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长征(6)-长征路上大的战斗

  数说长征,已经说过了参加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部队、长征的路线和里程、长征的起止时间和长征经过的地域、长征的人数、长征途中的会师,接下来说说长征路上大的战斗。

  我说到的长征上大的战斗(战役),考虑“大”的因素,包括战斗、战役的规模(战场范围、投入兵力、过程)和战果,此外,还有战斗、战役的重要性。

  我按照时间顺序来说长征中大的战斗、战役。

  湘江战役(抢渡湘江)(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广西灌阳、兴安、全州一线浴血苦战,抢渡湘江,以惨重的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得以出广西、入湖南。

  

  

  红军方面包括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一方面军所属之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共约7万余人,其中作战部队12个师、36个团。

  国民党方面布置第四道封锁线共计10个军近40万兵力(其中粤军2个军、湘军3个军、桂军2个军、蒋介石嫡系薛岳部的3个军),任命湘军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在零陵至兴安之间沿湘江150公里长的地段,在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

  双方最激烈的战斗,是红军阻击桂军和湘军的攻击,其中,桂军(兵力23万人)主要在红军队形的南线(即左翼,我三军团1万余人在左翼掩护)实施攻击,而湘军(刘建绪部的总兵力达到67万人)主要在红军队形的北线(即右翼,我一军团约2万人在右翼掩护)实施攻击。

  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战斗均为阻击战:脚山铺(觉山铺)阻击战、新圩阻击战和光华铺阻击战。

  湘江战役结果:红军折损一半(7万余人中,仅3万余人渡过湘江),抢渡了湘江,继续长征。

  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数千人在断后中,遭受桂军和当地民团的轮番围攻,损失殆尽。这就是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所反映的。

  八军团在战后被撤销。

  湘江战役的惨痛损失,导致了党和红军领导人以及指战员们的深思,为后来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遵义会议拨乱反正、改变红军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我对关于湘江战役的一些史料不合适的说法要说明两点。一是战役中的中央红军人数为7万余人,不是8万余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时8万余人,但在湘江战役前突破了国民党三道封锁线,已损失万人);战役中红军折损一半,不等于牺牲一半(折损包括牺牲;被俘;伤病、迷路、开小差离队等等)。二是我不同意炒作桂军“只追不堵”“不拦首,不斩腰,只击尾”的方针,红军抢渡湘江西去,已经表现出不会占据广西的意图,在此情况下,桂军依然痛下杀手,兴安出兵欲击头、新圩方向欲斩腰,围攻未能及时渡江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将其“剿灭”,还有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八团的折损(桂军甚至把数百红军伤病员投入地下暗河中),以及红八军团与红九军团的损失,基本上都是由桂军的主动攻击造成的。抢渡湘江的红军指战员们无不痛恨凶残的桂军!

  红军抢渡湘江后,到达广西华江,在这里的千家寺一座学堂楼里,留下一副称为“狗漫画”的红军标语。仔细看来,“狗漫画”标语是由“國、民、匪、党”四个字拼画而成,这四个字变形而组成一只狗的模样,其中,“”字当狗头,“”字当作狗的前半身和前腿,“”字当作后狗的半身,“”字当作狗的后腿和狗尾,一眼看去,活灵活现,简洁而形象。狗尾巴下面还标明“这个是李宗仁”。其原因很简单,在画这幅漫画之前,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了惨痛损失,国民党桂军在战役中扮演了“追剿军”主力的角色,因而,对红军痛下杀手的这个桂军军阀令红军战士无比痛恨!

  

  嘉陵江战役(强渡嘉陵江)(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强渡嘉陵江,然后向西发展,再突破天险剑门关,历时24天大范围机动作战,控制了川西广大地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行动。

  

  

  193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军委关于配合野战军转入川西给四方面军的指示电》中,明确要求红四方面军“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川西进攻”电文中的“野战军”即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行动,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口号是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这是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的标志性战役,也是红军战史上对敌正面作战投入兵力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江战役。

  国民党川军在广元朝天驿至南部(县)新政坝约300公里正面的嘉陵江西岸布防,部署了川军邓锡侯部21个团和田颂尧部32个团,共53个团的兵力。

  红四方面军拥兵8万余人,投入5个军强渡。

  1935328日晚至29日晨,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强渡嘉陵江。中路,第三十军、第四军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苍溪城塔山湾实施强渡;左路,第九军、第三十三军在阆中城涧溪口实施强渡;右路,第三十一军在苍溪城鸳溪口实施强渡。

  渡江后,红军继续向西发展,势如破竹。

  嘉陵江战役结果:3月28日至4月21日的24天时间里,红四方面军连克阆中、南部、昭化、剑阁、梓橦、青川、平武、彰明、北川等9座城镇,歼敌12个团、1万多人(包括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1个营),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全军士气空前高涨,创造了向川甘边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了“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目标,为中央红军入川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千佛山战役(土门战役)(1935年5月1日-7月14日)——红四方面军在强渡嘉陵江后,向西挺进接应中央红军,途中进行了一场打通西进通道(北川河谷)的大规模战役,即“千佛山战役”(这场战役以往多被称为“土门战役”,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土门只是该战役其中一场战斗的地点。)

  在《红军长征史》《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写到的都是“土门战役”;在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里的“土门战役示意图”中,实际上表示出的是千佛山战役示意,示意图标示的战役时间是“1935年5月-7月中旬”,也不止是土门一次战斗的时间。在示意图中,“土门”(蓝色黑体字)在图中部偏左一点,是红军西进的“卡脖子”地点之一,为此,红军从三个方向攻击土门(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记载:“方面军以第九军、第三十军和第三十一军一部,分左、中、右三路,于五月十四日拂晓向土门发起总攻。经激战,敌土门防线土崩瓦解,红军于当日占领土门、干沟,并乘胜追击。十五日,占领茂县。”)

  

  

  国民党川军为了阻止红军西进,先后投入兵力约20个旅。

  红四方面军尽遣主力:第三十一军(中路)、第四军(右路)、第九军和第三十军(左路),第三十三军在战役后期也投入战场。

  千佛山战役(包括“土门战斗”)自193551日至714日,总计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持续时间达74天(为长征途中战役战斗之最长时间)。

  千佛山战役战果:红军以少胜多,取得辉煌战果,计活捉川军团长1人,击毙团长4人,击毙营、连长40人,击溃23个团,歼敌1万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牵制投入一线作战的敌军89个团、14万多人(若加上敌军二线部队则总计达20余万人,除川军镇守嘉陵江一带的三、五路军外,几乎是川军的全部人马),粉碎了国民党川军的围堵,确保了红四方面军沿北川河谷继续西进,又策应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入川后继续北上,为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懋功创造了条件,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在长征途中作战无数,我个人无法尽数描述,但唯有湘江战役(抢渡湘江)、嘉陵江战役(强渡嘉陵江)、千佛山战役(土门战役)这三场战役,红军投入兵力都超过5万人,而且都具有战略意义,故选出来作为我认为的“长征路上大的战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