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洛阳,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青年时代很不得志,却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因此,从宋代开始,赵匡胤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就成为各种文学作品的热门题材,而小说《飞龙全传》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1 赵匡胤对洛阳念念不忘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周铁骑第一军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曾为后唐禁军军官,遂安家于洛阳夹马营。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赵匡胤就出生于洛阳夹马营。
《宋史》说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意思是红光绕着屋子转,有奇异的香味弥漫了一整天,婴儿身有金色,三天不变,因而得乳名“香孩儿”。
还有民间传说称,赵匡胤出生时正当夜半,红光冲天,远望如火烧一般,四邻八舍提水赶来救火,到了方知“香孩儿”诞生。惊叹之余,人们便将赵匡胤出生的地方唤作“火烧街”。十二年后,赵匡胤的兄弟赵匡义又出生,由于兄弟二人都当过皇帝,人们又把这条街改称“双龙街”。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废周建立大宋王朝。他就是宋太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赵匡胤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坐稳江山之后,赵匡胤仍对出生地洛阳念念不忘。他深知汴梁无山川之险,非都城所宜。他数次欲移都洛阳,欲“挟山河之固”,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每次都遭到其弟赵光义等人的阻挠,最终未能如愿。赵匡胤生前曾无奈地发出感慨:“不出百年,天下民殚力矣。”历史的发展果然印证了他的担心。
虽迁都不成,但他还是以洛阳为西京,并大修宫殿,常携文武百官及嫔妃到洛阳居住。赵匡胤登基不久即选定巩县(今巩义)为宋陵所在地,也是其迁都洛阳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2 传奇故事广为流传
出身低微、青年时并不得志,却最终结束战乱、完成帝业,赵匡胤的传奇经历、故事, 早在宋人的笔记里就有众多记载。如《清异录》《青琐高议》《鸡肋编》等众多宋代笔记对赵匡胤的事迹都有记载。
宋代的说书艺人,更是把赵匡胤的故事当作说唱的重要内容。《东京梦华录》载“霍四究说三分, 尹常卖五代史”,可见宋朝已经出现了演说五代史故事的名家,赵匡胤故事想必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宋代长篇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中,赵匡胤已是重要角色了,从其出生到陈桥兵变,作品中都有叙述。
金元时期,赵匡胤的故事更为流传也更加丰富,出现了以他为题材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在戏曲方面, 出现了《赵太祖龙虎风云会》《赵匡胤打董达》《穆陵关上打韩通》《赵匡义智娶符金锭》等众多作品。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长篇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从唐末黄巢起义开始,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为止,用编年的方式铺叙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另据史料记载,在整个明代,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始终是民间艺人说唱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初,戏曲家李玉根据之前相关的杂剧、话本,写成《风云会》传奇。
不难发现,经过宋朝的笔记、话本,金元明时期的原本、杂剧、传奇, 元明时期的小说,至清初李玉的《风云会》传奇,赵匡胤故事逐渐发展、成熟,形成各种作品。
3 对后世戏曲影响大
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飞龙全传》无疑是这一题材的重要代表作。
《飞龙全传》作者吴璿,字衡章,别署东隅逸士。据《飞龙全传》自序推测,吴璿大概出生在清雍正年间,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有朋友送了他一本当时流行的《飞龙传》,但当时忙于科举的吴璿并没有太多时间看《飞龙传》之类的杂书,稍微翻阅便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多次科举考试未中后,他自恨白白浪费光阴,遂转而经商。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弃商闲居的吴璿认识到,既然不能在科举上平步青云,那在稗官野史中也可寄托自己的“郁结之思”,于是就把《飞龙传》加以改编,“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驯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吻”,吴璿改编本《飞龙全传》因之诞生。
全书共六十回,情节相当曲折,赵匡胤卖华山、千里送京娘、降服抹谷大王杜二公等故事,都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语言上,《飞龙全传》吸取了戏曲、小说等艺术成果,故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塑造了赵匡胤这个有血有肉的市井豪侠形象,在他身上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大胆粗豪、敢作敢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等。与之相映照,英勇豪杰又天真滑稽的郑恩、心地善良又豪爽奔放的陶三春等形象也塑造得非常成功。
《飞龙全传》的产生,影响了评话、小说、鼓词等许多赵匡胤及相关人物题材作品的产生。但是,受《飞龙全传》影响最大的还是戏曲,据不完全统计,由《飞龙全传》的人物和故事演化而成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剧目,有几十出之多。仅京剧剧目就有《打刀》《困曹府》《洒金桥》《董家桥》《送京娘》《小尧天》等近二十出。
版权声明: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本公众号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本公众号享有版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