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仪征古迹之宋返魂梅花院

  2015年1月24日是个平常的星期六,天空全霾,但气温还算不低,下午午睡以后,我自驾汽车,带着妻子前往新城,开始我们的阮元行迹寻访游。

  我们今天的行程,包含带子沟(阮元文章中的太子沟)和旧江口的梅花院,这里是探访宋返魂梅花院。

  我在撰写《阮元仪征事》的时候,在阮元的《揅经室集》再续集卷六中,读到一篇文章《乘二礼芦洲船宿真州旧江口宋梅花院,记苏公病宋梅二事》,记叙了他到仪征梅花院游玩的行程。《道光重修仪征县志》里也说:准提庵在旧江口,中有老梅。按,返魂梅,一本五干,高出檐屋。花时,香闻数里。相传为刘宋时物,后萎。至北宋,复苏。阮太傅元题为“宋返魂梅花观”, 题咏者甚多。

  

  【梅花院位置】

  我在地图上先做好了功课,心里有数。把车停在旧港洗浴中心对面,下车从一个巷子向西步行,在一个有大白果树的院子前,敲门,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妻问我们干啥,我说请问准提庵在哪里呀?不晓得。那你们可晓得从前有个梅花院呢?女的说,有个梅花庵!不过早就没有啦。我们跟他们聊了一回,男的姓王女的姓姬,他们告诉我们梅花庵的方位,又谈起幸福生活,老王还有个哥哥原来是苏北农学院的教授,退休拿八千八呢!现在在仪征城里鼓楼附近开宠物诊所。

  出他家门不远,就到了地图上的Y字型河口,北面是沙河,又叫盐河,古代叫珠金沙,河水从新城卧虎闸而来。盐河看起来已经很窄了,我想当初应该跟仪扬河差不过宽,否则那么多船怎么通行?每年集散四五十万引(每引几百斤)盐那!;南面一岔两条河、两座桥,东河向南通江到十二圩淮盐总栈,古代有向东的岔河通黄泥港,就是我们单位北面的河,现在黄泥港只剩下个地名,离江边八丈远了;西河向南原来也通江,现在已经阻断,古代有向西的岔河,叫仪泗河,直通仪征城南的老泗源沟,现在老泗源沟也不通了。

  

  【盐河实景】

  顺着盐河的西岸是一条水泥路,一直向北走,估计走一公里的样子,路与河之间有一块小小杂林地,南北都是住家,东边是河西边是路,这块地长和宽都不到100米,请教了一下空地北的住户,他说,这里就是梅花庵。我们沿着小路走到河边,没有看到码头或台阶的痕迹,在小树林里杂草荆棘里穿行,高墩子处是老百姓的几个坟摊子,周边也没有发现房基、柱础、老石头,甚至连砖头瓦砾都没有看到。

  

  

  【梅花院遗址】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依靠水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食盐专营的操作方式也改变了,仪征的运河出江地位已经丧失,再加上长江淤涨不定,河道废弛也是情理中的事。准提庵(梅花院)已经没有了,但“梅花庵”这个名字,却在当地一直流传,没有湮灭,也算是令人宽慰的事。

  看完梅花院遗址,我们不走回头路,一直向北走,也有一座桥,过桥的时候,我又拍了几张这史上著名的珠金沙河照片,天已经黑了,我们在没有路灯的圩漕公路上行走,虽然有些累,但是很开心,我们走到哪里,家就在哪里,不用担心还没有吃饭,虽然今天霾大空气质量差,但我们完成或部分完成了探访计划,还是很高兴。

  

  【盐河桥】

  回家以后,再翻翻史书,这里罗列一下有关梅花院的资料。

  新城是仪扬运河上的一个点,漕船盐船来往一般都是经过新城到仪征出入长江,宋代以后,历代对仪征入江口多有修缮,在仪征城东南的里河与外河连接处建有五坝,外河上建有四闸,便于控制水位和船舶管理。其实在新城镇上的仪扬运河南岸,建有一座卧虎闸,由闸向南,另有一条通江的人工运河,叫珠金沙河,因为通江距离短、河道直、落差大,再加上江潮起落,水力难以控制,使得这条河水流喘急,行船不便,用一段时间就淤塞,只能作为仪征入江口的补充。看官千万不要忽视这条河,它不仅是仪征入江口的替补,有时候还是主力,太平天国之后,仪征运口彻底淤塞,朝廷将珠金沙河重新疏浚,打通了从新城直接入江的通道,在新的入江口,崛起了新生盐都——十二圩,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盐业专营最后的辉煌。

