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国的陶器种类不仅有黑陶、日用陶、陶工具等,在中山古城遗址还出土了一批陶斗,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实用陶斗,也是中山国重要的建筑构件之一。这不仅证明了当时中山古城内的建筑已采用斗拱结构,还说明了中山国的建筑用陶的生产技术很先进。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山国的建筑构件。
中山国出土了大批建筑陶构件,主要有筒瓦、板瓦、瓦当、瓦钉、陶斗、砖、空心砖等。 板瓦仰置于屋面,筒瓦覆盖在两行板瓦之间,以防漏雨;瓦钉使筒瓦固定以免滑动;瓦当起装饰作用。这些构件的出土说明中山国木构瓦房的房顶设施已臻完善。我们按种类介绍这些建筑构件。
筒瓦、瓦当、瓦钉结构示意图
一、筒瓦,出土的有带圆形瓦当和半圆形瓦当的,也有不带瓦当的。
绳纹陶筒瓦
泥质灰陶,火候纯正,质地坚硬。横断面半圆形,内面平素无纹,外面饰绳纹,两端抹平。长90、宽20-23、厚2-2.5厘米。瓦前端有圆形瓦当,后背有方形钉孔可安插瓦钉,尾部有长5.5厘米的子口,以与后瓦衔接。
二、板瓦,覆盖屋顶用的一种大瓦,瓦面较宽,弯曲度较小。西周时已用于宫室建筑。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即弧度为圆筒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绳纹陶板瓦
飨堂建筑材料,横断呈面弧形,内面平素无纹,外表饰以绳纹,两端抹平。长94、大头宽55.5、小头宽50、厚2厘米。
三、瓦当,俗称瓦头,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构件。瓦当有两个功能,一是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的实用功能,一是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瓦当出土较多,分圆形瓦当和半圆形瓦当两大类,主要由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制作而成,火候较高。瓦当纹饰丰富,不同国家的纹饰也有区别。两周地区的半瓦当以卷云纹为主,燕国的半瓦当以饕餮为主,齐国的半瓦当以树木纹为主,而中山国的瓦当以大量的乳钉纹为特色。在形状上,中山国的瓦当有半圆形和圆形。
1、圆形瓦当,出土的圆形瓦都是在中山王厝墓上的建筑遗迹和宫殿建筑遗迹内,此外一些专职烧制大型筒瓦的烧陶窑内也出土了烧废的圆瓦当和印模,一般建筑遗址内不出土圆瓦当。
乳钉地阴云纹圆瓦当
2、半圆瓦当,在中山国半圆瓦当的使用早于圆瓦当。半圆瓦当以素面为多数,在有纹饰的的半圆瓦当中,又以兽纹为主。除素面瓦当外,目前已发现的有各种纹饰的半圆瓦当共十三种。根据瓦当于各个不同性质的遗址内出土的情况分析,一些乳钉虎皮纹兽和双夔龙纹、乳钉双阴云纹、卷云纹半圆瓦当主要出土于一些大型的建筑遗迹和宫殿建筑遗址内,而鹿纹及虹云、斜方格纹、席纹、素面等半圆瓦当出土于一些中型建筑遗迹内。此外一些专职烧造半圆瓦当的烧陶窑群的废品坑内也有出土。至于一些小型建筑遗迹内,目前尚未有半圆瓦当的出土,似乎在中山古城内一般民用小建筑的顶是不用瓦当的。
乳钉虎皮纹兽半圆瓦当
乳钉双阴云纹半圆瓦当
乳钉双鹿纹半圆瓦当
乳钉鹿纹半圆瓦当
单虹云带纹半圆瓦当
斜格纹半圆瓦当
单虹云朵纹半圆瓦当
乳钉双虹云朵纹半圆瓦当
席面半圆瓦当
素面半圆瓦当
四、瓦钉饰,瓦钉固定筒瓦所用。为防止屋顶瓦面下滑,需用瓦钉将勾头瓦和中腰节的筒瓦钉在木基层上。
