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春秋霸主晋悼公成就比之齐桓公、晋文公也不遑多让,为何不是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路诸侯风起云涌、争相称霸,产生了不朽的传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称之为“春秋五霸”。(一说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史记记载的“春秋五霸”,于西周没落后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春秋时代最璀璨的明星。

  然而,在春秋中晚期还有一位论谋,不减于晋文公重耳;论智,不屈于郑庄公寤生;论略,不低于齐桓公小白;论才,不逊于楚庄王熊旅;论仁,不亚于宋襄公兹父;论势,不弱于秦穆公任好;无霸主之名而具霸主之实的强势诸侯。如果不是一国一霸主均分制,春秋五霸绝对不止五霸。

  晋悼公(前587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亦作“纠”),谥号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周”),亦称“孙周”,美称其:“周子”。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

  春秋中晚期,中原诸侯盟主晋厉公屡屡失信于诸侯,致使中原各国多怀叛逆之心。当时,晋国栾氏、郤氏、中行氏三个卿族的势力日益膨胀,逼迫国君,晋国因此陷入内忧外患之境,其霸业亦随之呈现中衰现象。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晋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西)。晋厉公为加强君权,企图铲除各强族,改用亲信执政。在击败强敌楚军(参见鄢陵之战)后,晋厉公乘卿大夫互争之机,杀郤氏三卿,并尽灭其族。中军元帅栾书及荀偃(亦称中行偃)恐祸及身,擒厉公而弑之。国不可一日无君,栾书以晋悼公贤且幼,提议立晋悼公,众卿应允,栾书乃遣荀罃、士鲂往迎晋悼公于雒邑。

  继续在洛邑博览群书、赋诗言志还是回归祖国一展所学?30年前,赵宣子(即赵盾)曾派弑君凶手即赵穿(前607年弑晋灵公)来此迎立公子黑臀回国即位,是为晋成公。但即位后的晋成公在赵氏阴影下,与傀儡无异。此幕今朝重演,令晋悼公不免迟疑:栾书是何居心?

  谨慎考虑后的晋悼公毅然决定与荀罃、士鲂返回故土。稍作整顿,晋悼公见周简王、单顷公,辞行天子、单子,便在荀罃、士鲂的陪同下,离开周畿,踏上回国之路。

  不久,晋悼公一行进入晋国境内,抵达清源。栾书、荀偃、士匄、韩厥等一班卿大夫,齐集迎接,悼公开言:“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但所贵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命,只在今日。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事他人。孤不能拥空名之上,为州蒲(即晋厉公的名)之续也!”。栾书等权贵皆战栗再拜:“臣等愿得贤君而事,敢不从命!”仅仅一段登基前与群臣的寒暄,看似官腔,实际上既对栾书等权臣罪恶行径的严厉警告,又在逼自己的臣下盟誓,忠于君王。栾书退下后就窃窃的同僚下属说道:“新君非旧比,当以小心事之。”晋悼公入绛城,告太庙,嗣晋侯之位。十四岁的晋悼公登上历史舞台,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国外各国诸侯,拭目以待。

  公元前573年二月初一,晋悼公正式即位于朝堂。从进入国境到进入国都,到最后进入朝堂,一步一步,晋悼公走得如此从容不迫,没有丝毫对于君位的迫切,更没有丝毫对权臣大族的婀娜,甫一亮相,大家再也无法小看这位14岁的新君了。 欲速不达,谦逊而又自重的晋悼公一路徐徐走来,稳如泰山,结果是,他的权威在即位的第一天就彻底地确立了。就在当天,悼公就近乎完美的做出了标志国君统治权威的工作——人事安排。晋悼公起用了大批功臣和青年才俊,并且逐个说明理由,提出要求,让人心服口服。大家根本没有任何质疑的余地,只剩下惊讶:这个一直生长在国外的小孩子,怎么对国内如此了如指掌?

  晋悼公上任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整顿厉公留下来的混乱朝政,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机关部门的人事部署。第一天,晋悼公处理厉公朝留下的奸逆,面责夷羊五、清沸魑等人逢迎君侯于恶之罪,命左右推出朝门斩首,并将其族放逐境外。又以厉公之死,坐罪程滑,碟之于市。将厉公所宠幸的内臣一网打尽,体现晋悼公惩乱决心。史载:“逐不臣者七人”。

  栾书,这个已事三朝的权臣,有着弑君案底的阴险政客,对自己有着拥立之恩,却又时刻威胁着君权的正卿,怎么处理他?晋悼公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是就在即位不久,晋悼公雷厉风行的剥夺了栾书的中军元帅之位,命其回家养老,同时另提拔栾书的嫡长子栾黡到朝中做官,作为对栾书的报答。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国家的生杀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朝中物色才德兼备之人,以为国用。

  “清君侧”后,晋悼公又开始调整政府各部门官僚,进行国内人才的大规模重组。首先就打破常规,将下军将韩厥一口气提拔为中军元帅,以替栾书之职,以吕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魇、韩无忌为公族大夫,让他们教育卿的子弟恭敬、节俭、孝顺、友爱。凡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饱受百姓赞扬之人。

  晋悼公着手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命令百官施舍并免除人民对政府(包括对卿族)的债务,照顾鳏寡,启用贤德之人,救济贫困,援助灾荒,禁止邪恶,减轻赋税,宽赦罪过,并严格规定只能在农闲时,调用民力,有土木工程时,亦不准侵犯农时。

  晋悼公上任后的三把火“惩乱、任贤、安民”这些措施平衡了各卿族的利益,极大的润滑了他们的摩擦,减轻对农民的剥削,鼓动了国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力再度增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左传》载:“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凌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晋悼公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将晋国的自景公、厉公留下的混乱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条,其御人之术驾轻就熟,令群臣瞠目结舌。这一年,晋悼公不满15岁。晋国的复霸行动蓄势待发。

  晋悼公元年(即周简王十三年)六月,楚共王乘晋君新立之机,发兵会同郑军攻占晋之与国宋国的东部要邑彭城,藉以压迫宋国,并企图以此截断晋、吴两国的联络。同年冬,发兵收复彭城未果又遭受楚大兵压境威胁的宋国遣使赴晋求援。晋主政卿士韩厥认为晋应针锋相对,发兵救宋,以取威诸侯,重振霸业。悼公从之。此后,国势复振的晋国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外交会盟与武力进攻。

  纵观晋悼公复霸之经过,其首要目的在于征服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郑国,并最终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晋采取的一系列策略,特别是其三分四军扰敌疲敌战术,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借鉴。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