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如何埋葬了民国政权?
文:九段 丨 编辑:千字君
来源:新浪博客
法币诞生
说到民国法币的诞生,不能不提到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的中国,依然采用传统的金属货币银元,正是这种古老的货币形式,使当日的中国逃过了这场席卷金本位国家的经济大恐慌。
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美国率先摆脱了大萧条,逐步恢复了生产和金融秩序。1934年,美国出台《白银收购法案》,国际银价立刻飙升3倍到4倍,对于直接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中国来说,这等于中国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升值。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其他国家都感觉中国商品价格奇高,而中国民众顿觉洋货廉价。
袁世凯1912年当选大总统,下令铸发“国币”。
“袁大头”成色良好,持续流通数十年。
于是,中国当时唯一能出口的商品,就只剩下白银一项(千字君注:当时中国流通的银元主要是“袁大头”和“孙小头”;推荐阅读:唐德刚《袁氏当国》)。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银根紧缩,企业无法周转,经济陷入恐慌。中国政府的对策就是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于1935年11月3日下令颁行纸币,这就是“法币”。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纸币。
法币采取与外汇定汇率制,最先绑定的是英镑。1936年6月,中美之间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法币改为与美元挂钩,1元法币兑换0.2975美元。中国政府将存入英国银库的准备金取出,折加为1.2亿美元存入了美国纽约的银行之中。币制改革之后,民国财政状况得到了缓解,经济开始恢复。
1937年法币100元,可买两头牛
一路狂奔的通货膨胀
但命运与民国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一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国民政府马上被庞大的军费拖进了赤字财政的泥潭。政府唯一能解决的方法,只有通过银行垫付,其实也就是增加法币的发行量。
抗战初期,政府对恶性通胀尚有戒心,在孔祥熙的主导下,试图通过出售公债、税收征实及消费品专卖来抑制,甚至还出台了“节制消费”的办法。但在战争魔兽的摧残之下,所有手段都已失效。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胀已经失控,国民政府虽然曾通过出售黄金回收了800亿元法币,但杯水车薪,还拉高了黄金价格,加速了通胀。整个抗战期间,法币发行总额达5569亿元,比抗战前增长了约396倍。
1941年法币100元,可买一袋面粉
抗战胜利之后,本来正是战后重建、带动经济恢复的时机,但国民政府却昏招迭出。1945年9月,国府宣布,法币与沦陷区汪伪发行的中储券的兑换比例为1∶200,并且规定沦陷区人民每人只能兑换5万法币。
这种带有惩罚性的措施,完全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大量法币游资蜂拥至上海抢购,结果造成物价飞涨。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当时他们在沦陷区使用法币如何痛快,甚至还“懊悔”没有利用军机往返大后方的机会以法币购买黄金谋利(千字君注:黄仁宇早年曾是一名军官,立志做“中国的拿破仑”,后弃军从文。推荐阅读:黄仁宇《黄河青山》)。
这一政策不啻为明目张胆的掠夺。1946年3月,国民政府将法币与美元的汇价强制锁定为2020∶1,使法币价值被高估60%以上,造成进口暴增出口暴减,国际收支迅速恶化。待官方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以后,法币的突然贬值又引起物价大幅波动。
1948年1万元,价值约一百张纸
更要命的是,抗战结束不久,规模不亚于抗战的内战爆发了。而且本来支持国府的美国,于1946年8月断绝对国府的军事援助,国府财政雪上加霜,只能再次通过印发货币来拆补业已崩溃的财政。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从抗战开始至法币崩溃,法币发行量增长了47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492.7万倍。
金圆券——垂死的掠夺
法币贬值成纸让国民政府陷入了恐慌之中,唯一可以效法的,就是与古代那些帝国一样,通过发行新的货币来解困。于是,金圆券问世了。
驻中国美军以钞票点烟
金圆券在问世之初就规定与黄金直接挂钩,一元等于纯金0.22217公分,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并且同时规定,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及外汇,限期收兑,逾期一律没收;全国各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1948年8月19日以前水平冻结。
之后的故事,就是蒋经国在上海上演的打老虎戏码。小蒋挟尚方宝剑坐镇上海,勒令各资本家一一申报财产,上交金银外汇。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也许是终于意识到商业供给对通胀的作用,在1948年9月9日公布了《实施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补充要点》,规定“各地工厂商号所存储之成品及货品,如不尽量供应市销或超过八一九限价,以居奇论” 。
城市平民的资产几乎全是现金、存款,受冲击最大
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也许是终于意识到商业供给对通胀的作用,在1948年9月9日公布了《实施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补充要点》,规定“各地工厂商号所存储之成品及货品,如不尽量供应市销或超过八一九限价,以居奇论” 。同时小蒋还在上海规定,即使商店无货,也不准关门;如若暗中抬价,则将没收封存。(千字君注:运动期间,蒋经国主持审判了杜月笙儿子在内的一批资本家,并枪毙了多名囤积居奇者。上图为上海市民反囤积游行,标语内容:谁危害全国信用,我们就砍他的头。推荐阅读:《蒋经国传》)
小蒋的雷霆铁腕为其换得了“打虎英雄”的称号,也出现了40多天短暂的“奇迹”。但是不久以后,因对美国援助贷款的虚幻等待(价值4亿的援华贷款直到1950年才交付完成),金圆券发行速度在幻想中不断地加快,通胀很快再次出现。
市民买米
这种使用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市场的行为,自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首先是黑市横行,然后是“扬子案”里小蒋在孔令侃面前吃瘪,小蒋顿时从打虎英雄变为拍苍蝇英雄,黯然离职。
当时,上海大米买一粒米就要金圆券130余元。一麻袋金圆券换不来一布袋面粉;在兰州“上午一元银币折合金圆券800万元,下午即改为2400万元,半日之间一跃三倍”。此时的币制改革已经失败,大势已去。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
从本质上讲,无论哪个时代,纸币都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不顾规律地蛮干,甚至以滥发纸币的形式稀释、掠夺国民财富,其结果是遭受规律无情的嘲讽。加微信amamcheng1976, 看类似好文章!
在今天,我们以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就会知道,决定通胀的,除了发行量的多少,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商品供给的多寡。可惜,以当日中国所处的战争环境,以及生产能力,这恐怕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可叹当日民国,无法启动房地产市场,将民众手里的钱一扫而光,从而解决通胀。
1949年金圆券
弗里德曼曾经对民国法币作过这样的评论:“即使没有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抗日战争和内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政策,中国迟早都会脱离银本位制,而改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在没有《白银收购法案》的情况下,所有这些副作用可能会推迟一个相当时期。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它的最后结果。但显而易见的是,《白银收购法案》是促成蒋介石政权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本文编选自九段著《中国纸币一千年:帝国的无限提款机》,推送时做了技术处理,标题、导语、图片系千字君所加。来源: 千字文华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