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伊凡四世特辖制形成的原因与后果

再论伊凡四世特辖制形成的原因与后果

曹维安,张军凤

摘要:特辖制是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在立沃尼亚战争期间实施的一项政治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社会上层政治精英,维护个人独裁权力。伊凡自幼多疑的个性和所受的教育,使他不愿意与“重臣拉达”等波雅尔贵族分享权力。为了打击一切对其独裁统治有威胁的势力,伊凡把立沃尼亚战争的失利迁怒于“重臣拉达”和波雅尔贵族,并以上帝的名义对“背叛者”进行“末日审判”。特辖制严重破坏了俄罗斯中央集权管理制度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使国家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伊凡四世的特辖制把国家制度问题变成了保卫他个人安全的问题,实际上是借助于特辖军在全国实行了一种“紧急状态”,但却并没有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所必需的官僚制度和官僚队伍。残暴的特辖制及其后果完全不能成为俄国历史发展所需要的前提,毫无进步性可言,如果说其有作用,也只能是负面的。

  关键词:俄国;伊凡四世;特辖制;立沃尼亚战争;末日审判

  一、“波雅尔当权”与“重臣拉达”的改革———伊凡四世特辖制的背景

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连续实行中央集权化政策的结果,完成了把罗斯土地联合为一个统一国家的进程。他们虽然建立了统一的立法和管理体系,但这一管理体系仍带有许多旧传统特点,不能适应国家疆域的扩大,这就成为国家此后发生深刻危机的原因。

当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时,他的继承人伊凡四世只有3岁,其母叶琳娜·格林斯卡娅把管理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女执政依靠丈夫原先的一帮谋臣,力求继续瓦西里三世的政策。情况在叶琳娜 · 格林斯卡娅 1538年 3月的一个夜晚突然离世后发生了变化。

16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称之为“波雅尔当权”时期,大权落入相互争斗的波雅尔家族手中,留里克的后裔叔依斯基家族和格季明的后裔别利斯基家族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这时在俄国存在着给波雅尔和波雅尔子弟分配城市和乡作为食邑的管理制度。

到40年代末,贪财的地方官(食邑者)的行为开始与各阶层居民的强烈反对发生严重冲突,1547年莫斯科的起义成为危机的爆发点。当时愤怒的人群攻击了年轻执政者的舅家格林斯基王公家族,其被 认为是 罪 恶 制 度 的 化 身。伊凡四世的舅舅尤利·格林斯基王公被抓住并被打死,他的躯体被抛在广场作为罪犯的尸体示众。

在严重的危机面前,居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波雅尔 杜 马 的 显 贵 家 族 为 回 应 社 会 诉求、进行改革等问题而团结起来。以都主教马卡里为首的教会主教的活动促进了危机的服。接近年轻沙皇的人如报喜节大教堂的神甫西尔维斯特和科斯特罗马一位波雅尔贵族的儿子阿列克塞 · 阿达舍夫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说服沙皇必须进行改革。参加实行改革的沙皇的顾问班子在文献上被称作“重臣拉达”。“重臣拉达”(“拉 达”即 会 议)是 16 世 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伊凡四世的正式政府。

1555—1556年进行了所谓地方自治改革。通过这一改革,旧的食邑制被废除,地方权力转交给民选的居民代表———城市和乡的地方长老和地方法庭,以及与服役贵族土地占有制相联系的固巴长老手中。同时,“重臣拉达”所进行的其它改革也考虑到了各种社会阶层的利益。1550年的《法典》承认了工商人员经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特权,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实现这一权利。稳定社会的前提是加强中央政权。在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在1547年由都主教马卡里主持的伊凡四世的沙皇加冕礼。由于拥有了这一封号,君主在臣民的意识中就成为神圣人物。除此之外,“重臣拉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俄罗斯国家政权。

