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即使迁离故乡,也不忘寻根问祖,很多人家中都有一本厚厚的家谱,家谱的意义是要我们知道来自哪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氏族的概念渐渐模糊,忙碌的生活使我们没时间停下来思考,更不用说“寻根”,不过不要紧,笔者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关于“寻祖”,看完之后你也许就知道自己的“根”。
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至今流传这一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谣中提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现在已经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成了亿万人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这些人被称为“大槐树后裔”。
洪洞大槐树为何如此神圣,又为什么这么多人把这里当做自己的老家呢?原来早在600多年前,八百多姓氏从这里出发,搬迁至全国各地,而这八百多姓氏几乎涵盖了汉族的姓氏,至于搬迁的原因,我们可以追溯回那段过往的历史。
1368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四),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相互厮杀自然少不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自古中原大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末中原大地不仅遭到连年战乱,还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曾经富庶的中原地区土地开始荒芜。
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战乱虽然结束,但一时间中原大地的人口难以恢复,以河南省为例,明初人口只剩不足200万,对此朱元璋焦急万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皇帝当然知道,大明想要富庶,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必须尽快走上正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朱元璋想到把人往中原迁移。
山西是元末为数不多未受到战争影响的几个省,因其天然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加之山西多年未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口发展稳定,多年受战乱中的百姓都愿意逃到此处,这里聚集了几乎所有汉族姓氏。元末山西富足,人口众多,而其中又数洪洞县最为突出,于是朱元璋把洪洞县作为移民首选。
老百姓无非就是想过平静的日子,而且在山西生活富足,没人愿意背井离乡,无奈官方一纸文书下发,再不情愿也得搬离,搬离前他们来到一棵大槐树下,互相告诫不能忘记自己的“根”,相约无论搬迁至哪里,都要在家门前种下一棵大槐树,以此告诉子孙不能忘本。
据《洪洞县县志》等各类史籍记载,从洪武初三年到永乐十五年,50多年时间组织了10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出发的人口多达300余万,涉及800多个姓氏,他们的迁徙地涵盖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
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已经过600多年,当年从大槐树下离开的村民,他们的后裔如今已经遍布全世界,除了家门口种有大槐树的人家,据说还有几个有趣的事可以证明你是大槐树移民,比如脚趾小拇指指甲分两半、双手有背手习惯、把上厕所叫做“解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