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60万元的月薪,宋朝为什么还是贪官满地?

  

  宋朝官员拿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薪,然而,并没能遏制贪污行为,贪官如云。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王朝,宋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就定下了尊重士大夫的规矩。两宋时期,公务员队伍浩浩荡荡,待遇好到了荒唐的地步——宰相月薪约合人民币60万元,低级公务员的工资也达到了每个月2.5万!福利更是没得说:衣食住行几乎全都照顾到了。不仅如此,离休老干部们居然还能“升官”!

  然而,这样真的好吗?

  从赵匡胤的神秘规矩说起

  陈桥驿兵变两年之后的某一天,已经贵为大宋皇帝的赵匡胤下令,让人在太庙寝殿的一间密室里立了块石碑。

  密室被遮得严严实实,钥匙由专人保管,平日里任何人都不得入内。只有太庙举行祭祀或者新皇即位时,才允许两个人进入观看:一个是天子,一个是引路的太监。更耐人寻味的是,获准进入密室的这个引路太监必须是文盲——不能识字!

  人们猜想,这块石碑上一定刻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直到靖康之变后,金人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打开这间神秘的屋子,谜底才被揭开——这块高约七八尺、宽约四尺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三句话:“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 赵匡胤的江山是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取的,按一般规律,应将柴氏赶尽杀绝,以免后患,但他不仅自己没这么干,还要求子孙对柴氏照顾周全;

  • 一介武夫赵匡胤,发扬了“刑不上大夫”的古风,对知识分子很尊重;

  • 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与民争利。

  后来,这块碑被称为“誓碑”,这三句话史称“勒石三戒”。赵匡胤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已经平定了天下,你们就不要再折腾了,都安安心心抓生产、搞建设吧!

  宋朝“公务员的美好时代”由此展开。

  官员很嚣张,被赵匡胤“宠溺”

  赵匡胤当皇帝之余,喜欢拿弹弓打鸟。有一次,赵匡胤玩在兴头上的时候,几个大臣说有急事求见,他只得收起弹弓。可是,他一听就火了:你们说得十万火急,可汇报的都是些小事,还耽误我打鸟!

  皇帝怒了,按套路,朝臣就必须迅速跪下谢罪,慢一拍都可能脑袋搬家!但宋朝的公务员却不按常理出牌,由于赵匡胤的长期“宠溺”,他们敢顶嘴:“臣以为这些事情不是小事,最少比打鸟更紧急吧?”

  

▲ 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听了之后,火气一窜三尺,也不说话,顺手抄起边上一把斧子,用斧柄打掉了那位大臣的两颗牙。这位大臣也没喊疼,马上趴到地上找牙,找到了,就直接揣进兜里。

  赵匡胤仍不解气:“你揣个牙想干嘛,难道想留证据去告我不成?”

  这位被打得满地找牙的臣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不告你,但我要拿给史官看看。他们可能会把你打掉我牙这事写进书里。”

  赵匡胤懵了,不但赶紧道歉,还赏了一大笔金银布帛加以安慰。实际上,不仅太祖皇帝对知识分子礼敬有加,他的继任者们对这条贯彻得也很好。

  科举大扩招,当官很容易

  在宋朝,想当官很容易,机会很多。唐朝贞观年间官员总人数7000左右;明朝洪武时期官员队伍较为壮大,但也只有3万人左右。宋太祖时,官员总数约为5000,宋真宗时增加到9000多,宋仁宗时有17000多人,到宋徽宗时,则高达48000多人!

  官员人数大幅度增加,意味着科举大扩招。

  唐朝时每年大约录取进士30多人,明朝每年约100人,清朝每年还不到100人。那宋朝是多少呢?两宋三百多年,合计录取进士115427人,平均每年约361人!

  宋朝有的皇帝把录取标准放得很宽,如宋太宗公元976年到997在位,期间共录进士约1万人,平均每年约500人。换言之,在唐朝,想考中进士当官,必须考进全国前30名,但在宋太宗时期,只要考进前500名就行。

  不仅如此,宋朝还有一个“特招”政策,用来照顾那些久试不中的人。通过这个渠道成为进士的,多达50352人,平均每年约157人。而且,朝廷对这些拔出来的进士的待遇与普通进士一样。

  可能有人说,几万人的官员队伍,不算多啊!这里说的只是“官”,不包括“吏”和“役”,在古代,这三者是有严格区别的:

  • “官”是朝廷登记在册的高级公务员,必须经过察举、科举等“正途”;

  • “吏”是没有品级的公务员(比如《水游传》里的押司宋江、步兵都头武松、押牢节级戴宗、步兵都头雷横、押狱杨雄、马兵都头朱仝、都头李云、六案孔目裴宣等人的身份都是“吏”);

  • “役”低于吏,通常在官署中干一些杂活。

  宋朝时,一个大县不过四五个“官”,小县只有二三个,而吏、役则有数十人乃至数百人不等。按这个比例,稍微算下就可知,宋朝的公务员阵容浩浩荡荡!

  官太多,岗位不够分了怎么办?

