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丨徐焰:中共第一代将帅从“青山大学”学会打仗

  

  军旗猎猎90年

90年峥嵘岁月,90年红旗漫卷。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央广军事邀请国防大学教授徐焰,重磅推出10集系列视频访谈节目《解放军为什么能赢》,探寻解放军的制胜之道,为建军90年献礼!今晚播出第3集:

  

  追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战争中培养出的将帅,多数是在山乡的战争环境中自学成才的军事人才。正如毛主席所总结:“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共产党人形成了丰富的对敌战术,为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第3集

徐焰将军讲述:

为什么中共第一代将帅要从“青山大学”学会打仗?

  

  1927年,中国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之后,它是以弱小的力量,对付强大的敌人,因此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非常必要,正确的战略战术,又是在艰难探索中间才逐渐形成的。

实践中探索以弱胜强的战术

  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它的基础主要是共产党在北伐期间所建立的军队,它的指挥员主要是参加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他们所接受的战略战术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旧军校那一套,打的都是正规战,当年他们谁也没学过游击战。

因此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的时候,遇到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作战虽然很英勇,但是摆开阵势打正规战,对方的数量是你的好几倍,你的火力、弹药都不行,最后在广东的潮汕地区,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秋收起义也是一样,开始也是想打长沙,硬打硬拼,几天之内大部分部队就打散了,所以毛泽东、朱德可贵之处就是在部队失败的时候,把剩下的人员拉上山,不能再硬打硬拼了,上山之后要探索一种新的战略战术,也就是古今中外都没有的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

面对国民党军队一次次的进剿

毛泽东提出一种新打法

  原来井冈山有一个老土匪,叫朱聋子,朱聋子有一个诀窍,就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什么意思呢?就是官军来围剿了,我不跟你打仗,就在山上给你转,转的你筋疲力尽,最后你走了。毛泽东讲我们要改造一下朱聋子的办法,把这个口号变成什么呢?不但会打圈,还要会打仗。因为朱聋子毕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草寇,只要在山上转圈,官府消灭不了我就行了。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但避免要被敌人消灭,你还要消灭敌人,最后夺取政权的,因此你还要会打仗。就像毛泽东所讲的,“打仗好比做生意,赚钱就来,蚀本就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因此他和朱德在井冈山上,经过斗争实践,就总结出一条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后来概括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历经国民党五次围剿

  1929年以后,红军下了井冈山,进入了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广大地区,开辟了一个有300多万人口,有20多个县的广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当然不会容忍你占这么大一块地盘,因此就开始发动围剿。

  第一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出动十万人,对付红军四万人,红军采取什么办法呢?还毛泽东讲的,首先诱敌深入,等到敌人进入根据地内部,然后再发动根据地人民群众。

  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出动20万大军。接着又搞第三次围剿,红军经过消耗只剩下三万多人,怎么办呢?只能是敌人围剿的时候,退到根据地内部,然后同国民党军队转圈,再加上发动群众全民参战,搞得他疲惫不堪之后,再各个击破。

  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央苏区就巩固了,当时中共中央就决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首都就选在哪儿呢?选在江西的瑞金,当年都称之为瑞京,真是和北京、南京并列,是共产党的红色首都。

  1933年,国民党军队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五次围剿,但这个时候中共中央的指导路线就发生了错误,当时的错误主要是来自于莫斯科支持的一些喝了“洋墨水”,但是不了解中国革命情况的领导人。

脱离实际的书生不能领导革命

  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王明、博古这些人,来进行指挥,这些人完全是脱离实际的书生,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且还派了一个洋顾问李德,像博古、李德,这些人到了中央根据地之后,就排斥了毛泽东的领导,让毛泽东只管政府工作,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管行政就行了,红军由这些脱离实际的,当时称之为“洋房子先生”的人来指挥。

  

李德(左)和博古(右)的形象,画家张庆涛绘

  这些人就强调红军应该正规化,把部队都编成正规军,打仗要打正规战,过去那些游击的方法,认为是太土了,不应该再继续沿用了。结果面对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红军就采取正规战法。

  当时的口号是“堡垒对堡垒”,怎么叫“堡垒对堡垒”?国民党军队修个堡垒,我也修个堡垒,硬顶着他,但是国民党军队有飞机大炮,红军既没有飞机,火炮也很少,而且炮弹还解决不了,没有兵工厂制造,因此你碉堡对碉堡,人家一炮把你的碉堡掀掉了,你打人家的碉堡,你靠炸药包,你靠手榴弹攻不动,因此节节败退。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八万多人放弃根据地,

开始向西突围,

也就是著名的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八万多人,出发的时候把什么坛坛罐罐都带上,兵工厂的机器,医院里的X光机,甚至人家讲连伤员的尿壶都带上了。

  

红军长征的壮观场景,沈尧伊绘

  带了这么多坛坛罐罐,怎么能走得快?八万多人行军,当时讲有两万人到三万人是挑着挑子走路,而且这么多人拥挤在一起,头顶上国民党飞机,白天老在轰炸,因此经常走夜路,走夜路又走山路,肯定走不快,因此摆脱不了敌人的追兵,开始由于红军行动隐蔽,再加上留下一部分人牵制国民党军队。因此在刚开始出发的前一两个月,还突破了国民党军队三道封锁线,但是国民党军队很快就判断了主力的方向,在湘江一带进行拦截。

血战湘江

  1934年12月,红军渡湘江一战,就是非常惨烈的一仗。这个时候国民党军队集中30多万军队,四面进行围追堵截。因此在湘江的一场血战,红军差不多损失了一半人,因为到湘江的时候,剩下的已经不到七万人,突破湘江的时候,只剩下37000多人,所以湘江血战损失惨重。

  

湘江之战,张庆涛绘

  过了湘江之后,广大指战员都认识到了这种瞎指挥不能再继续下去。因此要求毛泽东出来重新领导红军,就在这种基础上,红军长征到达了贵州的遵义,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就确定了毛泽东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另外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博古和李德也就没有军事指挥权了,因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方面,一般都是听从毛泽东的意见,因此遵义会议在事实上就形成了毛泽东对全军的领导。

  

《遵义会议》,毛泽东左侧为张闻天,右一角落中的人是李德,右二为林彪,右三是邓小平,沈尧伊绘

  从中国革命的宏观角度来看,长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在长征之前,由于错误路线的指导,中国革命真是跌到了谷底,经过长征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油画《红军过草地》,表现出当时的艰难情形,

董希文绘

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艰苦奋斗,初创期间的艰难探索,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光荣传统,它可以概括为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开拓创新,在艰难当中探出一条新路。

  古田会议精神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建军。

  长征精神就是英勇奋斗、团结一致,不怕艰难险阻,在困难中间开拓出一条新路。经过红军的英勇奋斗,中国革命力量留下了几万名,经过万里长征的骨干。另外有了一套丰富的成熟的对敌斗争非常有效的战略战术,这就为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宝贵的基础。

  像周恩来讲的,经过一个“暴风雨”,一棵大树损失了很多枝叶,但是留下了根,有了新的合适的气候,又可以重新长得茂密而且兴旺。

  来源:央广军事

  视频策划:李真、吕锡成、王亮、刘鹏、李攀奇、杨宸琇

  视频制作:冯源、高晓越

  图片:油画源自网络

  编辑:李攀奇

  编审:王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