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亡国之臣到开国之君

  首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这个问题。

  那就是通古斯语民族和蒙古语民族的矛盾方面。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属于通古斯语族,与广大蒙古语族民族是有先天的隔阂的。而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天然上就与蒙古语族亲近。

  辽朝对蒙古高原各部的政策,主要是招抚为主,控制力也略高。而金朝对蒙古高原各部的政策,就主要是军事威压了,甚至还有“减丁”这一类似种族灭绝的政策,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对辽朝和金朝的观感自然就不同了。

  辽朝彻底完蛋前夕,还有阴山室韦部落前来“勤王”,辽天祚帝依靠阴山室韦人还跟金朝做了最后一搏,这就是辽朝在蒙古高原较金朝得民心的一个结果。以及在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站稳后,接壤金朝的鞑靼人拒绝卖马给金朝,却免费给耶律大石献马,也是这个缘故。

  而耶律大石能在西域开国,依靠的行政班底,是他从天祚帝手中带走的二百多个契丹、汉人官吏,依靠的军事力量就是依然效忠辽朝的蒙古语、突厥语部落。

  首先,在辽朝彻底完蛋前,辽朝在蒙古高原西部可敦城设立的建安军节度使司仍然有雄兵两万、战马十万,实为一大重要力量。但这支武装力量,都是选拔周围各蒙古语、突厥语部落战士组成的,契丹人并不多,长期被辽朝视为化外之地。就跟蜀汉的南中、唐朝的北庭安西差不多,辽朝自认中华,对除契丹人外的蒙古语部落和其他突厥语部落以夷狄视之,所以辽天祚帝宁愿固守危险的本土,也不愿意西去可敦城调动这支力量反金。而这支力量,却被胆大心细的耶律大石重视了。

  耶律大石带着两百多官吏西去的路上,首先得到了白鞑靼人(即汪古部,操突厥语,后融入蒙古)的支持,白鞑靼酋长床古儿向耶律大石献上骏马四百、骆驼二十和一大群羊,给了耶律大石继续西行的物质支持。这也说明了,在蒙古高原各部心目中,辽朝皇帝就是他们的大汗,耶律大石是大汗的人,他们对是否归顺新兴的金朝依然兴趣不大。

  耶律大石带着二百官吏来到可敦城后,首先派人联络周围七个羁縻州的行政长官,和蒙古高原的十八个部落的酋长。

  七个羁縻州的行政长官,实际上就是蒙古高原西部的各部落酋长。十八个部落,其中著名的如蔑儿乞、乌里古、弘吉剌、黄头室韦这些都来自于蒙古高原东部,照理说这些部落应该效忠眼前的辽天祚帝才是啊。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眼光狭隘的辽天祚帝只知道依靠契丹人、库莫奚人、汉人这些准“辽国公民”,忽视了蒙古高原上其他的“辽国万民”,只有阴山鞑靼自己跑来,辽天祚帝才收留他们抵御金朝。而绝大多数的部落,其实对辽朝依然忠心,但得不到辽天祚帝的重视,而耶律大石就利用了这个空隙,联合了依然忠于辽朝,但得不到辽天祚帝重视的蒙古高原各部的力量,组建了数万兵力,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在可敦城站稳脚跟后,耶律大石首先跟西夏结盟,他意识到金朝已经不可战胜,就动了朝其他方向发展,等强大后在反攻的想法。但耶律大石依然有后顾之忧,那就是金朝可能随时会派兵剿灭他。于是耶律大石派少量兵力向金朝进行试探性骚扰,果然金朝大怒,但金朝与宋朝正在交战,无法抽调兵力,于是派人去蒙古高原各部下令他们出兵,结果没有一个部落听金朝的话。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后,耶律大石摸清了形势,就是在短期内,只要蒙古高原各部依然不归顺金朝,那么金朝就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消灭自己。

