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皇帝”的撒手锏——别让实力无能为力

  “四无皇帝”,就是清代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四无”——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后人对他的不全面总结,其实奕詝还有一无:无形象。

  史书上说,奕詝得过天花,脸上留有麻子。此外,他小时候骑马不小心把腿摔断了,痊愈后落了个不大不小的残疾,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瘸子。魏武帝曹操曾因自己长得矮而让别人乔装成自己接待匈奴使者,而奕詝刚一登基就下了一道圣旨:今后每次退朝,皇帝最后走。但有次他生了气,忘了那道旨令,愤然起身离去,这一秘密才被世人所知。

  说奕詝“四无”也好,“五无”也罢,那都是相对于他的弟弟、后来的恭亲王奕訢比较而言的。用今天的话说,奕訢不仅形象好、气质佳,而且学习体育都很棒,比奕詝好得太多。后来,清流派还送了他个外号——“鬼子六”,讽刺他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很明显,这个外号只能让今人从中看到奕䜣的魄力与开放。

  奕訢惟一不如奕詝的地方,是他不如奕詝生得早。二人的老爸道光帝本有九个儿子,大阿哥奕纬,二阿哥奕纲,三阿哥奕继,四阿哥奕詝,也就是咸丰,五阿哥奕誴,“鬼子六”奕訢,自然排行老六,其余还有七阿哥奕譞,八阿哥奕詥,九阿哥奕璤。至道光帝考虑立储问题时,大、二、三阿哥都已去世,五阿哥则过继给了皇叔,七、八、九阿哥年纪又太小(分别是7岁、3岁和2岁),因此可供道光选择的实际上只有16岁的老四和15岁的老六。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自雍正帝以后,不再明设储君,也就是太子,而是“秘密立储”。谁当继承人,要等老皇帝临死或去世后才知道。这固然避免了诸王子争储甚至储君与皇帝争权的弊病,但也严重触犯了那些年长的皇子尤其是嫡长子的“利益”。就说奕詝吧,他惟的一优势就是年纪大些,这样一来,岂不是让他很绝望?然而没有任何优势的奕詝后来竟成了一国之主。那么,他是怎么把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鬼子六”PK下去的呢?

  野史记载,小时候道光就曾对兄弟俩进行过考核。他拿来一金一木两个盒子,让两个皇子挑,奕詝颇有孔融让梨的风范,表示要让弟弟先挑,奕䜣则当仁不让,一把抢过金盒。道光当时就觉得奕詝资质虽然稍差,但行事有风度,敦厚仁义,很是欣慰。

  《清史稿》中则记载:公元1845年,已经65岁的道光帝对两个皇子进行了一项考核,考核项目是满清统治者一向重视的骑马射箭,考场则是北京城南郊的南苑狩猎场。如前所述,奕詝各方面都不如奕訢,尤其是骑射方面。但这不能全怪他,人家毕竟是残疾人嘛!所以说,这场考核对他有点不太公平。可他又不想弃权,便去请教自己的老师杜受田。杜受田思之良久,向他耳语道:“阿哥到了猎场,只需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同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狩猎结束后,皇上一定会问缘由,你就说:‘现在正是春天,母禽母兽正是怀孕的时节,我把它们杀死了,岂不是连没出生的幼禽幼畜也杀死了?这是不仁,我不忍心这么做,所以一箭未放。况且我也不想以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奕詝依计而行,去了一趟南苑,什么也没猎到。道光得知后果然惊问其故,奕詝便把老师的话说了一遍。道光龙颜大悦,对大臣们说:“这才是君主之度。”狩猎最多的奕訢,反倒落了下风。

  传位毕竟是大事,此次“小胜”,并未让道光下定立奕詝为继承人的决心。1850年正月,久病不起的道光自知归期不远,决定对二人进行终极考核。心知肚明的奕詝再次求教老师,杜受田建议道:“论智力、论口才,阿哥都没法跟六爷比。现在只有一个办法:皇上若说自己身体不好,询问治国方略,你就什么也别说,只管痛哭流涕就是了。”晋见时,道光果然询问兄弟俩对国是的见解和心得,奕詝谨遵师嘱,对着病榻上的父皇,悲伤得涕泪满面,不能作答。这中间必有做戏的成份,可能也有几分真情流露。而奕訢则对父皇的病情一概不问,只顾口若悬河、大谈特谈自己的抱负和谋略。最终,奕訢的能力牌不敌奕詝的亲情牌。二人退出后,道光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道光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诏:“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奕詝终于坐上了皇位,也就是咸丰帝。但正应了那句老话:兔子能驾车,谁还花钱买骡子?无能的咸丰,很快便把大清拖进了深渊。