一是通过了补充 国库的措施。二是实行了加强国家军事力量的改革。三是强化了中央管理机构。

“重臣拉达”在5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具有相当的矛盾性。“重臣拉达”领袖们的改革一方面巩固了沙皇的政权(创建常设的射击军,在中央管理机构建立衙门制度,废除食邑制,限制封建主的豁免权和教会土地占有制,对门第制行部分限制);另一方面也促进形成了未来限制沙皇 权 力 的 可 能 性 (代 表 制 管 理 机 构 的 出现———缙绅会议,立法的发展———1550年会议法典,巩固地方自治———建立固巴长老和地方自治制度,等级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权利)。如果国家发展能够沿着扩大等级权利的道路发展,创建限制中央权力的全国性等级代表机构,俄罗斯就会走上其西方邻国的发展道路;但也可能沿着进一步加强国家机器的道路前行,这样国家就会严密控制正在形成的各社会等级。

二、伊凡四世实施特辖制的原因

(一)伊凡四世的个性与特辖制

伊凡四世实施特辖制在一定程度上与“重臣拉达”推行的矛盾性改革有关,也与他自幼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有关。伊凡四世三岁时丧父,七岁半时失去母亲,当其长大成人之后,曾多次悲伤地回忆起自己孤苦、恐怖、寂寞的幼年生活。

1560年皇后安娜斯塔西娅 的病故以 及 随后都主教马卡里的逝世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伊凡心理的多疑性。伊凡四世一生结过七次婚,第一次婚姻他与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维持了 13年。沙皇伊凡非常眷恋自己的第一个妻子,也对她十分信任。皇后的死令其非常悲痛,但是,伊凡却把她的病故怪罪于波雅尔贵族身上,认为由于波雅尔与自己关系不和谐,令皇后抑郁致死,最后他的结论是大贵族害死了皇后。

都主教马卡里是伊凡雷帝比较敬重的一个人,对伊凡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马卡里非常聪明并且学识渊博,他能够十分灵活地让自己的神甫使命适应当时的世俗权力所需,曾经多次劝说伊凡四世在明智的范围内行事。同时,马卡里也扮演了“君主专制”倡导者的角色。1547年他给伊凡实施了加冕礼,伊凡四世因此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后来,“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伊凡四世加冕之后,“坚信自己是上帝派到大地上的统治者。其权力是上帝赐予的,神圣不可侵犯,只对上帝负责。

在重臣拉达”所有的改革方案中,伊凡雷帝最为赞赏的是这些改革者们承诺帮助沙皇清除波雅尔的势力。16世纪中叶的俄罗斯,虽然进行了一场政治革新,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先前的旧统治模式。当时基本上是君主与波雅尔杜马贵族一起分享权力。例如,制定各项法规、进行外交决策以及有关战争与和平等问题,通常都是遵照“沙皇谕示、波雅尔决议”这一模式进行的。按照传统,豪门权贵们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借助波雅尔杜马管理中央事务,另外还可以 对地方 治 理 进 行 监 督。实施改革前,“重臣拉达”的领导人在伊凡雷帝面前曾描绘了帮助君主清除波雅尔势力,增强沙皇权威,以及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诱人情景,但在改革结束之后,这些承诺并没有完全实现。沙皇由此心中充满忌恨,对“重臣拉达”表现出反感和厌恶之情。当改革过去许多年之后,伊凡四世回忆此次改革得出结论说,因为受到“重臣拉达”谋臣和其他一些波雅尔的干涉,以至于自己的权力完全被剥夺了。他抱怨说,阿列克谢·阿达舍夫和西尔维斯特“在随心所欲地统治国家,夺走了我的国家,名义上我是国君,事实上什么都管不了”。

实际上在“重臣拉达”改革后期,伊凡雷帝与“重臣拉达”在对改革的宗旨和方向上的认识已经大相径庭,导致两者之间完全出现了破裂局面,这也就加剧了伊凡想要清除这些人员的欲望。为了打倒“重臣拉达”领导集团,伊凡四世大肆谴责他们的罪过,不惜为他们捏造证据,称他们为居心叵测的叛徒,是令人憎恨的妖孽凶手。随后,伊凡命人将西尔维斯特押到索洛维茨,并限制其人身自由,将其终身囚禁在索洛维茨。与此同时,解除了阿列克谢·阿达舍夫的立沃尼亚总指挥的职务,并下令将其从费林调往尤里耶夫,最后他因为得热病,不到两个月就离开了人世。