  于是耶律大石首先就想到了北伐叶尼塞河,欲图征服黠戛斯人以壮大力量。

  黠戛斯人,是突厥语部落中的异类,自秦汉时期就游牧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和蒙古高原上的部落关系并不融洽。耶律大石征讨黠戛斯人,却毫无斩获,西伯利亚的气候也让他很不适应。如果时间再拖下去,蒙古高原东部的部落看清了形势,忽然投靠金朝,那么耶律大石只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时间不容许耶律大石继续在西伯利亚耗费,他只得率军离开西伯利亚,翻阅阿尔泰山,来到了新疆额敏,并在这里筑城,准备经略西域。

  西域此时,存在着两个大国。一个是新疆东部的高昌回鹘,一个是新疆西部的东喀喇汗。高昌回鹘向来与辽朝友好,东喀喇汗虽然也名义上臣服辽朝但实为敌人。于是耶律大石选择联络高昌回鹘,准备西征东喀喇汗。

  

  高昌回鹘的亦都护(国王)毕勒哥对金朝和辽朝的战争信息所知不多,以为辽朝尚存,于是大力欢迎耶律大石,并给与耶律大石大量物资,支持耶律大石的西征。然而耶律大石出现在西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金朝,金朝立刻派遣使者去了西夏,以图打破西夏和耶律大石的联盟。

  而耶律大石的草率西征,却败给了东喀喇汗。

  高昌回鹘的毕勒哥可能从西夏方面得到了辽朝早已完蛋的消息,立刻袭击耶律大石,并将俘虏的耶律大石部将献给了金朝。金朝也决心完全解决耶律大石,趁着耶律大石在西域,可敦城空虚之际,金朝发动了燕云地区的汉人组建了远征军,长途跋涉去进攻可敦城。可见此时,金朝依然只能发动汉人,无法调动蒙古高原各部落。

  然而,金朝这次的远征,彻底失败了。从燕云到可敦城,路途三千多里,而且为了避免惹怒蒙古高原各部落,金军只能走沙漠沿线,结果负责辎重的民夫悉数死尽、牛车十不存一。这次发动燕云汉人远征可敦城的尝试,完全失败了。

  可敦城附近地理环境也并不好,不适合立国。于是趁着这次胜利,耶律大石将可敦城周围的各部落召集,号召他们迁徙到叶密立(额敏),是准备完全将力量注重在西域了。

  收拢来自蒙古高原上的力量后,叶密立周围已经有了四万户的根基,于是耶律大石称帝,并开始征讨高昌回鹘。

  这次,毕勒哥是指望不到金朝了,只能投降。耶律大石向高昌派遣监国总览高昌回鹘大权,毕勒哥沦为傀儡,从这时候开始,西辽的监国制度也确立了。

  

  耶律大石并不急着马上出征东喀喇汗,而是考虑到他的立国根基就是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开始招抚东喀喇汗境内的游牧部落。在辽朝时期,阻卜人曾经叛乱,被辽军追击,大批阻卜人西迁到了东喀喇汗的边境,被东喀喇汗称为“突厥-契丹人”,这些“突厥-契丹”人非常不清真,不服东喀喇汗的统治,多次骚扰东喀喇汗境内。东喀喇汗一直没有解决掉这一股力量,反而在屡次圣战失败后,许多服从东喀喇汗管束的葛逻禄人、康里人由于厌恶伊斯兰教,趁着阻卜人骚扰东喀喇汗的机会造反。

  东喀喇汗的新可汗易卜拉欣,由于头疼康里人和葛逻禄人的叛乱,情急之下除了昏招,也就是引狼入室。他向耶律大石求援。结果在耶律大石的招抚下,阻卜人和一批反感伊斯兰教的葛逻禄人、康里人加入了西辽,使得西辽的军事力量骤增一倍。很快就吞并了东喀喇汗。耶律大石继续向东喀喇汗派遣监国。

  

