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爸爸讲中国历史:明—历史三峡的起点(1)

  明太祖

  看历史课本里历代帝王的画像,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显得骨骼清奇,比较异类,反而给我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要按民间传说,这张画像大概还是用美图软件修过的版本,马脸不显得那么突出,而且传说中满脸的麻子也没有。

  其实呢,今天看到朱元璋长脸的丑版画像基本上都是清朝的作品,明朝宫藏的画像都是这个风格的,可以算得上帅哥了吧: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现在也算是一个悬案了,但他的经历印证了两句老话,一句是英雄不论出处,一句是不以相貌取人。哎,这怎么让我联想起马云来了?

  朱元璋在民间的口碑很不错,一个很大原因是他的出身很亲民。朱元璋在所有大朝代的的开国皇帝里,是唯一真正贫民出身的。他本名不叫朱元璋,叫朱重八,因为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八,从这里也可见他不是出身于读书识字的家庭。

  朱重八家从祖上好几代开始就是贫农,到父亲这一辈,又赶上天灾(之前说过,元朝统治期间,地球经历了几十年的重大气候变化,全世界都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农业社会,连续的天灾就会让农民无法生存,而政府还继续收税,这就导致大规模的反抗,这也是元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先后病饿而死,朱重八投奔寺庙当了和尚。寺庙也没有吃的,他和师兄弟们就在附近几个省逃荒要饭。有个单口相声叫“翡翠白玉汤”,就是取材于他这一段要饭的经历。

  少年时期这段经历给了朱重八身体和意志的磨练,虽然他没有读过书,但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是成长的课堂。他逃荒的安徽、河南、湖北一带都是当时反元起义比较厉害的地方,朱重八一路上认识了很多江湖上的朋友,后来他也加入了当时势力最大的起义军——红巾军,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他加入红巾军之后起的。朱元璋在军队里如鱼得水,显示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参军之后才开始边打仗边认字,直到当了皇帝也没有很高的文字水平,他的圣旨多是口语风格的:

  “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朱元璋的经历证明了读书不一定是成才的必须条件,但前提是要有天赋,对我们这些天赋没那么高的人来说,多读书,成才的机会还是要多一些。我们身边确实偶尔碰到“不学有术”的人,这些人读书不多,见解却颇为高明,办事能力很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于思考。也有些读书很多而不爱思考的,则成了“学而无术”,可见思考是更为重要的品质。扯远了。

  朱元璋的成功,他本人“不学有术”,天份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一大帮有能力的人愿意帮助他,这里面有常胜将军徐达,有神机妙算的军师刘伯温(刘基),有运筹帷幄的大总管李善长,这三个人有点像辅佐刘邦的韩信、张良、萧何,分别负责攻城略地、出谋划策、统筹后勤。除了他们几个,朱元璋手下还有好多赫赫有名的武将文臣。做大事业,不光要自己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和同样优秀的人才共事。

  朱元璋的军队打下了集庆,改名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他以应天为基地,把其他的反元势力逐一消灭,最后命徐达北伐,把元朝远远赶出了中原,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终于重新被汉族政权控制。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踌躇满志的大明在今后两百多年的存续时间里都将是世界第一大帝国,他就像一个巨人,满意的在广阔的东方领土上漫步。与此同时,一个小个子正在遥远的西方奋力奔跑,野蛮的生长。双方此时还没什么接触,朱元璋肯定想不到,这个小个子将在几百年后打倒东方巨人。他更想不到的是,这一切要从他这里寻找最初的原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