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故说核心价值观(1),暑假带孩子涨知识!

  从小到大,不少中国典故名耳熟能详,但其中的故事、来源你是否知晓呢?他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什么有趣的关联呢?今天“中国典故说核心价值观”课堂第(1)期开课啦,搬好小板凳带上孩子一起来涨涨知识吧!

  

虎门销烟

  

张弘《虎门销烟》

  典故

  19世纪,英国用走私船把大批鸦片偷运到中国,不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更使得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国内发生严重的银荒,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

  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制订出周密的《收缴趸船烟土章程》,亲自会同邓廷桢坐镇虎门监缴。到5月18日,总计缴获鸦片20283箱,2119袋,净重1188.127千克。同时,他下令把大鸦片贩子颠地驱逐出境。6月3日,林则徐下令开始销烟。所收缴的鸦片烟土除留下800箱样本送北京外,其余全部销毁。

让枣推梨

  

张弘《让枣推梨》

  释义: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典故:语出《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的孔融4岁他与兄弟吃梨时,他从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让给大人们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

《与人为善》

  

  释义:偕同别人一齐做善事,或帮助人做好事。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学生子路,道德和学问修养得都很好,孟子在给弟子讲课的时候,常常拿子路的事迹开导学生。

  有一天,孟子说:“子路这个人是很虚心的,别人指出他的毛病和不足,他就非常高兴。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大禹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听到谁说善言,就向谁敬礼。舜更是了不起,他把别人的长处吸收过来,把自己的短处抛弃掉,做起善事来非常愉快。舜从种庄稼开始,后来又做陶器、当渔夫,直到最后做了天子。他身上的优点、美德全是从别人身上学习、吸引来的。所以总括起来说,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便是‘与人为善’,也就是说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与人为善’。

感恩图报

  

崔跃《感恩图报》

  释义:感受别人的恩情而想报答。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吴国大将伍子胥,决定要攻灭郑国。郑国的许多大臣主张发动全国老百姓,跟吴军拼个你死我活。郑定公说:“谁能使伍子胥退兵,寡人必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是大家知道伍子胥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所以命令发出了三天,竟没有人来应征。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有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说他有方法使伍子胥退兵。郑定公问他要多少兵车。他说:“不用兵车,也不用粮草,光凭我这根划船的桨,就能够把好几万的吴国兵马打退。”

  郑定公也只得“死马当活马医”,让他去试试。那个打鱼的人胳肢窝里夹着一根桨,到吴国兵营里去见伍子胥。他一边唱着,一边敲着那根桨打着拍子。他唱着:

  芦中人,芦中人;

  渡过江,谁的恩?

  宝剑上,七星文;

  还给你,还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记得,渔丈人。

  伍子胥吓了一跳问他:“你是谁呀?”

  打鱼的人说:“你没瞧见我手里拿着的玩意儿吗?我爸爸全靠这根桨过日子,他当初也是靠这根桨救了你的命。”

  伍子胥这时才想起当年自己芦花渡口逃难的情形,十分感激那个打鱼的老大爷救命之恩,不由得掉下眼泪来。

  打鱼人又说:“我们国君下了命令说:‘谁能够请将军退兵,就有重赏。’不知将军肯不肯看在我死去爸爸的情面上,饶了郑国,也让我能得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口吻说:“我能够有这么一天,完全是你父亲的恩德。我哪能把他忘了呢?”说完就下令退兵了,此举真是感恩图报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张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典故:

  出自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有一百余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尸体被扔在矿地上,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收拾那些革命者的遗体。后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杀头的危险收殓了72具遗骸,葬在红花岗。潘达微觉得,“红花”不及“黄花”二字雄浑优美,于是在一篇文章中将“红花岗”改名“黄花岗”,没想到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一直使用至今。

  1918年,为了纪念在这次起义中殉难的烈士,一些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在广东省革命政府的主持下共同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1921年,在陵园内建立了七十二烈士墓。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在七十二烈士墓建成后不久,纪功坊也建成了。纪功坊位于烈士墓的后面,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每块青石上分别刻有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石堆顶上建了一座自由女神像,意在表达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

众志成城

  

  释义:万众一心,坚如城墙。形容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铸一口巨大的钟,好享受从未有过的乐声。单穆公劝阻说:“这么大的钟,声音一定非常响,敲起来震耳欲聋,哪里还有音乐的美感呢?再说,造大钟要耗费许多钱财,要征集许多工匠,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得罪了老百姓,国家就有危险了呀!请大王谨慎从事!”

  周景王想取得司乐官州鸠的支持,谁知州鸠说:“音乐的声音有大小、轻重之分,各有各的界限,超过了界限,金石丝竹的声音就不和谐。以音乐的标准来衡量,您铸造大钟是不合适的;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来衡量,您的做法就更不合适。”

  周景王却一意孤行。第二年大钟造成了,乐人纷纷夸大钟的声音很和谐很好听。周景王叫来司乐官州鸠说:“你不是说大钟的声音不会好听吗?可是,现在它的声音却很和谐啊!”

