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元年(1796)十一月,八十高龄的大才子袁枚,不顾严寒,应弟子徐达源、吴琼仙等人的邀请来到黎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知县,有政绩。三十七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性灵派诗人、文学家、美食家。因居南京随园,遂自号随园。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续新齐谐》《随园食单》等30余种。
▲徐达源、吴琼仙夫妻
徐达源夫妇为了款待先生,吴琼仙亲自掌勺,就以黎里家乡月湾特产的银鱼和山黄鸡蛋烹制了银鱼炒蛋等食品,热情招待袁老夫子。袁枚吃了后说,其味清雅鲜灵,耐人回味,真是虾蟹之远不及啊。如果再早一点品尝到这道独特的菜肴,一定将此佳肴编入《随园食单》之中。
▲《随园食单》
▲银鱼
关于银鱼的传说有很多,有的认为,银鱼浑身洁白,是西施的化身。有的认为是吴王食脍有余,化为银鱼。这样的传说都流行语江浙地区,从这一点可以说明银鱼的产地应该就在水网纵横的江南水乡。此前,吴江平望所产的银鱼非常有名,又以安德桥下万家池(潭)所产金睛银鱼为最。有一年,徐达源在家乡黎里无意间品尝到了银鱼炒蛋,觉得鲜美无比,一问此银鱼的来源,居然并非平望所产,而出自家乡黎里月湾,他非常高兴,觉得其味不比万家潭的银鱼差。
原来平望地界与黎里相连,西来之水日夜流经黎里,再东经分泖入海。黎里月湾一带湖面开阔,水木清华,平望银鱼到了这一地界,品质进一步提升,数量也有了一个飞跃,终为江南水族清品。
△
▲银鱼炒蛋
徐达源、吴琼仙夫妇借鉴了黎里乡人的烹制方法,加以改进,用来款待老师袁枚。银鱼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们称它为“长寿食品”“水中的软白金”。鸡蛋也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常用食品。两者混合炒煮,就更具营养,其特点是香、鲜、嫩。银鱼炒蛋不但富含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能滋阴润燥、养血安胎,其味道甘性平,善补脾胃。
▲百年黎里明信片
袁枚对黎里并不陌生。他的吴江诗友郭麐、徐达源、袁棠、陈燮等都是性灵派的代表。他与黎里人周元理是戊午年同科进士,他的小同乡陆昆甫的姨母嫁给了周元理的侄子周鹤汀,他的侄女袁淑芳嫁给了黎里人陈燮。而且,袁枚在七十四岁时,曾因故在吴江停留了几天。
▲徐达源书房新咏楼
▲吴琼仙书房写韵楼
此次黎里之游,虽然是严寒天气,但古镇祥和之气洋溢,并且加上主人的热情款待,袁枚是爱上了黎里,在徐达源家的“小眠斋”住了将近半月。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黎里行》,“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花草有静态,鸟雀亦驯驯。从无夜吠犬,门不设司阍。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家家棹小舟,目不识车轮。勾栏无处访,樗蒲声不闻……”盛赞黎里的风土人情,并正式收徐达源夫妇为入室弟子。后来他又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余过吴江黎里,爱其风俗醇美,家无司阍,以路无乞丐也;夜户不闭,以邻无盗贼也;行者不乘车,不着屐,以左右皆长廊也,士大夫相互婚姻,丝萝不断。家制小舟,荡摇自便,有古桃源风”。
▲江南的雨调(钱永德提供)
▲《随园女弟子诗选》
之后,袁枚又来到陈燮(字叔理,号秋史,任刑部司狱)家,给侄女淑芳带来了麝饼和螺丸,并嘱托袁淑芳为《湖楼请业图》作序,淑芳欣然领命。袁淑芳,字丽卿,号柔仙,能诗善画,著有《拾香楼稿》,尝作白描仕女,风鬟雾鬓,俨然尘埃之外。芦墟人郭麐也非常佩服袁淑芳,在他的《樗园消夏录》中写道“柔仙为湘湄笙生之妹,陈秋史之室。答大雷之书,传谢家之学,风美流发,其来有自。与珊珊(吴琼仙)居近,瀹茗过从,论诗谈艺,亦闺中美谈也。”
之后,袁枚又到同里陈昌言家做客,正式收下陈妻汪玉轸为女弟子。汪玉轸,字宜秋,号小院主人,富有才情。陈昌言不事生计,五个子女均赖她操心。虽境遇困顿,但有不俗成就,非一般女子可企及。芦墟郭麐以《水村图》请其题诗,得“万梅花拥一柴门”句,名噪江南。
▲《随园女弟子诗选》目录
▲袁老夫子十三女弟子题请业图
在吴江住了一个多月后,腊月十四日,袁枚离开吴江回南京。回到家后写下了《昨冬下苏松又得女弟子五人》诗:“夏侯衰矣鬓双皤,桃李栽完到女萝。从古诗流高寿少,于今闺阁读书多。画眉有暇耽吟咏,问字无人共切磋。莫怪温家都监女,隔窗偷窥老东坡。”师生朋友之情可见一斑。又作《还山》:“出门纳履便行矣,归里临期转黯然。不是尹桑恋三宿,只愁丁鹤别千年。宾朋心惜风中烛,祖饯筵开雪后天。更有金闺女弟子,牵衣捧杖倍缠绵。”诗中洋溢着袁枚和黎里朋友及师生的浓浓之情。
(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来源于吴江档案馆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