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然而这四位才女的命运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英年早逝,有人直到死后一周才被发现!
吕碧城
吕碧城,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吕碧城个性很强,遇事极有主见,性喜奢华,打扮新潮,在上海投身商界又取得成功,虽姿容优雅,但终身未婚。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43年1月吕碧城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著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欧美漫游录》。
萧红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廼莹,萧红是其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时年22岁的萧红开始以笔名发表文章,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次年赴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萧红一生历经坎坷,临终之时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石评梅
石评梅,“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山西平定人,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1928年9月,因脑炎病逝于北京,时年26岁,石评梅逝世后,经庐隐、陆晶清等努力,编辑出版了石评梅生前所著小说散文集《偶然草》、散文集《涛语》等书。石评梅是中国现代女性求独立、求平等、求解放、求自由的先驱,她短暂一生充满了悲剧性色彩。
张爱玲
张爱玲,原名张煐,出生于上海。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于次年开始发表文章。其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1995年9月,张爱玲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在美国加州租住的公寓内病逝,无人在侧,终年75岁,她的房东在一周后才发现病逝的她。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她的骨灰之后被撒入太平洋。主要作品有:《倾城之恋》、《半生缘》、《小团圆》、《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