伊凡雷帝自始至终只想加强君主个人的专制统治,根本不想与谋臣分享权力。基于“重臣拉达”成员的“欺骗”行为,伊凡雷帝决定采取新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权。“他这种加强君主专制以及彻底清除‘重臣拉达’势力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特辖制的实施。”

(二)特辖制与立沃尼亚战争

长达25年的立沃尼亚战争从1558年一直打到 1583 年,特 辖 制 则 是 从 1565 年 持 续 到1572年,特辖制正是在立沃尼亚战争的过程中开实施的,因此可以说特辖制与立沃尼亚战争,特别是与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界在立沃尼亚战争与特辖制实施原因的认识上至今都有争议。近20年来俄国史学界对此问题最极端的看法主要包括:.霍罗什克维奇提出建立特辖制的国际原因,是“为了继续在俄罗斯不得人心的立沃尼亚战争”,这场由伊凡四世开始的战争是“复杂的身心缺陷的集成弗罗亚诺夫则表达出与此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特辖制是“俄罗斯国家自卫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免受来自西方意识形态战争的侵袭,“防止动摇东正教信仰、使徒教会和君主专制的基础”。

在1552年征服喀山汗国之后,沙皇伊凡四世把注意力投向了波罗的海沿岸,企图征服立沃尼亚地区,同时希望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自己的宏伟版图。立沃尼亚很早以来即为俄罗斯与西欧其它国家进行贸易来往的枢纽地带。对俄罗斯来说,获取立沃尼亚地区对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况且,16世纪的立沃尼亚国内形势动荡不安,激烈的民族矛盾及社会矛盾使这个国家处于即将崩溃的状态。

伊凡四世之所以发动立沃尼亚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他虔诚的宗教信仰有关。相比穆斯林来说,他更恨同教中的叛徒。为了惩罚这些异类,伊凡决定发动这场战争。其实,立沃尼亚战争是伊凡四世在对现实考虑不周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错误行动。为了 挽 救 失 利 的 战局,他转而采取特辖制来惩罚“叛徒”作为补救措施,更是错上加错。

(三)特辖制与“末日审判”

“末日审判”思想在伊凡四世统治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特辖制的实行。伊凡四世的同时代人通常把伊凡的行动与“末日审判”相联系。

在当时的俄罗斯,宗教信仰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以至于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君主的权力等同于上帝的权力。

在特辖制年代,伊凡雷帝本人就承担起了神父的职责,他当着俄罗斯全体人民的面诵读经文,轻松地使沙皇政权在俄罗斯神圣化。在俄罗斯的宗教环境里,君主的地位完全被视为稳固的,不可动摇的。当然,不了解雷帝本人也就无从理解他活动的主要动机。彼得 堡大学历史学教授 Р.Г.斯克伦尼科夫认为,伊凡四世寄给王公 А.М.库尔布斯基的第一封信是实施特辖制的重要文件,这封信为伊凡四世实施特辖制及其恐怖镇压行动准备了理论基础。

最能体现伊凡四世“末日审判”思想的就是建造特辖宫廷。最初伊凡四世决定将特辖区宫廷建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具体在圣母大教堂和圣三一修道院之间。但是,1566年2月1日莫斯科发生了火灾,都主教官邸以及邻近的府邸都被大火烧毁。鉴于此,雷帝开始改变原先建造特辖区宫廷的决定,将其改建到离莫斯科不远的亚历山大罗夫优惠村。

在特辖区宫廷的高端形成了特别的“宗教性团体”,其生活方式复制修道院共同生活的规则。修道院生活的特点是修士在一切方面服从修道院长的权力,而沙皇就像是这个团体的修道院长。这样,伊凡四世期望培养出在一切方面都顺从他指示的新的精英人物。

