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美国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勒令他们在7月25日投降,否则就投放原子弹。但当时的日本首相表示了拒绝,并称“坚决把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
随后,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引爆,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引爆。据战后统计,两次爆炸共造成25万日本人伤亡。
最初,在讨论是否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时,美国军方内部曾有一种意见,认为不应急着将原子弹投放在日本城市,那样做太残忍,应该先投放在一个没人的地方,让日本人看看原子弹的威力,如果他们还是坚持不投降,再考虑向城市投放。
在投放了2颗原子弹后,美国一个基督教协会曾给杜鲁门打电话,反对进一步对日本人使用核武器。事实上,如果不是日本人悬崖勒马,美国将会继续在更多日本城市投放核武器。原因很简单,登陆日本作战美军很可能会损失100万人,相比之下使用核武器的成本更低,也更省事。
原本日本还寄希望于苏联居中调停,促成与盟军停战而不是无条件投降,但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让日本人的美梦彻底破灭。可以肯定,如果苏联不宣战,或者推迟一段时间宣战,日本至少还会再挨上两颗原子弹,如果是这样,今天日本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状态。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日本多挨几颗原子弹,最好被炸得面目全非,一蹶不振。其实,如果算上美军的战略轰炸,日本至少死伤100万人,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部的好战分子甚至还想负隅顽抗、一亿玉碎。对这样一个民族,必须保持十分的警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