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不是战略家?拿破仑陆战争决策思路难以理解之处

  二战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曾讲过一段非常形象直白的话:“三大国是一个‘排他性’十分厉害的俱乐部,入会费至少是500万士兵或其等量物”;如果拿这段话来评价19世纪初的欧洲,那当时大国俱乐部,入会费就是至少20万大军或者其等量物。

  根本问题是,拿破仑战争中欧洲有五个大国(法英俄奥普),哪怕说陆军强国,也有四个(法俄奥普)。也因此,法国的扩张中,往往是处于以一国对抗其他欧洲大国联合的不利局面。拿皇帝的几次胜利其实都是以外交努力和各国的私心,在各国不能有效协作的情况下以战术胜利来抵消战略的劣势,但是皇帝好像从未意识到这一点来做根本性的努力。

  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二战中希特勒的罪恶姑且不论,但是从战略角度,他其实做的相当好,从他本心来讲,他是最大幅度的想把其他大国各个击破,一个一个的淘汰出局。而皇帝好像从来没想过集中全力各个击破把某个大国彻底清理出局。

  之所以反法联盟连绵不断,不是因为法国太强了,而是因为法国不够强,总能给反法同盟一方我们能打赢法国的希望,想反对法国扩张的强国总能找到陆军大国当盟友和英国当金主。换句话说,总能指望不只一个陆军大国在英国出钱的情况下联手和法国干。

  反之,到1809年对奥胜利后,很多人都认为这么有利的情况下(拿破仑两线作战,一半兵力被拖在西班牙,俄国有行动自由,英国出兵,普鲁士解除了占领状态)还是失败,武力对抗法国没希望了,反而让法国实现了大陆和平。

  1812年亚历山大是想尽量应付和拖延时间而不是想正面抗法国,西班牙是法国自己找的,实际上拿在打败奥地利并差不多刚刚把奥地利打下大国俱乐部标准(裁军到15万,加上普鲁士才刚够之前最弱的大国的标准)后获得了差不多3年大陆和平。如果拿破仑不为了大陆封锁找俄国开战,那和平时间可能更久。

  从拿皇帝的行动看,似乎没看出他有过通过战争把欧洲其他大国给淘汰出局这种想法,唯一一次1806年把普鲁士清理出局还是普鲁士自己无能作死又拒绝认输,不是皇帝有意为之。1806年皇帝打垮了普鲁士,但是俄国继续顽抗,艾劳之战,就好像1813年的吕岑和包岑之战,这时候如果奥地利如1813年那样参战,我想拿皇帝也会陷入很不利的困境,但是奥地利什么都没做。如果考虑到这一点,1813年拿的行动就是可以理解的(皇帝自己的话:你没享受过当命运宠儿的幸运感觉)

  可以说1807年提尔西特条约,皇帝的权势似乎到了顶点,但是并不巩固,法国对欧洲大陆如果说进行一场征服战争,那只是刚刚开始。这种情况下皇帝决定夺取西班牙王位,感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进攻西西里一样,纯粹是自己作死。

  拿皇帝也许看不起西班牙人,但皇帝总不认为西班牙人还不如那不勒斯吧,历史皇帝宣布了那不勒斯不复君临之后,法军虽然有小挫但基本上一切顺利,英国投入不足,当地人民抵抗能力不足,当地王室跑路西西里,就是这样还一度牵制了5万法军呢,西班牙比那不勒斯大太多,而且独立性和地形都强的多。

  历史上拿皇帝还想拿下葡萄牙,就算一切顺利,15万法军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当地维持秩序和防备英国登陆是起码的吧。从皇帝布置兵力看,他也不认为真的可以一份让位诏书就可以让约瑟夫入主马德里的,还是准备了十多万人压阵的。

  问题是果真如此,占领普鲁士和波兰防备俄国起码需要20万人吧。如此皇帝还能拿出多少人来对付奥地利?他是明知道奥地利在厉兵秣马准备一战的啊……

  从拿皇帝自己给奥地利皇帝的信看,皇帝似乎并没想过在提尔西特和奥斯特利茨后再乘胜消灭奥地利的问题,而就是指望靠大军和法俄同盟吓的奥地利老老实实的。问题以皇帝的智慧,为什么看不出这种几个拥兵几十万的强国武装对峙的和平是非常不稳定的呢?

  1809年皇帝的胜利其实也很侥幸,如果沙皇下决心对法开战,10万俄军来个突袭打垮华沙大公国直接冲进普鲁士似乎毫无问题,这时法国为了调集大军去西班牙已经撤军,只保留了三个要塞),如果英国那支登陆部队不是在荷兰和比利时优柔寡断自己自杀而是在汉诺威或者奥德河口登陆。普鲁士举国激愤动员。20万甚至30万俄普联军冲进萨克森,北德意志叛乱起义来相应。加上奥地利20万人顽抗。那皇帝的态势只怕比1813年还恶劣。

  而就是这样,1812年皇帝再次在西班牙还没平定的情况下,带了60万大军冲进了俄国大平原。是的,皇帝拉到了奥普当盟友,但是谁都知道这两个盟友是不靠谱的,从科兰古回忆录看,皇帝自己也是很清楚普鲁士对他是什么感觉的,难道他对奥地利就真的放心?

