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内容,打造高效课堂——以岳麓版必修Ⅰ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例
突破核心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以岳麓版必修Ⅰ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例
王继平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 敏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3级本科生
“
政治制度史教学如何即呈现专题又能突破创新,中外勾连?我们在备战第四届全国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时,将必修Ⅰ第五单元三节课的核心定为马克思主义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但如何与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相呼应?
”
课例研究在追问中行动
追问一:如何提炼《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内容?
从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来看,本课上承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反映了经过近代革命的失败探索与汲取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借鉴;下启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前提条件;从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史来看,本课承接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又与必修Ⅲ《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联系,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践来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应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挖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的联系: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八七会议;第二次: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指导下转危为安的遵义会议。这两次转折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列主义相结合;
2.1927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借鉴俄国进行城市暴动的经验,在全国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和暴动。一系列城市暴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必须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作出不同于俄国的选择。
经过思考,本课的核心目标设定如下: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适时调整革命战略出发,感悟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道路的不懈精神。
教学板块:
一、初上征程遇挫折——国民革命时期
二、开辟新径现光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三、放下成见抗外辱——抗日战争时期
四、背水一战迎胜利——解放战争时期
追问二:如何用40分钟的课堂突破《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内容?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不同阶段对革命战略的适时调整
难点:运用时空观念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为突破难点,制作了时间轴:
细心观察时间轴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战线及重心转变”部分是和基础时间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点一一对应的。利用这个时间轴来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时间轴进行第二次扩充:
扩充后的时间轴增加了“世界部分”。十月革命、巴黎和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宣布投降,都是学生第20课已经掌握的内容。在课堂尾声教师将引导学生补充同期在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从而为学生揭示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除了从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本身,还可以从对世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等多种角度思考。实现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的目标,同时也很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内容。
追问三:如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教学中实现知识层面到情感的升华?
从关键词“调整”出发,对教学线索再提炼,把本课的线索提炼成“调整之因—调整之策—调整之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用直观的阶梯状结构图:
阶梯状结构图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升华情感,提炼出“调整之魂”,揭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救国救民的民族情怀。
温馨提示
本文节选自《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2期。
编辑:李诗奇
微信:li1074043812
(每周二由木少君推送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