  新城南面原来叫珠金里,这条河因此得名珠金沙河,入江的地方,叫旧港。《仪真县志》(隆庆申志)元疆域图中,扬子县城左侧的通江河,就是珠金沙河。

  

  【隆庆申志元疆域图】

  南宋德佑二年(1276)二月二十九日,文天祥从元军俘虏营中逃脱来到真州,在真州逗留了三天,留下了《真州清边堂与苗守再成议兴复题苏武忠节图》三首、《真州杂赋》七首、《出真州》十三首等诗篇二十多首。在《真州杂赋》七首中,有这样一首诗:

  我作珠金沙上游,诸君冠盖渡瓜洲。

  淮云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头。

  其实此时的珠金沙河,已经不是适合游览的繁华所在,因为就在文天祥来真州的上一年,德祐元年(1275)春三月,真州守军为了配合镇江战役,切断了沿江元军的运输线,招致元军报复。元将李庭焚真州军船二百艘,斩守船军众多;四月,元将阿术兵围扬州,六月打援真州军,七月与真州军大战于珠金沙,斩首两千余级。元军胜后,在真州城外大肆搜粮。九月,阿术派张弘范、拔都率千艘兵船再犯珠金沙,珠金沙河沿岸的繁华,被劫掠殆尽。

  文天祥离开真州后三个月,真州守军派冯都统率兵两千、战船百艘,奔袭瓜洲,阿术派部将昔里罕、阿塔赤迎战,宋军又败。元军追到珠金沙,缴获宋军战船七十余艘,冯都统等投水殉国。

  景炎元年(1276), 阿术再次向珠金沙发起进攻并续攻州城,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室赵孟锦战死,真州沦陷。

  古代仪征建有“忠烈祠”,在胥浦河抗金牺牲的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在珠金沙抗元牺牲的冯都统,在真州抗元牺牲的苗再成、赵孟锦等皆在其中祭祀。

  元朝建立后一度依仗海运,但是海运风高浪急损失巨大,只好又重修运河,现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在元代郭守敬的设计和指挥下完成的,对应真州这一段,因宋元战争对真州运河有较大破坏,而新城又是扬子县的县城,所以珠金沙河得到了大力疏浚,“泰定元年,珠金沙河淤湮,诏发民丁浚之”。

  明代在珠金沙河入江口的旧港,设置了巡检司,后来巡检司撤销,原址上建成了准提庵。这准提庵就是阮元笔下的“宋返魂梅花院”。

  阮元在《广陵诗事》卷九中记载:仪邑城外数里准提庵有老梅,康熙末枯去,四十余年复活。花时,古香异常,人目为返魂梅,题咏者甚多。薛蔼人《和罗两峰》(罗两峰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诗云:

  寂寞春江上,孤标孰与同?

  幽情何处著?清梦有时空。

  魂返仍依月,香浮不碍风。

  横斜常自在,老矣梵王宫。

  仪征县志里也介绍:准提庵在旧江口,庵里有一棵老梅树,一个主干五个岔枝,比屋檐高,康熙末年这树苦死了,但四十余年后又复活了,开花时古香异常、香飘数里。大家都叫他“返魂梅”。相传,这古树是南北朝刘宋时候栽的,后来枯萎了,到了北宋又复活了。太傅阮元还为这里题了“宋返魂梅花观”的匾额, 题咏者甚多。

  准提庵在旧江口,《广陵诗事》和《县志》虽然都说准提庵里有还魂梅,但是年代却相差甚远,《县志》说相传为刘宋之物,后萎,至北宋复苏;《广陵诗事》说康熙末枯去,四十余年复活;看来这老梅确实非同一般,刘宋(420年~479年)到阮元写成《广陵诗事》的嘉庆四年(1799年),有1320年的时间差!梅花寿命有那么长吗?经查,目前尚活着的老梅有湖北省黄梅县的晋代梅花,1982年被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王其超发现,1983年3月经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协作组鉴定,距今1650年!还有湖北荆州的章华寺古梅,据说为楚灵王所栽,距今有2500年矣!看来咱新城准提庵里的老梅有几度还魂之说,也还靠谱。

