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历经四朝十位帝王而屹立官场不倒的历史“第一”奇人

  

  官场不倒翁是如何炼成

转自微信公众号“历史大学堂”

作者:天野苍茫

中国古代官场历来以黑暗复杂和波云诡谲著称,许多饱读圣贤书的士人一入官场,从此便深陷其中。贪污受贿身陷囹圄的有之,卷入党争身首异处的有之,得罪上司发配流放的有之,摊上昏君糊涂送命的有之。

但是,却有这么一位牛人,他身逢乱世,却能够历经四朝十帝、纵横官场数十年屹立不倒,堪为中国古代官场一道奇观。他的人生经历,活脱脱是一段行走的五代史。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县(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公元882年出身在一个世代半耕半读,但是始终不曾出过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人物的小乡绅地主之家。少年时的冯道,便以品行端正,好学善文而闻名乡里。根据史书的记载,他平时除了孝顺父母,只以读书为平生乐事。

此时的大唐王朝虎视天下、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已经不在,如一个步履蹒跚、油尽灯枯的老人一般,已经逐渐接近生命的尽头。

黄巢起义被平定后,各地藩镇彻底做大,大唐王朝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能控制的地盘不过长安附近巴掌大的地方。

天下众多平民士子寄希望靠科举来实现自己报效朝廷的理想基本上行不通了,此时对于冯道这些读书人来说,更现实的出路是投靠各地坐拥一方、威风无比的藩镇节度使。

为了实现家族的理想,冯道依靠着良好的名声和不错的人缘得以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留守光辟为掾属(佐治的官吏),正式开启了自己充满争议却又无比传奇的仕途生涯。

身为官场新人的冯道还不懂得揣摩领导的心思,在一次刘守光决定出兵征讨定州时,冯道提了反对意见,结果被关进大牢。还好他平时人缘不错,很快被一个朋友设法营救了出来。

短暂的牢狱经历让冯道对于官场的残酷有了不一样的体悟,不过他没有被吓到,而是迎难而上,决定给自己换一个老板,重新开始。

  

(图)冯道

他来到太原,新老板是此时风光一时无两的晋王李存勖,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冯道更加注重和上级搞好关系,加上他读书确实读的好,处理案牍文书工作更是驾轻就熟,很快做到了太原掌书记的官职(领导的机要秘书)。

李存勖建立后唐后,冯道逐渐担任中书舍人及户部侍郎等要职,期间,他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由于当年收成不好,他慷慨的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乡民,自己却保持生活俭朴的作风,为时人所称赞。

后唐明宗李嗣源在兵乱中上台后,守孝期满的冯道被拜为宰相,开始担任中书侍郎、同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他从寒门士子中选拔有识之士,革除弊政,使得朝中的风气为之好转。此后他历经愍帝李从厚和末帝李从珂两朝,虽然偶受小挫被贬到外地任职,但是很快便回到了中枢之地。

在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和郭威建立的后周统治时期,冯道一直担任宰相一职,成为朝中文官第一人。

最终在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以七十三岁的高龄病逝。周世宗听闻后,为了以示哀悼,他下令废朝三日,追封冯道为瀛王,赐谥其为文懿。算是给予了他作为一个臣子能够享受到的最高哀荣!

如果按照宋朝一些著名史学家的观点,似乎很容易给冯道盖棺定论,欧阳修痛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不过这两人所处的朝代正是继冯道活跃的五代而立的宋朝,出于忠君的思想,他们也一定不会对这个换领导比换衣服还勤的“官场老油条”有好的评价。

事实上,冯道在后世风评不好,也基本拜欧阳修和司马光这两位史学大家所赐,如果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遇到,冯道肯定会找这两个后辈好好谈谈。

(图)后唐庄宗李存勖

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兵强马壮即可为天子”的极度混乱的年代,“忠臣不事二主”的正统观念已经荡然无存了。

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让人望而生畏。可是当你扫视五代时,看看那一个个帝王的模样,很难让人心生敬意。

后梁太祖朱温背叛黄巢、腹黑无比、嗜杀好色,最终被儿子所弑。后唐庄宗李存勖不善理政、宠幸伶人、猜忌大将,于兵乱中被杀,后晋太祖石敬瑭勾结契丹,出卖国土,落得千古的骂名。

那是个比谁的胳膊粗、拳头大的时代,所谓的礼义廉耻、道德文章一文不名。短短数十年时间,帝王换了十几个,眼花缭乱、好不热闹。

因此你让冯道这样的文臣忠于谁?为哪个王朝和帝王殉葬?

当然,有人可能说了,这个冯道肯定靠着逢迎帝王、溜须拍马才能始终屹立不倒。事实上,还真不是,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欲御驾亲征北汉时,冯道极力进谏。

世宗不悦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

冯道不留情面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

世宗有些恼火:“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

冯道不为所动道:“陛下不是泰山。”话里话外的意思,陛下您刚上位,根基未稳,不适合御驾亲征。

最终周世宗还是没有听从冯道的劝阻,也没有让他随驾出征。

按理说,对于冯道这样的数朝元老,不要触皇帝霉头,就这么按部就班的混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不是问题,垂垂老矣的冯道还能谏阻帝王,足见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操守的。

又有人说了,这个冯道做官几十年,肯定是个赃官,不然他怎么能够结党营私、保住自己的位置。

这个问题,让国学大师南怀瑾来回答吧:

“我读了历史以后,由人生的经验,再加以体会,我觉得这个人太奇怪。如果说太平时代,这个人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第一点,可以想见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

后世很多厚黑学大师都企图从冯道身上提炼出纵横官场的独家秘诀,可惜都失望了。

当我们去慢慢揣度冯道为官的经历时,似乎并没有从中找到什么特别之处。

(图)周世宗柴荣

有人为升官发财做官,有人为声色犬马的生活做官,也有极少数心怀苍生的读书人真的是为了儒家理想中的“治国平天下”。

但冯道同志做官的动机好像很模糊,因为在此后的岁月中,他在私德上一直严于律己,不贪财,不好色,处处与人为善,也不会一味愚忠于任何一个帝王。

他阅尽了乱世政坛的无穷险恶,亲眼目睹众多的同僚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不管冯道内心经历了多少的煎熬和波折,却依然能够宠辱不惊、积极应对,从未产生过归隐避祸的念头,光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殊为不易。

知乎上有一段评价笔者以为至为中肯:

“冯道,为百姓事,非为帝王事;为天下,不为国事也。五代嬗递,武人治国,兵乱不绝,凡五十四年。然文化未绝,多赖冯道之力也。若版刻《九经》,历四朝二十二年乃成,倘死节梁唐之际,众所愿耶?有宋以降,诸儒持名节之论,以匡其人,实腐儒之见也!”

想要保持自己的名节,冯道大可以钻进深山,不理世事,感怀一下前朝,吟诵一下风月,抒发一下兴衰。可是他却能坚持不懈的大规模刊印典籍,如此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竟然让许多批判他的道学者视而未见,对其何其不公也!

其实,这位奇人的内心世界,在他自己的诗中早已有所体现,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现誊录如下,以纪念这位传奇人物: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点击书封即可了解详情或购置相关书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