  接着,西辽第二次出征黠戛斯,在收服黠戛斯人后,耶律大石有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礼物,就是中亚北部的地头蛇——康里人的本部,宣布归顺耶律大石。有了康里突厥人的支持,耶律大石有了消灭西喀喇汗的希望了。

  但是,耶律大石仍然不忘复国的计划,拼凑了七万大军,以萧斡里剌为元帅东征,欲图光复大辽。结果东征大军补给困难,牛马多死,耶律大石不得已下令撤军。这次东征,使得金朝又紧张起来。金朝的权臣粘罕拼凑了大量汉人和投降契丹人为主的军队西征西辽,结果也是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数千金军中的契丹人趁机叛逃西辽,金朝的西征也破产了。

  这两次没有打成的战争,预兆着耶律大石并没有光复辽国的希望了,而金朝由于不能很好地统战蒙古高原各部,也是没有能力组织远征去消灭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就只能继续在新疆和中亚发展,完全没有复国的希望了。

  接着,耶律大石试探性地进攻了西喀喇汗,取胜后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继续招抚游牧部落。

  这时候,西喀喇汗境内的葛逻禄人趁机作乱。西喀喇汗无力镇压,只好向伊斯兰世界霸主塞尔柱帝国求援。

  

  耶律大石很快就接受了西喀喇汗境内的葛逻禄人的归顺,并向塞尔柱帝国皇帝写信,劝他不要干涉葛逻禄人和西喀喇汗的内政。

  然而,西喀喇汗早就是塞尔柱的附庸了,塞尔柱帝国作为拳打罗马、脚踏波斯的伊斯兰世界霸主,哪里会怕西辽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政权?于是塞尔柱皇帝羞辱了西辽使臣,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集结了十万大军,开始向西辽杀来。

  这也是塞尔柱帝国动员兵力最多的一次。

  耶律大石也组织了兵力,出动西辽军大约两三万,耶律大石之所以敢以寡敌众,就是因为他知道,西喀喇汗境内最善战的葛逻禄人,肯定会为西辽而死战。

  结果,果然葛逻禄人非常卖力,葛逻禄人和西辽联军完全击溃了塞尔柱大军,塞尔柱大军死亡三万人,塞尔柱帝国经此一役,由盛转衰,塞尔柱皇帝桑贾尔也很快被土库曼人控制,帝国土崩瓦解。

  

  塞尔柱被打垮后,伊斯兰世界东部最强的就是花剌子模国了。在卡特万之战胜利后,耶律大石派大将额儿布思率军杀入花剌子模,因为西辽对遥远的花剌子模并没有领土欲望,于是辽军在花剌子模大肆抢掠屠杀村庄,花剌子模苏丹阿即思只得投降,宣布做西辽的属国。

  两年后,耶律大石驾崩,他从逃出天祚帝的小朝廷时仅有二百人跟随,死亡时却留下了国土远大于金朝的大帝国。

  而耶律大石成功的秘诀,其实说白了就俩字:统战

  无论是蒙古高原上的部落还是中亚的部落,在以往各国统治者眼里,都是野蛮人、强盗,是每个帝国都放弃的人群。而耶律大石却将目光投注在了这些野蛮人身上,终于依靠这些野蛮人的拥戴,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而游牧民族的征服者,往往在死后,国家就会陷入内乱乃至四分五裂。然而耶律大石是个熟稔中原政治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完全带来了辽朝的一系列中央官僚政治。他虽然依靠游牧民族,却并没有纵容游牧民族四处劫掠破坏定居城市和村落,使得游牧人拥戴他,定居城市的居民也不因为他是个异教徒、游牧入侵者而反感他,使得中亚、新疆这块地缘经济极差、游牧民族横行的完全不可能产生大帝国的地域,出现了一个大帝国。

  当然,在这种很差的地缘经济因素影响下,西辽肯定也不长久,但那已经不是耶律大石能管的事儿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