婪骄横,朝中蒙汉官员多次弹劾他,都遭到打击报复。
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忽必烈前往上都避暑,阿合马留守大都。益都人王著与高和尚等密谋举事,参与者有数千人之多。十七日,他们一部分前往控制居庸关,另一部分则窃用皇太子真金的仪仗,谎称太子回京做佛事,潜入大都。这天深夜,王著一行来到东宫南门,矫传太子诏令,让阿合马出迎。阿合马慌忙出见,王著用袖藏的铜锤将他击毙。宿卫赶到,王著、高和尚都被抓获。
忽必烈在上都接到消息,大惊失色,即命亲信大臣驰返大都,平息暴乱。阿合马被刺案实质上是元廷中儒臣派汉人官僚,与理财派的色目人集团之间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这次事件在元朝高层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忽必烈认为,小股的草民流寇举事并不可怕,而汉人官僚集团中隐藏的不满情绪却很危险。事后,忽必烈只将明显涉嫌的枢密副使张易处以极刑,对其他受牵连的人则网开一面;同时将阿合马开棺戮尸,以缓和汉人官僚的情绪。另外,忽必烈开始重用和礼霍孙等儒臣派,尽力消除元廷中民族矛盾的隐患。
此时,“土星犯帝座”的谶语和薛宝住的举事,必然触动忽必烈最敏感的神经,加上元廷中某些大臣的捕风捉影与推波助澜,忽必烈于是作出了将赵氏宗族迁往上都,以及尽快处置文天祥的决心。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铲史官年度良心大作&首部实体书《权力脸谱:金銮殿内的游戏规则》即将上市开售!十几位皇帝的宫廷秘史被铲史官无情铲出!三百多页超厚!而且,随书附赠精美小别册+当当独家表情贴纸!这么6,还不赶紧关注,下手晚了可就没了!当当预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下周全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