  对比下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当时欧洲大陆德国并没有陆军陷入泥潭,北欧和巴尔干统治都很稳定占领军也占用不多。法国已经被占领,意大利陆军弱小,而且是依靠法国的盟友,就算倒戈也无法威胁侵苏德军的后路,阿尔卑斯山是德意天然疆界保证了意大利就算倒戈也无力对德国构成致命威胁,而且意大利还在地中海和英国作战。

  而1812年,30万法军被困在西班牙泥潭,普鲁士占领军数量有限,普鲁士还有雄厚的战争潜力,奥地利和法国力量对比比德意要好太多,而且奥地利也没在巴尔干或者海上和英国或者俄国开战。可以说同样是进攻俄国,1941年德国的态势比1812年法国要稳固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征俄不利,1814年联军就到巴黎阅兵,而1943年联军还在海峡和第聂伯河以东晃悠的原因。

  如果拿皇帝1812年真的赢了,那他回师真的可能彻底消灭普鲁士,而奥地利真的可能永远只能当皇帝小弟,跪舔以求苟全,拿皇帝就不怕奥地利孤注一掷搏一把?不怕普鲁士叛乱?最简单的,参加征俄之战的奥军如果倒戈一击,引南线俄军从利沃夫一线进攻华沙大公国,那随时可以切断皇帝的交通线,如果普鲁士再叛乱,只怕就不是历史1812年皇帝还带了3万人和完整的军官团逃回来,而是查理十二那样直接在俄国全军覆灭了,但是看皇帝的行动和军事部署,似乎完全没考虑过这种可能。

  同样的,1805年和1806年,两次皇帝都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奥地利和普鲁士敢于向他挑战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拿破仑战争,法国胜利背后的侥幸和其中的巨大风险和皇帝的优越感之间,感觉非常不协调,这种实际局势和主观意识的巨大差距,原因是什么呢?

  “eumenes”回复:我觉得,采取行动把普奥“完全清理出局”,恐怕会让这两个变成西班牙第二第三吧?

  楼主打算具体怎么操作呢?

  或者说要如何肢解普鲁士和奥地利——把他们清理出局差不多就是肢解的意思?

  “长乐夜未央”回复:多民族的奥地利哪有资格学西班牙,一马平川外带一群大波波的普鲁士学西班牙?普鲁士自己国王对手下建议搞全民游击战的评语(纯粹空想)很适合这个想法。

  采取行动把普奥“完全清理出局”,会让这两个变成西班牙第二第三吧?特尔西特合约把普鲁士一半领土给剥夺掉,普鲁士变成西班牙第二了?拿破仑把皮埃蒙特直接吞并,宣布那不勒斯不复君临,那里成了第二个西班牙了?空间不同,地形不同,环境不同,兵力密度不同,民族矛盾不同,英国能不能有效支援条件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这里说的不算具体操作,虽然我也可以说一堆,而是拿皇帝从未进行过这种思路的操作:

  1、1805年战争,并不是拿皇帝精心策划,孤立了奥地利后对奥地利发动的闪电战,而是俄国和奥地利以及英国联手打上门来,皇帝不得不战。

  2、1806年战争,也不是拿皇帝精心策划,孤立了普鲁士后想对普鲁士闪电战,而是普鲁士被皇帝外交谈判耍两面派激怒,主动联合俄国英国打上门来。如果拿皇帝要操作,当时应该是联普中立英俄再次打击奥地利才对。而皇帝当时最关心的是拿下那不勒斯后忽悠英国放弃西西里!!!好出兵海外建立殖民帝国……

  3、1808年西班牙问题,皇帝在提尔西特和约后并没考虑趁普鲁士屈服,俄国结盟的好机会给奥地利这个唯一独立的大国致命一击,皇帝最关心的是和英国斗争,出兵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为了这个目地。

  4、1809年战争,皇帝谈判中倒是提出奥皇退位,但是并没想过肢解奥地利,例如波西米亚独立啥的。相反,这之后反而搞了奥法联盟。

  5、1812年战争,皇帝在奥地利还没被清理出局,普鲁士不亡国的情况下深入俄国平原,如果站在一次清理一个大国出局的角度其实很奇怪的。其实皇帝1812年的上策反而是学罗马人对迦太基,各种苛刻条件硬生生逼反普鲁士,迫使俄国在来救援从而决战,或者放弃普鲁士,从而让整个欧洲绝望寒心之间二选一上。

  6、1813年战争奥地利倒戈,其实是1812年形势的正常发展,拿皇帝自己不顾奥地利屹立于欧洲的现实深入俄国作死,怎么能怪奥地利从容倒戈呢?反而是拿皇帝应该庆幸奥地利倒戈太晚了点,要是1812年9月初奥地利倒戈,那画面才是实在太美不敢看,估计1813年就能到巴黎阅兵了。

  总之,拿皇帝在整个大陆战争中,胜利的其实态势并不稳固,而他的优势感觉却那么强烈,这种反差是很奇怪的事情。

  和100多年后的德国人比,当时要称霸欧洲的霸主法国和区域外大国俄国和英国的力量对比,比二战德国和区域外大国美国俄国英国的力量对比要好太多。但是在统治欧洲的稳固程度上,法国却完全不能和德国比。

  从军事角度,论统帅才能皇帝估计要比元首强几条街,但是论战略上各个击破的思路,皇帝真的远不如元首那么清晰。

  同样是征俄,1941年,从欧洲战争角度,德国是在没有两线战争(当时德国为了对苏作战出动的陆军比例其实超过法国,而且法国几十万人陷入西班牙战争没法随便抽调,德国其他部队是正常休整和执行占领任务随时可以抽调)的情况下进攻欧洲最后一个陆军强国,可以说是战略形势的自然发展(不考虑美国,德国无论工业优势兵力优势都是很明显地,真打起来后发现动员不行,俄国人很强,那是战前很难意识到的)。

  而1812年战争深入俄国平原甚至打到莫斯科,则完全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法国当时的需求和战略态势,真的远没到出兵涅曼河以东的地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