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 | 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正名!

  

  

  

  

  上周,「瑶湖读史」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宜春学院刘修发同学的数篇投稿。据小编所知,刘同学是「瑶湖读史」的忠实读者,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参与和本号相关的互动交流;同时他也是一枚爱读书爱思考的童鞋。因此,他希望通过我们的公众号,与大家一起分享他读过的好书,以及他的读书心得。

  本文原题《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正名——读列宁<国家与革命>有感》,让我们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吧!欢迎各位师友留言参与讨论~

  

  作者简介

  

  

  刘修发,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4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

  在革命中的任务正名

  ——读列宁《国家与革命》有感

前言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维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可以在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下,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这就对原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地接近它。《国家与革命》是我读列宁的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著作。近来由于准备考研,阅读本作为一大乐趣便很不情愿地被搁置下来,只能是定期阅读几本著作,阅读完此著作已一天有余,写读书笔记也表现出力不从心,所幸的是内心的这股信念支撑着我一定要把它写下来,一来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二来是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次阅读笔记分别从版本简述、写作背景、实践意义、主要思想、附录和结语六个方面出发。

  版本简述

  

  《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我阅读的《国家与革命》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版的单行本,采用的是《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的译文。本书分为6章,列宁原计划是写7章,由于十月革命而没写成,前6章单独出版作为一分册最早于1918年5月在彼得格勒出版。本书附录收载了列宁《论国家》一文。我国最早是在1921年,上海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第1卷第4册上刊载了《国家与革命》。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过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影响,使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有利形势。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捍卫和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阅读大量的文献,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考茨基和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1917年1-2月间做了《国家与革命》的笔记,准备就此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论文。

  实践意义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国内两个政权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前者是资产阶级的政权,后者是一个萌芽状态的工农政权。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斗争,可是“七月事件”和平的幻想破灭,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这个问题是要向群众说明,为了使自己从资本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们在最近的将来应当做些什么。”(第4页)于是列宁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

  主要思想

  

  一、列宁深刻地阐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国家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

  第一章中列宁就强调,在当前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空前流行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就是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列宁引证了大量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尤其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第8页)列宁指出,对马克思的歪曲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的。这种歪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另一方面是“考茨基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第12页)。列宁是在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起源的历史过程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列宁说:“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无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即任何国家的消灭,只能通过‘自行消亡’。”(第22页-23页)对于这一结论,列宁主要是从恩格斯里面所得出来的。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一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第17页)列宁科学严密地对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等对恩格斯这结论进行了批判和纠正,阐述了恩格斯真实的意思。列宁指出:“按照恩格斯的看法,资产阶级国家不是‘自行消亡’的,而是在革命中来‘消灭’的。在这个革命之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对于‘特殊的镇压力量,应该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来代替’……‘自行消亡’是十分明确而肯定地指‘国家以整个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以后即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时期……资产阶级的国家只有革命才能‘消灭’。国家本身就是说最完全的民主,只能‘自行消亡’……‘自行消亡’……这个原理是既反对机会主义者又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还有[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的意义等同国家‘自行消亡’论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是联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的”(第18-21页)列宁在这个过程中是竭力纠正机会主义对恩格斯国家学说的误解,同时也指出了机会主义关于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的论述的轻视。在列宁看来,这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背叛。

  

  二、列宁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的革命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中央集权的强力组织,既是为了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也是为了组织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主义。

  列宁还科学地预言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多种形式:“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第36页)

  针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歪曲,强调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懂得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第35-36页)

  

  三、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关系

  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关系,对于这一论述,列宁主要是引证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的论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和那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人做了论战,尤其是澄清了马克思在国家政权问题上与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和巴枯宁的关系。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关系。列宁说:“人们通常在谈论国家问题的时候,老是犯恩格斯在这里所告诫的而我们也顺便提到的那个错误。这就是:老是忘记国家的消灭也就是民主的消灭,国家的消亡也就是民主的消亡。乍看起来,这样的论断似乎是极端古怪而难以理解的;甚至也许有人会担心,是不是我们在期待一个不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的社会制度,因为民主也就是承认这个原则。”(第83页)列宁的回答是否定的。列宁说:“不是的。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使用有系统的暴力的组织。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消灭国家,也就是消灭任何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消灭在任何加在人们头上的暴力。我们并不期待一个不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的社会制度。但是,我们在向往社会主义的同时深信:社会主义将发展为共产主义,而对人们使用暴力,是一个人服从另一个人、使一部分居民服从另一部分居民的任何必要也将随之消失,因为人们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起码规则,而不需要暴力和服从。”(第84页)可以看出,在恩格斯那里,民主是狭义的民主,指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被消灭的民主。这种民主在国体上体现为民主共和制国家,但是,恩格斯似乎并不青睐这样的国家,而是指出要实现只靠习惯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意义上的民主。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四、列宁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学说

  1875年4月底至5月初,马克思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对拉萨尔主义的种种错误进行了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在批判过程中,阐述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时,第一次明确具体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最高阶段的学说,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只能遵循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通过这个阐述,列宁有力地回击了那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的错误观点,并指出:“实际上,只是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开始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前进运动。”(第102页)

  

  五、猛烈地批判了普列汉诺夫、考茨基和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行为

  列宁说:“普列汉诺夫竟有这样的本事,能够论述这个主题而完全回避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最现实、最迫切、政治上最重要的问题即革命对国家的态度和整个国家问题……表明在政治上充当资产阶级尾巴的半学理主义,半庸人。”(第106页)而对于考茨基,“恰恰是在国家问题上一贯倾向于机会主义……不去分析机会主义在这一点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头彻尾的歪曲”(第108-109页),还有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中,列宁认为,“考茨基已经转到‘中派’立场而无原则地摇摆于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之间”。对于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的现象,列宁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普列汉诺夫和无政府主义者、考茨基和机会主义者的论战中,并没有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是动摇,倒退,在列宁看来,这无异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叛变。

  列宁还重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猛烈地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庸俗化的那些人。

  可以说整部著作列宁都没有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阐述、捍卫和对歪曲、庸俗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斗争。

  

  六、附录:《论国家》的逻辑思路

  著作的附录刊载了列宁《论国家》一文,这篇文章是列宁继写作《国家与革命》两年后即1917年7月11日在斯维尔洛夫大学讲演的记录,最初是于1929年1月18日由苏联列宁研究院发表于《真理报》。

  列宁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研究国家的科学方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做了历史的考察。列宁对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做了分析,说明了一种国家类型过渡到另一种国家类型的规律,从生产方式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解释了过渡的原因;批判了第二国家领袖的机会主义论点,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国家的态度。当然,列宁主要是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行论述的。

结语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整部著作围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展开,有力地回击了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和庸俗化。不过就这部著作来看,列宁自己对国家学说的独见很有限,很多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思想的阐发和论述,这更像是一篇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正名的著作。这可能是实践上的意义更为重要和迫切,在那个时代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歪曲和庸俗化,能够在与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论战中,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就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了,当然列宁有这个品质,而且还不断地有力地回击了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重新焕发生机,和找回应有的地位。这也就有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读者来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欢迎各位师友留言提供建议~

  相信还有许多爱读书爱思考的同学也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欢迎你们向「瑶湖读史」投稿,向我们推荐你们读过的好书,分享你们的读书心得,期待你们的投稿~

  我们的投稿邮箱是:

  jxnuhistory@126.com

  

  

爱读书爱思考的你~

快来向我们投稿,秀一段你的freestyle吧~

  

  谢谢阅读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责任编辑:张欣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