1、山峰形瓦钉饰,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战国城邑内,在筒瓦后部饰有此种山峰形瓦钉饰件的,仅在中山古城遗址内发现。这种饰件出土的不少,主要出土在一些大型夯土建筑遗迹的瓦层堆积内和烧陶窑的废陶器堆积坑内。该饰件均为泥质灰陶,火候较高,板状,正视其形似一座山峰,中间有孔,下部为插入筒瓦的扁形瓦钉。
双鹰头山峰形瓦钉饰
山峰形瓦钉饰
2、座山形瓦钉饰,均为泥质灰陶,火候较高,瓦钉饰出土时没有发现瓦钉,但个别的饰孔内发现有木灰,可能当时用木棍做瓦钉。瓦钉饰可分为方锥形和圆锥形。
座山形瓦钉饰
五、山峰形脊饰,其外形和山峰瓦钉饰大致相同,但较厚较大,底部凹弧,比上部要宽厚,且有长狭尖孔。
山峰形脊饰
六、 陶斗,中山国出土了一批陶斗,这证明当时的中山国的建筑已采用斗拱结构,而且用陶斗来代替一些较小的木斗。这几件陶斗可能是当时官署一级的门楼建筑或门前砖、石小阙上的用斗,而且装饰作用大于实用。战国中山古城遗址出土的这批建筑实用陶斗,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实用陶斗,也是中山国重要的建筑构件之一。在中山王厝墓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上,已有四组“一斗二升”的斗拱结构的装饰,四龙四凤铜方案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
陶斗
七、砖,重要的建筑材料。中山古城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几种大小、薄厚不同的砖,且大部分是完整的。从出土的现象分析,砖主要用于铺地,一些大的长方砖也用于熔铁炉下部进风的炉架壁砖,上架设铁炉条。砖均为泥质灰陶,火候较高。砖的制作是用木框制作泥坯,框底放置绳纹模板,用手压平泥坯,因此在砖的背面都留下了当时制砖坯匠的手掌印和手指印。出土的砖有方砖、长方形厚砖、长方形薄砖和长条砖四类。
方砖
长方形薄砖
八、空心砖,俗称地炕砖,出土碎片极多,器型很大。一般多发现在瓦层下。在中山古城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经常发现一片片铺排的十分平整的空心砖。这种砖大而稳重,坚硬结实,用于大型建筑以增添端庄雄伟的气氛。古人席地坐、席地而卧,而空心砖就是当时的坐卧之具,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有的空心砖里还发现有火烧烟熏的痕迹,应该是做火炕取暖用。空心砖的制作方法由四块预制的板形坯放入大印模内互相扣合挤压而成,在内壁的交接处用泥条加固挤压抹平,外壁则由印模挤压饰以通长的斜绳纹。
长方形空心砖
九、排水管,完整的排水管主要出土在烧陶窑作业区中烧制陶管的窑边和建筑群的地面下。目前共发现有大型陶排水管、中型排水管及水管弯头。大型排水管出土于桓公墓西侧夯土下,由当地农民起土中发现并被挖出,现状已被破坏。共出土21节。根据出土时情况观察,排水管大小基本相同,无大小口之分和套接情况,而是口对口的一字形连接。套管外表两端为素面,中间饰满绳纹,内壁较光滑但厚薄不均,可以看出是用盘条法制成管坯,外表经轮制后加纹饰。此类排水管道为桓公陵墓建筑作排水用。中型排水管发现于夯土建筑遗迹群的地面下。排水弯头管,灰陶、素面。弯头外侧弯曲处呈直角,内侧弯曲处呈圆弧形,两端口径稍有大小。
排水管
排水弯头管
排水弯头管和排水管连接情况
建筑陶器是在烧制日用生活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手工业。战国时期,各国在都城等地大兴土木,建筑城市和宫殿,使建筑用陶得到迅速发展。建筑用陶的迅速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两种手工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