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应警惕的国家,两次雄起都被它打断,百年来让中国损失惨重

  如果说唐宋时期的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相信不会有人质疑。那么,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称为现代文明的摇篮,相信也会有很多人认同。毕竟我们今天习焉不察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在那个时代被第一次生产出来。

  彼时的英国借助着工业革命的巨大红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在那个时代,英国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趾高气昂的,这是因为几乎在地球的每一处角落都有着英国的殖民地。他们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这样的广阔无边的疆域,这样嚣张狂妄的话语,中国从来不曾有过。

  

  英国人的脚步踏遍了地球,就连曾经和中国一起站立在世界文明巅峰的印度也轻而易举的被英国所征服。曾经的世界一度变成了英国人脚下瑟瑟发抖的奴隶,用自己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供养英国主人。英国也因为那段“辉煌”的历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差一点就沦为了和印度同样的奴隶,可是,中国奇迹般的从乱世之中凤凰涅槃,重新屹立在了世界之林。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甚至是不满,这不,印度的一些民众就在互联网上不止一次发声询问,为何中国没有步入印度的后尘?

  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当时的印度本身就处在崩溃的边缘,莫卧儿王朝固然曾经不可一世。但到了18、19世纪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完全没有能力去整合分裂的印度,而且,它本身也百病从生,奄奄一息。印度也就被英国人趁虚而入,分而化之,从此,成为了其在亚洲的最大殖民地。

  

  反观中国,大清在1840年以前的GDP超过整个欧洲总和,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大清是乾隆年间,虽然英国人来了不跪乾隆爷,但是乾隆爷也不可能给英国佬跪了。大清是从1840-1864年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国力开始大幅衰弱,并且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才落后欧洲的。

  之后,中国虽然同样走在下坡路上,可是,毕竟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人民虽然对清朝政府失望,但毕竟还没有到心灰意冷的程度。百姓虽然生活日益艰难,但是,总还是能够勉强糊口度日。就算1864年以后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开始了洋务运动,建立了近现代的装备,海军的实力当时亚洲第一能跟美国比肩,能干翻法国佬,能到阿根廷护侨,能出兵俄罗斯,能到小日本那里耀武扬威,还能出兵照顾朝鲜小弟。这样的国家,英国实在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再者,英国要的是自由贸易,当世清政府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目的已经达成了一部分,自然也就不急着开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民族意识较强,自古以来,中国对分裂都嗤之以鼻,当然,如果此时英国想殖民中国还不到火候。

  当时的英国正在向中国疯狂倾销鸦片,希望借此来得到中国的大量白银储备。一旦战争爆发,民众万众一心,英国人就没有办法顺利的赚取大量的白银。何况当时的中国虽然非常落后,还在使用大刀长矛,可是毕竟人多势众,英国人即使能打得过清兵,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来镇压可能会到来的起义,仅仅是要治理就已经非常让人头疼了。

  因此,与其与中国开战,不如通过鸦片来压榨中国的百姓。这样一来同样可以发财,何乐而不为呢?

  

  清政府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赔出去的银子简直是天文数字之中的天文数字,英国人早就乐开了花,换成是他们来统治中国,可能还搜刮不了那么多钱,即使能够办到,那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资金的投入。聪明人自然不会干这种蠢事。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虽然比较落后,可是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对于英国的入侵非常反感,并且对于西方的文化中国人也根本不能认同。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与西方格格不入。相比一团散沙的印度,中国就好像是一块结结实实的铁饼,刀砍不动,水渗不进去。想要渗透并改造这样的国家,那需要花费的力气可不是一般的大。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清政府固然无能,可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火器的使用,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只是近代以来不曾进步而已。即使是处在装备和技术的绝对下风,清军也曾经顺利的战胜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而且早在几百年前,就和俄罗斯这样的庞然大物以及荷兰这样的海上帝国交过手,并且,还战而胜之,英国人虽然狂妄自大,但总归不愿意尝到失败的味道。

  

  所以后来,英国人采取了慢慢蚕食的手段。

  先是逼迫清政府强行割让了香港这块重要的港口,然后又在上海等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租界。准备趁着中国国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机浑水摸鱼,只不过,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无可避免的衰落,日不落帝国的太阳也降落了,他们有心无力,这才被动放弃了中国这块肥肉。

  积贫积弱还是从1840到1949这100年时间一步步的开始的,英国也不是开始就那么强的。这段时间中国企图两次雄起都是被日本打断的,所以咱们最应该警惕的是日本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