  贴一张杭州宋梅照片,来自网友“ygx叶国兴”上传快拍,非本市宋梅也。

  

  【杭州宋梅】

  阮元在《揅经室集》再续集卷六中除有梅花院一首诗外,还讲述了梅花院还魂梅与苏东坡在真州患“回头瘴”的掌故。《乘二礼芦洲船宿真州旧江口宋梅花院记苏公病宋梅二事》,诗曰:

  宋代梅花得返魂,江船夜宿旧江村。

  苏公病卧真州日,终是回头儋瘴根。

  阮元写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十三秋天,看大好秋色,动了出游心思。就招呼礼祀洲上的船来到徐林门外,叫仆人们将被窝等抱上船,出发!太阳落山时,船到了三汊河,再行至三更天停船宿在太子沟,天亮后到新城旧江口宋返魂梅花院。

  梅花院本来有宋代的梅花,已经枯朽了,但边枝后来复生,如今长成了大树。当地人都叫它返魂梅。云南常有唐宋老梅枯朽但孽生枝条复生以至数百年不衰这样的事,不足为奇,诗歌中常见吟咏。真州梅花院地处运河出入长江要道。北渚二叔(阮鸿)当初管理礼祀洲时,经常在这里住宿,还给他们题了“古香阁”匾,我也刻了“宋返魂梅花观”石匾,他们放置在准提庵上。如今,慎斋兄弟(阮先)也经常住在这里。

  我联想到宋苏文忠公(苏东坡)得到大赦从岭南回来,到真州后得病了,米元章(米芾)送来麦门冬(一种草药),在东园饮药。他儿子希望他回到中州(河南),但他决意要去毘()陵(常州)。现在想来,苏公此行住宿必定在梅花院了。苏公在海南儋州生活条件那么差没病没死,而一回到江南马上就病故,这是“回头瘴”啊。

  我在岭南做总督,凡是要派官吏去琼州、儋州、泗城这些地方,都很谨慎。其实现在这些地方,瘴气已经比宋朝时轻多了,但官员们还是有不愿意去的。经常听布政司说,愿意的才派去,不愿意去的另行安排。那些地方瘴气真的很厉害,常听说人在那里时受了瘴气但没有感觉,一回到内地就会发病,病名叫“回头瘴”。今天尚且如此,何况宋朝的苏东坡!苏公在儋州中了瘴气当时当地没有发作,但过真州归常州即病故,这是“回头瘴”无疑。六七百年前的事情,因今天的情形,悟得古人的“回头瘴”与“返魂梅”的道理,我又在云贵做总督,联想起岭南的事情,所以写下这段话。可见格物致知,用一生来做也不能穷尽。

  

  【阮元《揅经室集》宋梅花院书影】

  关于准提庵的古梅,阮元的学生、嘉庆年间仪征县令屠倬亦多有题咏,如《准提庵古梅歌》《同莲裳慈仲准提庵观梅还憩余氏园》等,前一首描写连日阴雨不能成行先作此诗憧憬古梅的心情,后一首记述他去准提庵赏梅游玩后在余氏园休息的乐事,余氏园就是白沙翠竹江村,位于新城的一处著名园林。

  屠倬《同莲裳慈仲准提庵观梅还憩余氏园》:

  未来真州听说此,直为梅花了生死。

  两年闲煞江南春,此度真成看花矣。

  林家风月孤山孤,张家玉照空南湖。

  故乡无复宋梅在,此行不负真州居。

  根旁枯槎一半枯,横斜八干同一株。

  有客有客共明月,仙乎仙乎逢彼姝。

  前身已换僧腊古,几生修到依净土。

  化身乞得丈六身,怪底满身着花雨。

  聪明自是净冰雪,荒远何曾堕榛莽。

  不知东阁两株梅,可是此花之鼻祖。

  东风吹花花正繁,古香阁上开清尊。

  夕阳归路更何处,白沙翠竹江边村。

  如今梅花院已经没有了,原址上尽是杂树荒草,但附近村民都知道“梅花庵”,且当地地名为新城镇“冷红村”,如果能恢复这一景点,将漕运、盐运、抗元、文天祥、巡检司、佛教、阮元、苏轼、屠倬、返魂梅、甚至与仪征有关的《二度梅》小说戏剧这些元素包罗起来,对传承、对旅游或许是个不错的点子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