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三国|此人是三国大文豪,因为得罪太监惨遭罢官?

  作者简介:立早闲人,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后淡泊明志,致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成文字,写出人性之廉耻,告诫世人勿疯癫。

  蔡邕,字伯喈,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这是网络上对蔡邕的资料收集编辑而成。就这么一个在当时被誉为第一国士的大文学家在一百二十回,洋洋洒洒数万言,刻画了那么多人物的《三国演义》中,就只用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就将蔡邕一生勾勒出来。就是这寥寥无几的语言,一下子就让后人对蔡邕感观化、形象化和立体化。

  蔡邕虽然只在《三国演义》出现四回,即第一、三、四和九回,但是特别让作者所认可。毕竟是这部大书第一个出场的文人,可见蔡邕在后世学者心中的份量。在这一回中,蔡邕就只涉及一件事,一个结果。蔡邕是个典型的文人,有文胆却无文路,直来直去,直接向皇帝上疏得罪掌权、专权、弄权的太监们。而后被太监陷害,被罢官回归故里。

  原著是这样记载: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

  从这两句话,看出如下三点信息。

  即其一,蔡邕的身份。

  蔡邕上书言事,直言政事之得失之际,其身份是朝延的议郎。议郎在东汉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汉秩六百石,即月俸七十斛。议郎大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在东汉,议郎是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其职责就是掌顾问应对,无常事,且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然而在东汉,议郎是被允许参预朝政。因此议郎的身份地位非比寻常,不同于一般郎官。因此,上疏言事,参预国事,应对皇帝询问、咨询正是议郎的职责所在。蔡邕正是在其位谋其事,应汉灵帝特诏: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对此,蔡邕并未超越议郎的职权范围。

  其二,蔡邕的忠心。

  文人大都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天下苍生。蔡邕是东汉时期的大文人,又是出入仕途的文人,对国家忠心,报效国家理所当然。尽管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议郎,其职责就是履行顾问应对,参预朝政。因此对朝廷发生了看法,谈到了自己的见解也无可厚非。但是蔡邕上书言事,本是忠君爱国,却直言指斥权贵,直接触动宦官集团的利益,反而被掌权、专权的宦官以莫须有的罪名丢官去职,放逐乡间。

  其三,蔡邕的才干。

  蔡邕在朝日久,对朝政弊端洞彻于胸,天真认为上疏希望建议能被皇帝采纳以除奸兴利。即便蔡邕具备很强的政治才干,在上书言事时,也多次切中要害,观点颇有见地。特别是在《答特诏问灾异》一疏中,蔡邕旁征博引,论述了当前发生的一些现象,说明现在危险的境地,告诫皇帝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做一个为政清廉的好皇帝。要远离宦官,防止大权旁落。

  其四,蔡邕的后果。

  蔡邕虽然在奏章中诗词歌赋并用,满纸金玉良言,拳拳报国热忱,但是在曹节等宦官把持的朝堂上,愈是才华横溢,愈是忠君爱国,就越是触犯到宦官的个人私利,越是会遭到宦官的打击报复。蔡邕,一介文人,议论朝政,矛头处处直指宦官势力,招致宦官的陷害在所难免,丢官弃职,放逐乡间理首当然。

  蔡邕,一个被东汉崇儒用士所浸染的文人,心甘情愿依附刘汉皇权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理想抱负,为汉室王朝忠心耿耿、不遗余力,可最后却被政敌诽谤陷害,打击报复,亡命天涯、避居江湖。

  笔者按:迂腐,指言谈和行为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和准则,不肯适应时代潮流;不知变通,不合时宜。蔡邕,一介文人,天真认为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忠君爱国,极力满足汉灵帝的特诏要求,直言不讳,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条陈可行,一定能除奸兴利,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然而,在宦官专政弄权的时代,蔡邕终究为自己的天真迂腐买单,独自流亡江湖十二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