  想当官的人太多,而岗位是有限的。

  不同于有些朝代实行的“出缺制”,即一个岗位只有位子上的人离任了后面的人才能补上,宋朝全部官位都是实授,经常出现几个人同时守着一个职位的情况。当官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个现象在宋朝十分常见。

  于是,朝廷想到了增设职位,因人设岗。

  

  宋神宗时有个官员叫王珪,他的全部工作是:上殿等着“取圣旨”。皇帝做了决定他来“领圣旨”,退朝后告诉下面的人去办,称“已得圣旨”。因此,人送绰号“三旨相公”。

  如果是增设职位解决不了大问题,那就增设机构。

  魏晋以来,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是“三省六部制”,宋朝在此基础上新设枢密院掌兵权,又设三司掌天下赋税。

  地方上的机构更多。开始全国只有相当于省一级机构的15个“路”,后来陆续增到26个,每增一个行政区域,就要增加一套班子。

  “路”这一级的班子,则分别设置了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等4套,彼此是平级,分掌兵民、财赋、司法、救恤。

  而且,官员的考核也很松。每4年考核一次,只要合格就能升职。宋仁宗以后改为3年一次,这意味着大家升官的速度更快了。

  待遇好到了荒唐的地步

  宋朝高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大体上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收入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

  

  此外,每个月还可以领到数额各异的“餐补”以及柴禾、干草。

  举个例子,宋朝时宰相的基本工资大概是每月300贯,福利发绫40匹、绢60匹、绵100两、罗1匹,另加粮食100石。

  按宋朝的一般物价折算,他的月收入折价大约为500贯,也就是50万文钱,在当时可以买上等的好米12万斤。按现在稍微好一点大米价格(10元/公斤)计算,宋朝宰相的月薪加上福利,约合现今60万元人民币!

  级别比较低的官员,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最低一级官员基本工资20贯,相当于现在月薪2.5万!其它两项差距不大,最多只差4倍左右。

  不仅在位时拿高薪,退休后,这些老干部们还能领全额工资!并且,逢年过节,政府有关部门还要上门慰问,都要带着“岁赐”。

  

  此外,宋朝还有一项空前绝后的“退休干部升迁政策”:官员在退休后还可以在家坐等再升职。当然升的不是实职,而是变相的退休福利。有个叫张存的礼部侍郎,退休十五年,从“退休的吏部副部长”升为“退休的礼部部长”,拿部长的退休工资。

  高薪养出了“贪官天堂”

  按照“高薪养廉”的道理,看起来宋朝官员拿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薪,廉洁奉公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然而,高薪并没能遏制贪污行为,贪官如云。

  历史上有名的宋朝贪官并不少见,如丁谓、王钦若、蔡京、秦桧、贾似道、童贯、高俅、张俊、刘光世……

  翻看《水浒传》的时候,也能看到,宋朝的贪腐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上有大贪,下有小贪,民怨沸腾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

  等到宋徽宗在位时,腐败成了禁不住的普遍现象,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贪官横行霸道、不可一世。

  宋人李新总结道:清廉的官员只占10%,剩下90%都是贪官。宋朝成了“贪官天堂”,也是“高薪养廉”的反面教材。实际上,“吓死”当代人的高薪,只是助涨了官场奢靡之风:

  • 穷书生出身的吕蒙正,当了大官以后,喜欢上了鸡舌汤,喝一次汤就要杀上百只鸡;

  • 一代名相寇准,动不动就在家里摆宴席,席上必须用特制的巨型蜡烛,亮似白昼;

  • 翰林学士蒲孟宗,自家人吃顿饭,往往也要杀十来头猪。

  吃垮了财政和兵力,官员贪生怕死

  考试容易,当官容易,工作清闲,福利待遇还非常好!但是,这对国家来说一点都不好:财政的钱根本不够花。

  宋朝本来很富有,朝廷年财政收入的峰值曾达到1.6亿贯,约合1.6亿两,各年平均起来也有约1亿两。

  而唐朝即使是在繁盛的中期,财政收入也只有3000至4000万两,明朝更少,经常只有数百万两。

  宋朝财政收入增长得也很快,但再快也没有官员队伍膨胀得快,也没有官员收入的增长幅度快。

  宋朝初年,宋仁宗在位(公元1022年-1063年)时,财政收入仅3900万贯左右,当时的官俸支出约占其1/3。到了宋神宗时期(1067年—1085年)财政收入提高到5000多万贯。但是,把全国财政收入拿去给官员发工资都不够,此时的官俸支出已经是宋朝初年的80倍!

  怎么办?朝廷最后找到了一个来钱的路子:印纸钞!

交子”是世界上第一种纸质货币

  一开始,朝廷曾规定每期印制的纸钞流通期限仅为2至3年,到期全部结清兑付,如有需要,再重新发行,发行量也有严格限制。还规定了相应的准备金制度,用以保证“交子”可自由兑换。

  后来朝廷越来越差钱,限期、限额以及准备金制度等一再被突破——纸币一再贬值,民间大量弃用,中国人了不起的金融创新就这样被扼杀了。偏宋朝实行的还是募兵制军士也要拿工资,这让财政雪上加霜

  南宋时的主管人事的官员方岳发出感叹:“兵食之费十倍于昔,吏禄之费百倍于昔!”并且,拿着高薪的文官和武将沉浸在浮华奢侈的个人生活之中,贪生怕死成风,当人口少于宋朝数倍的西夏、辽、金等国兴兵而来之时,他们只会喋喋不休地劝皇帝赔款求和。

  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王朝,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吃垮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