总之,特辖制是俄国沙皇伊凡四世于1565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政治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社会上层政治精英,维护 个 人 独 裁 权 力。由于伊凡雷帝自幼多疑的个性和所接受的君主独裁教育,使他不愿意与“重臣拉达”等波雅尔权贵分享权力。为了打击一切对其独裁统治有威胁的势力,伊凡把立沃尼亚战争的失利迁怒于“重臣拉达”和波雅尔贵族,并以上帝的名义对“背叛者”进行“末日审判”

三、伊凡四世统治的后果

特辖制前后实施了近8年,在1572年秋天被伊凡四世下令撤销,他的特殊的“封邑”停止存在,甚至还发出一道专门的指令,禁止再提到特辖制。不过,恢复的再版特辖制不久又继续进行。沙皇已不能按旧方式进行统治,但仍需要特别的社 会 支 柱 以 加 强 自 己 的 权 力。1575年秋,国家重新被分成两部分,特别的沙皇“封邑”现在取名宫廷”。非正式的宫廷首都是斯塔里察。

在伊凡四世生命末年,他下令编制了一份根据他的命令而处死人员的名单,并开始对教会和修道院进行大量捐献,以对死者进行慰灵祈祷。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影响他建立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直保存到沙皇1584年死去。

(一)经济后果

诺夫哥罗德的统计税册准确地描述了直到沙皇费多尔(1584—1598 年在位)时期国家 的画面。1582—1585年西北罗斯的居民比16世纪初减少了8倍。普斯科夫郊区的1 761户农户中(1557年 的 资 料)到 1585 年 只 剩 下 了 75户。西 北 罗 斯 原 先 登 记 的 62.9% 的 集 镇 在1580年代被列为荒废村镇,而商户只有这个世纪初商户的六分之一。到1580年代这个地区农民的耕地规模缩减了一半以上。这种衰退的一个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税 赋 的 过 度 增 加。 在1561—1562 年 到 1571—1572 年 期 间,国 家 的税收按其可比价格增长了40%,而到下一个十年又增长了80%。

(二)社会后果

总结伊凡四世实际自行治理的25年(1560—1584年):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尖锐,面临动乱危险;对此还应当加上25年立沃尼亚战争的完全失败,大量国土丧失,王朝危机,还有社会全面的道德败坏,世界末 日 论 情 绪 蔓 延。曾在沙皇死后到过莫斯科并善于观察的英国法律学家Д.弗莱 彻 对 这 种 状 况 不 无 根 据 地 写道:“如此低劣的政策和野蛮的行为……足以动摇整个国家并引起全面的不满和不可调和的仇恨,看来,应当以全面的 起义才 能 结 束 这 种 状况。”确实,在伊凡四世死后首都就发生了严重的骚乱,不过当时并 没有形 成 全 面 的 起 义。它只是20年后在具备了客观因素的条件下才爆发,正是这一因素把隐藏在深处的不满引发到表层。起催化剂作用的是一个神秘人,多数学者认为他是被革职的修士格利什卡·奥特列比耶夫,他宣称自己是雷帝的儿子,在十多年后奇特复活,应当是 唯一合 法 的 王 位 继 承 人。

(三)政治后果

伊凡雷帝统治的一个主要后果就是打击了显贵的地位。1551年宗教会议的决议对 君主对教 会 内部事务干预的限制并没有实现。

总之,在政治方面,伊凡四世统治的主要后果是使国家政权严密控制正在形成的社会各等级。按照 А.П.帕夫洛夫的见解,“特辖制是沙皇对等级代表制发展趋势的一种反动,同时是一种独特的尝试,通过实行紧急状态,杜绝已形成的各等级的‘专横’,而把既存的社会制度置于国家政权的监督之下”。不过,伊凡四 世想要 臣 民 完 全 服 从 的 做 法 并 不 成 功。 在 他1584年死后,莫斯科很快就爆发了骚。

  文字、排版:@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