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中国有两项独特“文明”被发扬光大。但包括近邻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是不学的。
什么“文明”?
“阉割”与“缠足”。
这两项“文明”历史悠久,发明权当然不属于明太祖朱元璋,但这两项“文明”所造就的两种“准人类族群”,却在明朝最为兴旺。
关于阉割,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这里再说说缠足。
缠足,文雅说法是“三寸金莲”,通俗说法是“裹小脚”。关于缠足起源中国哪朝,有言隋唐,有言北宋,说法不一。但缠足的兴旺时代,却举世公认为大明王朝。明朝之前,缠足只是一些贵族“圈子里游戏”,但到了明朝,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三寸金莲”顿成蔓延全国之风。在先秦法律中,是允许女人私奔嫁人的,而在明朝《大明律》中,私奔却是重罪,朱元璋在位时的洪武十六年颁布的《衮冕制度》,“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使女人行动不便,奔跑不能,当然也就私奔不得。
朱元璋令中国女人丧失奔跑能力,究其动机,就像现代一些史学家指出的那样,是出于“束缚女性”的封建保守心态,意在培养汉族女性“宫女人格”。
什么是“宫女人格”?且看明臣汪广洋与其小妾陈氏的殉情故事。
汪广洋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文臣,为朱元璋打天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曾高居丞相之位。他有一个陈氏小妾,才貌双全,本来陈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系大家闺秀,应该做正室的。但是,他的父亲犯了罪,被革职查办,而大明律又有这样规定:犯官之妻女须官卖为奴。于是陈氏就下嫁给汪广洋为妾。好在汪与她一见如故,二人如胶似漆非常恩爱。但好景不长,大明初立不久,朱元璋便开始“杀相”,汪广洋也未能幸免,被朱元璋赐死。汪广洋死后,陈氏小妾悲愤异常,随夫自杀殉情。结果,此举受到朱元璋高度赞赏,通令立贞节牌坊。
“生是男人偶,死是男人俑”,一大群女人围着一个男人转,可以争风吃醋,但不可存二心,要终身依附。这就是“宫女人格”。
史学家对朱元璋的心态分析绝非空穴来风。朱元璋死前立嘱,钦点大量嫔妃随其下葬。这与他致意打造的“小脚世界”“宫女人格”殊途同归——女人不仅没有奔跑权,甚至没有生命权,你的男人死了,你也要跟着走,完全就是男人的附属品。
就这样,大明王朝的男女都被朱皇帝“定了位”。太监,小脚,一个是让男人“去势”,另一个是让女人“去步”,这世界就雌雄两种人,一个令其繁殖不能,另一个使其行动不便,从而组成了最让统治者放心的“准人类”族群。
如果说明朝是有盛世的,最大的盛世当属“太监盛世”。
大明中国,太监成为“时代宠儿”,国家宦官人数空前扩大。一般王朝宦官数量不足一万人,而明朝宦官鼎盛时期人数达十万之巨,民间由此不断掀起“自宫潮”。天启三年,也就是“九千岁太监”魏忠贤如日中天之时,明廷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据史书《山堂别集》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大明王朝的一个小村子,居然有一千童男自宫,请求进宫当太监,那么整个国家呢?
这是从太监人数上讲。从顶层权力上讲,一般王朝的太监,混到三品都不大可能,而明朝太监首领,却经常爬到一品大员的头顶。从王振到汪直,再到“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大明王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太监一个接一个,尤其到了中后期,说大明是“太监执国”毫不夸张。
太监当了国家领导人、民族领路人,会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有人以为,太监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政治层面的。其实远不止此,除了政治影响之外,“太监执国”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华夏民族性格。
史料显示,太监执国的大明王朝,臣民普遍具有“自我压抑”的病态人格。说白了,这与明朝推行的政治体制一脉相承。
明朝的封建君主制,休说比较“开明君主制”的汉唐,就是与“君主集权制”的两宋相比,都是一种倒退。其最大退步表现,是将皇权从形式到内容都推上了至高无上地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伊始,就铲除了相权,彻底废除丞相制,使君臣制衡的政治格局在形式上也不复存在,从而保证了皇帝的绝对一言堂。如此一来,朱家的皇权确实更集中了,但整个中国却失去了血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