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变法学自魏国,却为何能比魏国更强大?

  秦孝公的另外一重作用就是给执法的商鞅一个有力的支持。商鞅是魏国人,一个外国的人,并且是敌国的人到秦国当了最有实权的左庶长这就很不容易了,而且还是一个得罪人的左庶长。商鞅的政策不可谓不是铁腕,开阡陌,废贵族,解放奴隶,哪样不是得罪人的事,而且都是实权派的人物。这样的事可不是一个商鞅可以处理的,完全需要秦孝公的支持,及绝对的信任。用人不疑是他对人才的最大信条,只因为他有王者舍我其谁的霸气,他相信商鞅在为国大计上是无法跟自己比肩的,只要自己在,秦国就没有任何人敢于向自己的王权挑战。更有甚不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被自己的臣子取而代之的胸襟。任何时代,只要有这样的国君,国家没有不强盛。(如赵国,赵武灵王;燕国,燕昭王,这些国君也是拥有这样的气量与霸气,所以他们在位时候其国家都强盛无比。只是他们有贤君没贤相,明君良臣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商鞅变法成功的最关键在于有秦孝公,这是主观原因。

  而客观条件又促成了变法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之后的赵国,燕国同样有明君却无法完成变法这样的。(至于魏文侯武侯,因为是在商鞅变法之前,所以不能比较,更何况商鞅是借用他们的方式,也算是一种延续,一种彻底的延续吧。)

  最客观的原因还得用秦部族的起源开始,秦部族一直是挣扎在狄戎世界里的弃儿,他们能够存活下来完全依靠着自身无比的凝聚力与勇气。这种勇气一直是他们比肩于世的基础。这种勇气与凝聚力会让他们敢于向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挑战,一旦王有诏命,一定举国皆兵,死不旋踵,敌人越强,他们越团结。这就是魏国武侯时代,吴起曾经攻入关中却无法灭亡秦国的原因。也同样是这种凝聚力,当秦献公耗尽所有后备军事力量时,秦国依然是团结的。这是秦献公留给秦孝公最宝贵的财富;其二,秦国的落后让人心碎,每个人民虽然对秦国王室有着绝对的忠诚,但其也不愿意甘如此贫困,包括贵族与百姓都希望秦国能够富强起来,他们迫切需要政府有一些改革,这也是秦国求贤令诞生的原因,隐含着大伙的一种期待,而不是一开始就坚决抵触;其三,秦国的贫穷也导致了贵族的不像贵族,其贵族也同样游离在温饱边缘,一个外国人决然分不出哪些是王公贵族哪些是黎民百姓,在秦国,贵族无非也就是个称号,并且为着这个称号,他们付出的也远比得到的多,在对外战争中,贵族子弟一律成军,他们在战争中牺牲的百姓都多,赢得了百姓的敬重,所以百姓对他们并不是很反感,他们对百姓也是亲和的很;其四贵族们必须参军为国杀敌,这也给了他们立功升爵的好机会,他们的贵族称号绝对不是虚的,而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因此,军功勋爵制度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所以,他们的反抗并不激烈。而且开阡陌会获得更多的粮食收益,同样的立功受封,其分得的土地获得的财富会更多;其五,秦国自失去全部军事力量后,全民皆兵,更是参与了夺回河西的战争,其民众均受过军事化管理,对政府指令以服从为主。

  优己/著 收录 《纷争》

  本文系 社科哲学家、童话作家优己 原创发表

  学汉语读历史,交流儿童教学与教育请找 优己导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优己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