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前出现在丝织品上的帛画开始,中国画的历史贯穿了中国的历史。从画史上有作品流传至今的第一人——东晋顾恺之开始,历唐宋元明清,到现代齐白石、徐悲鸿,社会的统一或分裂、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中国历史中我们从来不曾了解到的经济、宗教、意识形态等等社会细节,其实都隐藏在这些流传于世的画作中。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那不妨放下教科书,用一种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从画作中寻找答案吧。
两晋
绘画从此成为一门艺术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流传至今的人,这幅《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却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故事展开,而是充分发回了顾恺之惊人的想象力。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正是这种矛盾,让所有怀有抱负的人都充满了遗憾和痛苦,这也是曹植和顾恺之之间的情感共鸣。这幅画中饱含郁郁不得志的伤感,和对现实社会难以消磨的期待。
顾恺之的线条,被美术史称为“春蚕吐丝描”,全画用笔细劲,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这幅画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隋
山水画开始独立、并且活跃的时代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擅长画道释、鞍马、楼阁和山水,这幅经宋徽宗题写的《游春图》卷,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
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艺术家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人与自然、与万物之间的关联。在南北朝之前,自然风景只是人物画的陪衬。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艺术家开始注意自然和自然美的价值,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开始企图把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画出来。到了隋朝,山水画终于成了一个独立存在的画种。
展子虔的画作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人物与山水之间终于开始有了空间上的互动。
唐
人物画的鼎盛时期
△周昉《簪花仕女图》
周昉出身于仕宦之家、“游于卿相间之贵族”,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使他的画作以表现贵族妇女称绝一时,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这是当时的社会原貌,也是当时的审美标准。
随着唐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画作的题材内容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唐朝的审美也慢慢从政治题材转向于世俗题材,画家们开始较多地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
到了《簪花仕女图》的时候,安史之乱之后的衰落与苦闷,人心的懒散与幽忧都在这幅画中体现出来,也预示着强大的唐帝国正走向溃散。
五代
晚唐一枝独秀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所作,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从五代十国开始,画作有了一个新的作用——谍报。
这是一段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也因此,李煜对于奔逃而来的韩熙载才会如此警惕,以至于派遣顾闳中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并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给他看。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宋
属于画家的黄金时代
△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
宋朝之所以能成为属于画家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在于皇帝亲自下场、带头搞创作。一般来说艺术水平特别高的皇帝执政水平都堪忧,李煜如此、宋徽宗也如此。作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政治生涯落魄而屈辱;作为艺术家,却造诣极高,帝王中罕有能与其匹敌者。
宋徽宗在位时神智将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正因为绘画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才催生了像米芾、张择端等等一代大师。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想来不需要过多介绍,但是在欣赏北宋百姓的生活状况的同时,一些隐藏其中的小细节,充满了张择端对盛世之下隐患的担忧。
“惊马闯入郊市”是一个焦虑的开场,船桥几欲相撞的全卷高潮则是社会矛盾达到高潮的象征。朝廷对漕粮的掌控力逐渐衰落、官仓空虚,政府失去了对粮价的控制;在画卷中没有看到任何消防和城防官兵,汴京成为一座完全不设防的城市;严酷的党争与渎文悲剧,也隐然藏于图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幅画也预示了宋朝走向灭亡的历程。
元
改朝换代下的画坛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经营七年而成,既是其巅峰之作,也是最后绝笔之作。
在经历了隋朝的思索万物、唐朝的绮丽多样、宋朝的忧时忧世之后,到了元朝,画家们的画风开始变形了,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首的元朝画家们不再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代,而是一门心思地隐居避世、沉迷于山水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丧”。
好处就是他们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又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对明代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明
江南才子的朋友圈
△唐寅《溪山渔隐图》
明朝的诗意主要来自江南的才子,准确地说,是唐寅(唐伯虎)、仇英、文徵明、沈周组成的明代四人组,明朝的才子们完全可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朋友圈。
其实明朝不是绘画没落的时期,事实上,明朝的画派之多样、画法之新变,甚至超过了宋元两代,为之后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开辟了新道路。
明朝的山水画自带风骨与格局,这跟明朝的社会开放有一定的关系,沈周沉雄浑厚,文征明婉润秀雅,唐寅活泼洒脱,仇英清新雅趣,他们在山水画上达到的成就堪称中国文人画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清
谁与争锋的画坛江湖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肯定不是只有阿信一个人认为八大山人是八个人,但其实八大山人是清朝著名画家朱耷的雅号。朱耷72岁的时候,应朋友蕙岩之请绘制《河上花图》,历经四月画成,是画家晚年非常罕见的大幅作品。以水墨描绘了沿河而生的荷花、兰竹和坡石流水。从生机勃发的荷花始,经历陡壁山崖、枯木乱石,再见孤兰衰草竹叶夹生,最后以高涧瀑流结尾,宛若一首乐章。
清朝的画作已经发展成了十分发达的画科,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事重视笔墨情趣的文人山水画,国画也慢慢从政治领域退了出来,转而开始在商业化的市场中活跃。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画家的笔墨也开始追求变革。
民国
东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
△徐悲鸿《奔马图》
民国以来,东西方艺术开始了最剧烈的一段碰撞,既是冲击、也是融合,这其中能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的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徐悲鸿开始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不管从哪方面,徐悲鸿的作品都对当时的中国画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