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2017年上半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教育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积极响应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自身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切实履行博物馆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日常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公众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主动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及中国传统习俗,陕西历史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藏品和专门开辟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平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设置了“模拟造纸体验区”、“活字印刷体验区”、“文物纹饰涂绘区”、“唐妆涂绘区”、“历史绘本阅读区”、“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创意涂鸦区”等区域,打造出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场所。

为了拓展博物馆的教育范围,让青少年共享博物馆的教育资源,陕历博坚持举办日常教育活动。目前已形成“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之造纸术”、“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之印刷术”、“丝绸之路架起沟通的桥梁”三个主题课程,以及2017年新增的十八国宝系列课程“陕博星课堂——十八件国宝课程之神奇的倒注壶”、“博星课堂——十八件国宝课程之鼎鼎有铭话多友”,“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馨香袅袅,技艺精湛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陕博星课堂——丝韵流香鎏金铜蚕”、“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方寸尽显金石心——皇后之玺”,每周末在固定时间开展四场,上半年共有260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与活动当中。

  

  专题教育活动

  (一)“传承中国记忆,发现节气之美”系列主题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文物优势,今年创新开发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振兴传统节日,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大背景下,陕历博以“传承中国记忆,发现节气之美”为主题,策划举办二十四节气专题活动。

  立春专题活动

  2月3日,立春当日举办“播种希望,静待花开”立春专题活动。活动共分为“集种送福”、“播种希望,静待花期”和节气照片征集三个部分,向公众宣传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关注。

  

  

  

  惊蛰专题活动

  3月5日,惊蛰当日举办“大地春回万物荣”,本次活动以“春雷惊百虫”为主题,通过本次惊蛰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与惊蛰,同时孩子与父母这种亲子家庭共同参与到活动中的方式,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清明专题活动

  4月4日,清明当日举办“陌上青青柳色,相依伞下赏繁花”节气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也向孩子们解释了清明作为一个节气的重要意义。

  

  

  

  小满专题活动

  5月21日,小满当日举办“小满乍来蚕吐丝”节气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结合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时事热点,以鎏金铜蚕为主题,通过了解小满当日我国传统习俗中的“祭蚕神”,从一只西周玉蚕到汉代鎏金铜蚕再到唐代丝绸看丝绸之路的古今发展。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将二十四节气深入孩子们的心中,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优秀的文化精髓,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了解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

  (二)节日与纪念日专题教育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承担着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2017年2月到6月共举办元宵节、妇女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五场专题活动,共有80多位不同年龄的公众参与到活动当中。

  博物馆里闹元宵

  2月11日,元宵节当日举办“博物馆里闹元宵”主题活动。向孩子们介绍了鸡年鸡文化,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传统中国的年俗文化,将较为高深难懂的生肖文年俗化知识转化成故事和游戏,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妇女节成人活动

  博物馆不仅是对青少年教育的活动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里已成为更多成年人休闲娱乐的首选。

  3月8日,妇女节当日专门为成人举办了专题活动——“朱唇未动,已觉口脂香”。本次活动是面向对古代妆容感兴趣的成年女性观众,邀请成年女性参观“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从出土的女佣身上看古代女性的妆容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展现出的古代女子精致而细腻的妆容,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报名火爆,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后陕历博还将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成人教育活动,切实让博物馆成为全民课堂。

  

  

  

  母亲节专题活动

  5月14日,母亲节当天举办“朱环约素腕,报答三春晖”母亲节专题活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敬重母亲,弘扬母爱,本次活动采取“孩子+母亲”的报名方式,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亲子在本次活动中亲手为母亲做一件有爱心的小礼物。

  

  

  端午节专题活动

  5月30日,端午节当天举办新的国宝系列课程“馨香袅袅,技艺精湛——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端午节香包,家长在则由工作人员指导打香篆,并且焚香熏香。通过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父亲节专题活动

  6月18日,父亲节当天推出新的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课程之“方寸尽显金石心——皇后之玺”活动,亲子双方一起刻一方“皇后之玺”,并印在送给爸爸的白色T恤上,制作成一件爱意满满的父亲节礼物,让孩子们和家长在活动中提升亲子关系。

  

  

  

  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的节日主题活动,旨在让公众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重视传统节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提化供平台。

  (三)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课程

  2017年,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重磅推出了具有陕历博特色的儿童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孩了解十八件国宝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神奇的倒注壶”、“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鼎鼎有铭话多友”、“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馨香袅袅技艺精湛——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博星课堂——丝韵流香鎏金铜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方寸尽显金石心——皇后之玺”等专题活动。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神奇的倒注壶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神奇的倒注壶”课程结合“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让孩子们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领略古人制作器物的奇思妙想。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鼎鼎有铭话多友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鼎鼎有铭话多友”课程结合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从西周青铜器出发,通过一个个金文,让孩子们结合今天的汉字,了解西周文字的独特魅力。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馨香袅袅,技艺精湛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馨香袅袅,技艺精湛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课程结合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以我国古代的熏炉为出发点,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熏香习俗。

  

  

  

  陕博星课堂——丝韵流香鎏金铜蚕

  “陕博星课堂——丝韵流香鎏金铜蚕”课程结合了时下热门的“一带一路”话题,通过一只汉代鎏金铜蚕,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当今“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方寸尽显金石心

  “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之方寸尽显金石心——皇后之玺”课程结合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从皇后之玺,再到独孤信煤精组印了解中国玺印制度的发展,了解汉以后文字变迁。

  “陕博星课堂”一经推出,得到了公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今后将不断完善,打造出陕历博教育活动的又一品牌。

  

  

  (四)馆际、馆校合作办活动

  2017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教育活动方面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依托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与兄弟博物馆以及各学校广泛交流合作,扩大陕西历史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使博物馆教育活动深入广大青少年的日常教学当中。

  赴宝鸡中学

  3月15日,走进宝鸡中学,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获得过“中国博物馆教育优秀项目示范案例”的“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孩子们纷纷上台制作活字印刷,体验造纸术,加深了孩子们对博物馆、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

  

  

  赴宝鸡高新一小

  3月16日,陕西历史博物馆走进宝鸡高新一小,在学习“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课程时,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历史问答之中,并在其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互动体验环节中。

  

  赴汉中东塔小学

  6月2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走进汉中东塔民族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了“历博星课堂——丝韵流香鎏金铜蚕”课程,孩子们对丝绸之路并不陌生,通过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鎏金铜蚕,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对外宣传、展示风采的窗口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创新开发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讲好陕西故事,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从而传递给社会公众。这些具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从古到今的陕西形象,释放了陕西文化元素,助力追赶超越新篇章。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投稿合作邮箱:7490433@qq.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