  州鸠严肃地答道:“不,陛下,您错了,造大钟,要老百姓都拥护都欢迎,才叫和谐。现在,国家花费了巨资,老百姓也怨声载道,这能算和谐吗?办任何一件事,凡是百姓赞成了的,就一定能成功,凡百姓反对的,就一定要失败。这叫做‘众志成城,众口铄金’!”两年后,周景王死了,老百姓都说这是他违背民意而受到的惩罚。

《尧舜禅让》

  

  释义:古代关于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禅让,“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指古代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人,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尧老了的时候,召集四岳大臣讨论继位的人选。四岳向他推举了舜,说他品德很好,能以身作则。尧听了之后又通过自己的考察,觉得舜可以堪当大任,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这种禅让制透露了远古时代民主制度的幽光。

  画面:四岳(四位大臣)向尧推举舜的场景。

《张自忠“抗战军人之魂”》

  

孙戈《张自忠“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他曾经因为抗日不利而遭到舆论的置疑,为了证明自己爱国的决心,张自忠用鲜血捍卫了一个军人和他的国家的尊严。

  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有一位青年秘密加入了同盟会。30年后,这位青年成了最著名的抗日将领,他就是张自忠(1891-1940)。

  张自忠始终以报效国家为己任,袁世凯复辟之后,他投笔从戎,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成为西北军的一员猛将。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已经是第59军军长。

  1938年,日本投入七八万兵力,从左右两侧包围徐州东北的台儿庄。临沂的守军是庞炳勋率领的第三军团,难以抵挡日寇疯狂的进攻,急需援军。张自忠与庞炳勋素来关系不好,甚至有些相互仇视。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他把个人恩怨放到一旁,短短一天时间,竟然率部赶了180里路,来到临沂前线的茶叶山阵地。面对着日寇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张自忠带领部下奋勇杀敌,经过数天的血战,反复争夺阵地,最终敌人节节败退,被歼4000余人。不久,日本精锐的坂垣师团又攻了过来,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经过彻夜激战,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阻止了日军的增援,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0年5月,日军出动15万人,发起了进攻湖北省战略要地枣阳、襄阳、宜昌的宜枣会战,张自忠任总司令的33集团军,遭遇了日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张自忠亲自率领一个师的部队,渡过襄河,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他给部下写信说:“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之后,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重创日军,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合围之后,为了吸引敌军,协助友军从外线对日军进行反包围,张自忠坚持不后退,与敌人搏杀到底,身中七弹。在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感人脏腑的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正是由于张自忠将军的舍生取义,日军攻取襄樊的企图被彻底粉碎,也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周恩来曾亲自写文章称赞他“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同舟共济》

  

  释义:济:过河。同乘一条船过河。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春秋·孙武《孙子·九地篇》

  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协助吴王阖闾训练军队,并指挥吴国的军队打败了强大的楚国,使吴国威震诸侯。他写的《孙子兵法》是著名的军事学著作。

  一次有人问他:“怎样布阵才能不被敌人击败呢?”

  孙武说:“你如果打蛇的脑袋,它会用尾巴反击你;你去打蛇的尾巴,它又会用头部来袭击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头、尾一齐来攻击你。所以善于布阵的将才,也要将军队摆成蛇一样的阵势,头尾能互相救援,使全军形成一个整体,前、中、后彼此照应,才不会被敌人击溃、打散……”

  那人又问:“那么军队的将士们能做到像蛇那样,首尾合成一体,遇敌互相救援吗?”

  孙武说:“这是不必担心的。战场是生死之地,战争迫使军队必然齐心协力。比如两个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对方。但是他们同乘上一条船渡海,遇到了狂风恶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险,他们也会忘记旧仇,同心协力与风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连仇人在危险之时尚能同舟共济,何况没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将士呢?所以军队必然会像蛇一样成为一个整体,首尾相顾,彼此救援的。”

《叶挺“囚歌”》

  

  故事: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到国民党无端扣留。国民党当局对他威逼利诱,叶挺均不为所动。由于叶挺的强硬态度,等待他的是长达五年的囚禁生涯。叶挺先后被囚禁于江西上饶、湖北施恩、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押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受尽折磨和迫害。监狱的生活让叶挺悲愤交加,于是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囚歌》。

  他在诗里面呐喊:我渴望自由!可是,若只能以出卖党来委曲求全换取自由,这种没有气节、没有尊严的自由,不要也罢!于是,他在诗里面又高调的拒绝着自由。对于他来说,真正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自由。他宁可放弃身体的自由,实际上正是实现了他保卫党和国家的精神自由。

(来源:广东文明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