  值得一提的是,咸丰登基后的次年,其师杜受田死于中暑。消息传到宫中,咸丰伏案痛哭,涕泪横流,比老爸死时还伤心。

  有所思:别让实力无能为力

  咸丰对杜受田之死如丧考妣,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老师为他出谋划策,皇位铁定与他无缘。有人将杜受田的策略概括为一个成语,叫“藏拙示仁”。其实这并不是杜受田的原创,早在三国时,曹丕就与自己的文友吴质玩过类似勾当。

  曹丕是魏武帝曹操的长子,按传统观念,他也应该被立为太子。然而他的老爸曹操是个诗人,而诗人往往特立独行,尽管曹丕的文学素养也不低,与老爸、老弟并称“三曹”,然而曹操相对来说还是更中意被后人称作“曹八斗”的三子曹植。后来虽然少数服从多数,立了曹丕,还是念念不忘曹植。曹丕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常与大臣兼文友吴质商量对策。一日,曹操率军出征,曹丕、曹植与众臣前往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照准老爸的马屁猛拍,拍得曹操晕晕乎乎,而曹丕不太擅长即兴创作,相形见绌之下,不免怅然。站在曹丕身边的吴质对他耳语道:“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心领神会,失声痛哭。哭声感染了老骥伏枥的曹操,既而认定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实孝顺。加之曹植恃才傲物,行为狂放,令很多人心生反感,在大家的合力下,曹操最终打消了改立曹植的念头。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如此。放眼望去,你身边肯定有一些善于拍父母马屁却未必真心关心父母的人,甚至于你本人就是个能力、素质、人品都很优秀却偏偏不讨父母喜欢的“倒霉孩子”。亲情牌几乎成了社会上的撒手锏,哪怕是假的,至少在被看穿以前,效果非凡。旁人不说,就说笔者的一位同行吧。几年前某日,其父忽然把电话打到了单位,告诉他——姑且称他小A吧,说你的弟弟和未过门的弟媳要给我祝寿,你抽时间来一趟。祝寿,小A不反对,但其父当年52岁,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52岁祝的哪门子寿?加之当时他确实很忙,因此没有刻意赶回。从此之后——小A对我说,他们父子之间的距离倒未必拉开,但经济距离却着实拉开了。弟弟结婚前,老爸把棺材本都掏出来,给小两口买了辆私家车。小A倒无所谓,他一向胸怀天下,且非常鄙视啃老族,但小A的妻子不高兴了:“都是儿子,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要不给我们也买一辆,老了不许你养着他!”害得小A给妻子做了好几天的思想工作,却始终没做到她心坎里去。用她的话说:穷尽你所有的口才也弥补不了我心里的创伤!不差钱,差的是感受。后来,小A的老爸遇到难题,找他一向认为孝顺的二儿媳,二儿媳据说都没搭理他,还是小A偷偷跟几个朋友凑了些钱,帮老爸渡过了难关。

  正如小A当年跟我所讲的:讲类似的事情,不是为了说谁好,谁不好,谁孝,谁不孝。实际上一个家庭往往难以做到百分之百公平。小A相信,如果父亲有能力,也会为他买一辆私家车。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位叫达流的前辈讲得好,不管父母给你多少,给你什么,与兄弟姐妹是否一样,不仅是他们的权力,也是一种他们自认为最妥当的安排。如果父母给你的东西少些,说明他们认为你是兄弟中最有能力的,你不仅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开创一切,还能在他们去世后照顾兄弟们。

  父母不容易,不等于父母就应该这样做。有些父母明明做事不公平,却还要以“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为搪塞。其实五指三长两短乃天生,但很多不公平却是人为制造的。我们并不要求天下的父母以及父母官们,凡事一刀切齐,但此风绝不可长。就说咸丰事件吧,明明是比赛狩猎,空手而归的却胜过了猎获最多的;明明是要听治国方略,腹内空空的却胜过滔滔不绝的。无能稍加一点无耻,立即将劣势演化成优势。如果这也算优胜劣汰的话,那这些历史教训可能只会令更多的人去不学无术,去讨巧,去公关,去“为人处世”,去逢迎谄媚。事实还证明,这并不仅仅是那些虽有实力却最终失利者的悲哀,而往往是一个家庭不和谐的起因,一个集体分崩离析的滥觞,一个国家走向衰落的源点。

  别让实力无能为力。那些凛凛浩气、只知凭本事吃饭的人,或许应该吸取必要的教训,在必要的时候适当地展现一下自己的人品。这与虚伪作戏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更应该吸取教训的,还是那些被所谓的感情所蒙蔽的人。这么说来,真正把大清拖进深渊的人,是道光,而不是咸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