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2017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目录

  ·海洋史·

  从海洋自由到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曲升

  从“帆船”到“汽船”:幕末日本海权意识萌生的器物条件

  姜春洁

  ·欧美史·

  米兰—马德里—墨西哥城——西班牙帝国的全球城市网络

  朱明

  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初庆东

  西耶斯对卢梭的隐匿批判——论西耶斯的主权理论

  乐启良

  “天定命运”论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国家身份观念

  滕凯炜

  ·亚洲史·

  朝鲜王朝前期的北方沿江行城建置及其防御功能

  刘阳

  阿富汗穆沙希班王朝的文化整合与族际关系

  闫伟

  ·古代史·

  拜占庭对古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邹薇

  古代埃及人边疆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葛会鹏

  ·史学理论·

  “资本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生成及其使用

  曹龙虎

  探寻资本主义精神的犹太渊源——对桑巴特《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解读

  李晔梦

  英文目录及提要(Contents and Summaries)

  孟醒 孙剑

内容摘要

从海洋自由到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曲升

内容提要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中存在着海洋自由和海洋霸权两种追求,并经历了政策重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其中,海洋自由构想与国际联盟计划紧密相连,具有自由主义色彩。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为争取国际社会对其海洋自由构想的认可,进行了真诚而艰苦的努力。但在国内外的批评下,他意识到该构想与美国国家利益诉求和国际角色定位不符,于是暗自弃之,并把海洋政策重心转向了与英国争夺世界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中的海洋自由和海洋霸权看似前后不一,实则互为表里,二者共同服务和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需要和争夺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其现实主义本质不言自明。

  关键词 威尔逊 海洋政策 海洋自由 海洋霸权 国家利益

从“帆船”到“汽船”:幕末日本海权意识萌生的器物条件

姜 春 洁

内容提要 美国佩里“黑船来航”之后,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并完成了明治维新。然而,“黑船来航”的影响远不止从“锁国”到“开国”这一制度上的转变,它更让幕末的日本感受到了来自西方“黑船”的威胁。带着对“黑船”的恐惧和敬畏,幕末的日本掀起了西洋式船舶的“购船”和“造船”热潮,并由此推动了本国船舶从“帆船”向“汽船”的转变。这个转变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从风力到蒸汽力的动力转变,其二是从木制到铁制的船体材料转变。因此,近代日本从“帆船”到“汽船”的转变过程,既是引进西方技术步入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也是海权意识萌芽、从封闭型岛国转变为开放型海洋国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船舶作为跨越海洋、走向海外在器物层面上的必要条件,其转变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忽视。简言之,近代日本始于佩里“黑船来航”之时,此后“汽船”进入日本并备受关注;开港之后的日本转型为门户开放的岛国,进入“帆船”和“汽船”并存的阶段;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日本转型为对外侵略扩张的海上帝国,“木制”汽船逐渐被“钢铁制”汽船取代。

  关键词 帆船 汽船 海权意识 海上帝国 幕末日本

米兰—马德里—墨西哥城

——西班牙帝国的全球城市网络

朱明

内容提要 在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下,米兰、马德里、墨西哥城均出现了趋同的变化,在空间形态、结构布局方面表现出相似性。一方面,壮观的矩形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使整个城市空间围绕其发展。另一方面,直角相交的棋盘格状布局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空间更加规则、对称。这种改变源于阿尔伯蒂、菲拉雷特等意大利规划师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最初并没有在欧洲实现,而是在美洲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广场为中心的棋盘格状城市格局率先出现在美洲,反过来对欧洲也产生了影响。这表明,在西班牙帝国内已经构成了一张交互往复、共同变迁的城市网络,文艺复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其中流动,推动了帝国内部各城市的变迁。同时也充分说明,在近代早期的全球化时期欧洲城市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

  关键词西班牙帝国 米兰 马德里 墨西哥城 城市史

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初 庆 东

内容提要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急剧分化,贫困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贫困问题,治安法官领导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济贫之道,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出台济贫法令。到17世纪初,英国建立了一整套济贫法体系,并授权治安法官监督教区开展济贫实践,这集中体现在救济穷人、控制流民与提供工作等方面。治安法官作为中央与地方的联结纽带,其济贫实践成为近代早期英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缩影。贫困问题关乎国家安定与社会秩序,因此济贫成为中央与地方的共识。在此前提下,治安法官积极推进济贫实践,以解决贫困问题,为英国社会稳定转型与国家有序治理提供条件。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切实反映出英国在治理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协调中央与地方、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 近代英国 治安法官 济贫 中央与地方 国家治理

西耶斯对卢梭的隐匿批判

——论西耶斯的主权理论

乐 启 良

内容提要 通过批判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西耶斯构建了代议制和有限主权的理论。法国大革命初期,西耶斯抵制国王否决权和强制委托,阐明了代议制的必要性,宣称它汇集了劳动分工、人民代表制和理性协商的所有优点,是唯一适合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罗伯斯庇尔垮台后,他开始批判人民主权无限论的荒谬,认为它只会催生吞噬一切的“极权国家”,而非保障个人自由的“共和国”。西耶斯在公开场合避免提及卢梭的名字,但在手稿中却明确将之视为革命恐怖的罪魁祸首。由于西耶斯采取了隐匿的批判,许多政治思想家忽视了他和卢梭的区别,错误地将之视为后者的信徒。

