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行动 | 甘博兰大校队暑期实践之雷台汉墓交流活动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过成为中国旅游标志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绿釉陶楼院、青铜连枝灯等众多珍贵文物也在这里面世。这里,就是武威雷台汉墓。它以极丰富的文物再现了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这里,是重走丝绸之路暑期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如果正好你也在

  从7月16号开始,志愿者就开始为造访雷台汉墓作了充足准备。首先,团队组织了内部建设和队员培训,着重强化讲解能力的提升。从讲解姿态到讲解内容,志愿者都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不因为后面的讲解活动离开了甘肃省博物馆而有丝毫放松懈怠,反而为在雷台汉墓举办的照片展付出了非常多努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到甘肃地区的丝绸之路文化及“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内涵。

  宣传

  接下来的一天,志愿者顶着骄阳,奔走在武威市区多个地方,向民众分发宣传单和调查问卷,宣传在雷台汉墓的照片展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甘肃省博物馆兰大志愿服务队暑期实践团在雷台汉墓的活动,也能让更多人对丝绸之路文化产生兴趣。调查问卷则侧重于调研民众对丝绸之路文化的了解情况和博物馆在弘扬丝路文化中的作用,很多都热心作答,并与志愿者交流想法。

  

  

  团队在雷台汉墓的活动分为两部分:参观雷台汉墓与照片展讲解。

  

  参观

  第一天志愿者进行了雷台汉墓的参观。在雷台汉墓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志愿者一一参观了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的各种陈列展出。从雷台公园开始,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的放大版雕塑位于正中,向内继续前进,汉文化博物馆陈列这许多雷台汉墓出土的文物和重要文物的复制品。从博物馆出来,远远看到古色古香的斗拱木门,这便是进入雷台汉墓墓园的入口了。志愿者与工作人员沟通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走进了墓园。雷台汉墓起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共有一号,二号两个墓。志愿者相继进入墓道。墓道较为低矮,志愿者同游客一起屈身前进。进入墓中,前室、中室,后室,耳室齐备。墓中不同于外面的炎热,有些阴冷。尽管墓里并没有文物了,但大家的兴致丝毫不减,在微黄色的灯光下兴致勃勃参观这座砖砌汉墓的内部结构。

  

  

  

  

  

  

  

  照片展

  活动第二天,志愿者在雷台汉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拉起横幅,挂好照片,开展了另一次照片展讲解活动。由于场所限制,志愿者把这次活动放在人们参观雷台汉墓的必经之路上。雷台汉墓繁茂的树木为大家提供了荫凉,观众走到这里,在休息的同时可以聆听志愿者的讲解,一举两得。讲解活动开始前,很多观众走到这里一直好奇地张望,却并不走上前来,面对志愿者的热情招呼,反而有些措手不及一样,摆摆手,并不参加这次活动。刚刚遇到这种情况,观众们的反应其实让志愿者们有些不安和茫然,担心这次的照片展讲解并不能成功举办,担心没有人为此驻足。但是志愿者们并不想就此放弃,不想活动未开始就结束。于是在一位叔叔停下脚步欣赏照片时,志愿者讲解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向这位叔叔介绍照片上文物的概况。刚开始,叔叔仿佛还有些拘谨,似乎并不习惯这样的讲解方式。当志愿者讲到第二件第三件文物时,叔叔已经开始跟讲解的志愿者沟通交流了,向志愿者询问一些问题,志愿者们也会耐心解答。随着讲解的深入,志愿者也越来越投入,并未发现越来越多观众不再只是驻足张望,而是主动走上前,随着志愿者的讲解去了解每一件文物,学习丝绸之路文化。讲解结束后,观众们为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志愿者也被观众们的求知心所感动。志愿讲解是沟通观众与志愿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相互之间的一种成全。或许彼此素不相识,但因为这场照片展讲解活动,在这一刻,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仿佛共同回到了那条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道,穿越历史,经历其沧桑变化。

  

  

  

  

  

  

  

  在活动过程中,武威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同志愿者一起付出了非常多努力,为观众们提供了一次精彩的展示,也为甘肃省博物馆与武威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间的馆际交流探寻了一种新途径,加强了两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甘肃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弘扬“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承担了博物馆在弘扬丝路文化中的责任,为甘肃省在“一带一路”政策倡导下的崭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文来源:赵雅男/文、刘亚伦/图

  执行编辑:赵雅男

  审核编辑:李欣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