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帝画像,看完之后再也不会弄混了

  很多朋友,包括初入门的泉友对清朝皇帝顺序和钱币不是很清楚,希望本文对各位有帮助

①、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即清世祖,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②、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最出名的康熙钱无疑是康熙罗汉。

③、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年号雍正是从其爵位雍亲王得来。雍正通宝也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故深受收藏者喜爱。雍正通宝是普通清朝行用钱中最贵的,而雍正南局的又是雍正通宝的领头羊。

④、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为清高宗。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乾隆通宝版式繁多,民间有大量遗存,一般的价格都不高,不过台局、济局也不便宜。

⑤、嘉庆

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820年),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由乾隆禅让传位。嘉庆期间国力开始衰弱,钱币制造开始存制滥造,大部分嘉庆通宝铜制不佳。但嘉庆大样(直径超过27mm)的价格不菲,超大样(大于29mm)的价格更是高居不下。另有文庆版逐步为人熟知。

⑥、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1850年),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清宣宗。道光通宝钱文书体拙劣,钱局有21,薄小型钱出现,直径大多在19-23mm,但也有30mm左右的大样。

⑦、咸丰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小平粗制不堪,无人问津,但咸丰大钱在历史上地位颇高。

⑧、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1875年),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年号“同治”。同治皇帝本人能力平平,亲政后所作所为让人失望。但由于当时洋务运动,清朝出现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通宝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但价格一直不是很高。

⑨、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光绪通宝小平钱局繁多,版本繁杂,而当时又开始引用机制币制作铜元和银元,币制开始混乱。

⑩、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止铸造钱币,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各地使用铜元、龙洋和国外贸易银币作为货币,表现了末世的失控状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