关键词 西耶斯 卢梭 法国大革命 人民主权 代议制

“天定命运”论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国家身份观念

滕 凯 炜

内容提要 19世纪中期,“天定命运”论在美国人开疆拓土的狂澜中应运而生。它建立在清教使命观和美国革命的共和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意指美国担负一个上帝赋予的使命,要将自由的区域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乃至全世界。美国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版本的“天定命运”思想:第一种以“自由民主”、“自然权利”和“科技与文明”为核心话语,第二种则是从种族主义和性别观念的角度加以建构。“天定命运”思想是19世纪中期美国人理解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关键,两种不同的“天定命运”思想形塑了充满内部张力的美国国家身份意识,并对美国对外关系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为美国领土扩张提供了正当性话语,另一方面又为美国外交注入了“道义”色彩。

关键词 美国 天定命运 国家身份 对外关系

朝鲜王朝前期的北方沿江行城建置及其防御功能

刘阳

内容朝鲜北方沿江行城,亦可谓朝鲜长城,是朝鲜王朝前期在其北方边境地区(鸭绿江与图们江南岸)为防备女真而建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朝鲜行城的修建主要源于两种动力,它始建于1440年,整个建造期分为兴建与续修两大阶段,在时间上前后持续约半个多世纪,此外还有一并进行且持续更久的维护期。朝鲜王朝建造并持续利用行城的目的,主要是寄望于“保国封疆”,将其作为“沿江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江水实现“封疆”防御,以保证边防安稳。但是,因疏于管理,行城于清朝建立后被废弃。检视其兴建与维系历程,探究其防御作用,有助于理解近世东亚农耕民族与辽东农牧—渔猎民族的关系。

关键词 朝鲜行城 朝鲜王朝 女真民族 鸭绿江 图们江

阿富汗穆沙希班王朝的文化整合与族际关系

闫伟

内容提要20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阿富汗穆沙希班王朝力图在多元社会中整合国家认同。为此,穆沙希班王朝着力提升普什图语的地位,使之逐步取代波斯语(达里语)成为通用语言,同时以官方形式重新诠释阿富汗历史,塑造集体记忆。据此,现代阿富汗被视为上古雅利安文明的延续,普什图人则成为近现代阿富汗的历史主角。穆沙希班王朝试图以普什图文化强制同化多元族群文化,加强国家认同,削弱族群认同。但是,这一做法客观上却强化了族群边界与隔阂,引发了族际冲突,对当代阿富汗问题产生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穆沙希班王朝 文化整合 族际关系 普什图 阿富汗问题

拜占庭对古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邹薇

内容提要 拜占庭医学一方面遵从古典医学经典的要义,继承了古典医学思想、医疗体系和诊治方法的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帝国国情和文化特点予以发展,在病理机制、治疗方式、医学理念和药学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形成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医学著作。拜占庭医院的诞生则标志着拜占庭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达到了欧洲同期的最高水平;同时,拜占庭医院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亦成为西方近代医疗机构形成中所效仿的模式。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中世纪 医学史 公共卫生 医院

古代埃及人边疆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葛 会 鹏

内容提要 不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对边疆有不同的记述。最初,边疆用来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随着古埃及人对地理的认知和王权的增强,边疆则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埃及人也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古埃及人的边疆观映射出埃及国王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对不同区域所实施的边疆政策蕴含着埃及国王的统治理念和治国方针,边疆观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埃及人的族群意识和对外交往方式,古埃及国王统一尼罗河流域和对周边外族征战的实践均体现在边疆观念之中。

关键古埃及 边疆 界碑 边疆观 王权

“资本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生成及其使用

曹 龙 虎

内容提要 虽然各类工具书在介绍“资本主义”概念时都直接将其表征的经济生产方式至少追溯到15、16世纪,但事实上,该词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零星出现在一些学者的著作和论述中间。20世纪以后,该词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广泛兴起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词汇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作为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基本概念,“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使用领域是“政治—社会”领域。除此之外,“资本主义”概念还在学术界被广为使用。极强的知识生产功能是这一基本概念的重要特性,通过储存或者统摄其他概念和其诸多的衍生形式,以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频繁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不仅得以明确,也真正转化为一个人们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词汇。

关键词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概念史 知识生产

探寻资本主义精神的犹太渊源

——对桑巴特《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解读

李 晔 梦

内容提要维尔纳·桑巴特的《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一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崛起过程中的犹太因素。一方面,该书阐释了犹太人在现代经济体制形成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考察了犹太宗教伦理与犹太生活方式中独特的社会心理与道德因素,并揭示了其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联性。桑巴特强调,犹太人是“资本主义精神”最明显的人格化体现,某些犹太宗教理念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些观点的提出也引发了其他学者的质疑。围绕“桑巴特命题”的争论推动了学术界进一步探索犹太人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一历史谜题,深化了对犹太经济社会史以及资本主义起源与动力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 维尔纳·桑巴特 犹太人 现代资本主义 马克斯·韦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