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春秋战国的这四件事,绝对刷新你的三观!

  1、江乙与安陵君谈话

  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君子,说四君子手下能人众多,那些吃着四君子的粮为四君子出力的人就叫做门客,岂止是四君子,春秋战国养门客之风盛行,安陵君手下也有一个门客叫做江乙,他有一天就去找安陵君谈话。

  他开头就不客气,对着安陵君就说:您一没立战功,二与皇帝也无血缘关系,但您如今身居高位,领着高薪,人人见您都矮三分,这是为什么啊?(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安陵君也是一个实诚人,回答江乙说:大王看我漂亮,不然我混不到这么高的地位。(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

  江乙说话也是一针见血,对安陵君说:用钱交朋友,没钱朋友也没了;用容貌交往,您人老珠黄了那自然会色衰爱弛。所以啊,受宠的女子床上的被子还没睡破,爱她的人就喜欢上别人了。宠臣的马车还没用坏,就已经被罢免了。您看您如今受大王喜爱,但您没有能一直让大王喜爱你的东西啊,因此我很担忧您的前途啊。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妣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听了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大王说宠爱你你就是掌上明珠,一旦不喜欢你了,你什么也不是啊。于是忙问怎么办啊?(然则奈何?)

  江乙也不卖关子,毕竟安陵君失宠,作为门客也没好果子吃。便说出了妙计:你就说我愿意陪着大王一起死,这样一定可以得到大王长期的信任和眷顾。(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

  本来按这样就可以了,结果安陵君三年没动静,江乙只好再次求见。(三年而弗言。)一见面就问:我跟您说了怎么做,怎么三年一点动静都没有啊。(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

  安陵君回复说:找不到机会啊。(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可没几天,机会就来了。本来天气不好,但是大王一出来打猎,万里无云。突然一头野牛不知吃了什么,发了疯冲向楚王,楚王不慌不忙弯弓搭箭,牛应声倒地。(有狂兕牜羊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壹发而殪。)

  于是楚王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得意地说:今天玩得真开心,不知道百年之后,和谁在一起享受这快乐呢。(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

  安陵君一看时机来了,忙泪流满面,跪在楚王面前啜泣着说:在宫里我和大王睡在一张床,出来玩坐一辆车,千秋万载以后,我要跟你一起去,垫在您的身下,替您挡住蚂蚁的啃食。我不知比这更快乐的事了。(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

  楚王听了之后更开心了,封他为安陵君。(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有人给出评语: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

  

  2、死人复生。

  这是真的,事情发生在晋灵公统治时期的晋国,抓住了一个秦国间谍,在街上砍头。七天后,那个人神奇地复活了。别告诉我那是耶稣。

  3、宣姜的事迹。

  已经有人想说了,我大概说一下。卫宣公给太子急从齐国娶妻,娶来了宣姜。结果卫宣公看宣姜太漂亮,干脆就让她作自己的媳妇。后来,宣姜生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寿人很好,公子朔人很渣。宣姜想让自己的儿子未来做国君,就陷害公子急。

  结果不小心把公子寿也害死了。(这个故事很凄惨)后来,公子朔继位,做的事不咋样,就被推翻了,过几年又复位了。这期间,宣姜和公子朔的哥哥,卫昭伯通奸。

  《左传》说,齐国人让昭伯和宣姜通奸,“不可,强之”。强行让两人……结果,生的子女各个都是牛逼一时的人物,有未来的卫国国君卫戴公,卫文公,宋襄公的母亲宋桓夫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诗人许穆夫人。这大概就是宣姜的生平,叱咤国际风云的一个毒女子。

  

  4、狐偃解梦

  这个不灵异,但是细思极搞。说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做梦,梦见他和楚成王打架,楚成王把他摁在地上,吸他的脑浆。吓醒的晋文公立刻找来狐偃,陈述了梦境,觉得这个梦跟不吉利。

  狐偃解梦说:“吉利,这梦太吉利了!楚成王把你摁在地上,你面朝天,他面朝地,这是老天向着你。脑浆?脑浆怎么了,脑浆是软的东西,这是代表你要让楚国服软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荐语:硝烟无声,谋略无形,兵法谋略,诲汝谆谆。这套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的优秀兵书合集,必然能给您以启示。

  菜根谭名句

  荐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谭》其文简炼明隽,兼采雅俗;其义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每日一读,气爽神清!

  道德经解读

  荐语: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纪晓岚赞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邀您说文论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