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位女状元,心怀天下却最终沦为男性高层“玩物”?

中学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那画面你还记得吗?

说一个叫范进的书生,考试考到54岁,54岁那年,终于中了!中了!举人!

然后呢?然后就疯了!

具体场景是: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个情节被大家当段子笑满三年。

可见,那时的科举之魔性。

换句话来说,应该是有着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科举为什么,为什么这么毒?

  

同样作为考试选拔的制度,科举与高考不尽相同。

科举VS高考:都承载公平,实现社会流动

科举和高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是选官的,一个是选知识阶层的,但是二者疏通社会人才流动的功能是一样的。

开眼说:

  著名历史学者蒙曼:高考最核心的追求不是选贤,是实现社会流动,让国家充满正义。高考延续了科举中最美妙的部分即公平正义。

  高考和科举制度一开始就没承担过选拔人才的职能,它们都只是让社会流动、让人平步青云的最公平方式。

  它们的缺点恰恰是因为要公平,命题必须普通化,所以选拔出来人才必然就有一种相对平庸化的特质,或许他们原本就不是天才。

  如果考试为考出天才来设定的话,那么普通人往哪安放?我们要的不过是在普通人里寻找相对好一些的人,这才是核心。

  考试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本身就不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能,这个是现在最应明确的一点,否则我们总是对考试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

  科举,一种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封建王朝举行的通过人才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为科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始,科举制实行,到清光绪三十年,科举截止,这场经历了1300年的考试,出现了近592位文状元和118位武状元。

  但是,在那个“男权至上”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思想的影响下,女子无法像男子一样接受正统教育,又怎能参加科举?还要中状元?有没有可能……但,也就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中国第一位女状元,还是横空出现了,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了。关键是,这位女状元有才有貌有德又心怀天下立志报国……可惜的是,据说,还是逃不掉红颜薄命的怪圈

这名女状元就是傅善祥。

江苏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

  

图/杨童舒饰演的傅善祥

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热爱读书,特别是经史,特别的女儿也有一位特别的父亲,幸运的是她出生在了一个开明之家,父亲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然后像其他父亲那样阻止女儿念书,父亲在女儿喜欢读书的道路上予以了满满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天赋异禀的她4岁涉猎蒙学儿歌,5岁学习楹联,6岁读《三字经》,7岁背《百家姓》,8岁吟《千家诗》,可谓女神童。

然而不幸的是,千家诗声中,她父母相继去世,家道迅速衰落。无倚无靠的小女生只好跟着哥嫂相依为命。谁知哥嫂也靠不住,13岁那年,哥哥遵父命把他嫁给了小时候指腹为婚的李家。可还没等到成亲,小她六岁的丈夫就死了,18岁的她成为了寡妇,婆婆心里,寡妇门前是非多,惟恐这个小媳妇以后败坏李家门风,就盘算着要把她卖掉换钱。

  

图/中间为傅善祥 (1988年电视剧《太平天国》)

在傅善祥走投无路的时候,太平军给了她希望。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洪秀全颁诏书,开甲取士,打破常规增加“女科”,这是历史上破天荒头一回,傅善祥闻讯,喜不自胜,报名参加女科考试后,高中鼎甲第一名。

在后面看来,中了这个状元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科举后,千古第一女状元傅善祥被杨秀清顺利被任命为“女侍史”,这有点类似于今天像秘书、助理一类的文职,主要工作是东王诏命起草及文件整理。干了一段时间后,被升为“薄书”,帮东王杨秀清处理来往文件。再后来,天王洪秀全注意到她,多次借她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1854年,由于深得天王洪秀全之意,洪秀全破格任命她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六部。这时的傅善祥成为了天京城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而对于她来说,更重要的恐怕是可以借此职位,为国家、为百姓做更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她不想只做一个小女子,令许多一心只想着做官不顾百姓死活的男子汗颜。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即在太平天国权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变革。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主张男女平等……但由于一些局限性的原因,有些措施也带有巨大的破坏性。傅善祥以冷静的头脑,利用自己接近东王的身份,极力劝说东王保护文化,废除不合理措施,这样的官员自然也深得百姓推崇。

但是,红颜薄命的魔咒也还是在她的身上出现了,才情成就了这个美丽女子的理想,也终而摧毁了她的美丽。

自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有些高层们日渐痴迷于享乐,贪图美色。傅善祥慢慢沦为东王杨秀清手中的玩物。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著名的“天京事变”,东王连同整个东王府2万余人被北王诛杀殆尽。傅善祥这位奇女子,中国第一位女状元也惨死于乱军之中。这位曾经怀揣着救国救民伟大理想的女子,抵不过残酷的现实,抗不了命运的安排,最终下落,令人唏嘘。

后来,关于傅善祥的去向,出现了如下四种版本:

其一、最为流行的说法的是,身为东王府地位最高的女官傅善祥在乱军中也被杀死,尸体被抛入大江之中,东流而去。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陨,从此人世间空留下一段说不尽的凄惨佳话。

其二、美貌多情的傅善祥有幸逃脱了这场劫难,但没有忘记东王的恩爱,于是组织东王府的残余人马与翼王石达开联合攻打北王府,为杨秀清复仇。据说,还有一块古碑为证。

其三、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下狱,被洪宣娇派人营救,后嫁于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谭在苏州被手下加害的消息传到天京后,傅善祥因此忧郁而死。

其四、傅善祥与在东王府里从事文牍工作的何震川渐生了爱意,两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南京人现尚传说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东关头附近。 何震川其人:此人是广西柳府人,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事时的檄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傅善祥平时与杨秀清缠绵一处,未曾注意到他,现在仔细打量,才发现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傅善祥不免由欣赏而转生爱意。当时正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傅善祥望月遐思,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 秦淮无限恨,佳节况中秋; 侠义梁红玉,高才秦少游。 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 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 她把这首诗抄在粉红色的诗笺上,悄悄送给何震川。何震川又惊又喜,从此,东王府中又添了一双地下情人。 北王韦昌辉一手制造了天京事变。众将领带兵血洗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的亲眷、部下、亲信,大大小小一万余人丧于刀剑之下,傅善祥和何震川却侥幸逃了出去。 太平天国失败后,傅善祥与何震川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

历史真相是什么?你可以研究一下。

文/北青网 朝云

编辑/ 钱小贝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